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放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
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芦,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也有人说,馒头也是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举行祭典时,为了攻心,不想杀人。于是就用面团做成人头的样子来代替蛮人之头,故称馒头。还有人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干活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作锅盔。
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即便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像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展现吧。
“西部歌王”王洛宾与锅盔还有着一段情缘。1934年秋天,王洛宾从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在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声乐教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俄罗斯老太太。这位教师推荐对王洛宾去法国留学。王洛宾听了声乐教师的话,准备去法国。但是他的家境比较贫寒,没有赴法国的钱。于是,王洛宾同时在北平的三个学校教音乐,挣学费。三年过去,当学费积攒的差不多的时候,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战争爆发了。法国一时去不成了,王洛宾就设法离开北平,到开封接了他的女朋友洛珊,二人同赴山西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1938年4月,王洛宾和萧军、萧红、塞克等5个人走到了六盘山下。因为天降连阴雨,他们只能居住在车马店里。店掌柜是位年过五旬寡居的回族妇女,人称“五朵梅”(为了治疗头痛脑热在额头上拔火罐而留下的印痕)。相传这位深明大义的店掌柜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而且“花儿”唱得特别好。
过了几天,雨过天晴。当王洛宾一行离开车马店时,店掌柜突然放声唱起了“宁夏花儿”:
走了走(哩)着,
远远的远(下)了。
眼泪的花儿涌满了,
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
走了走(哩)着,
远远的远(下)了。
褡裢里的锅盔轻下了。
心上的惆怅重下了。
大家都惊呆了,纷纷对王洛宾说,中国有这么好的民歌,你何必要去法国呢?王洛宾也想,这么优美动听的旋律、这么生动形象的歌词,连人们平时吃的“锅盔”都能入歌,太美了!于是,王洛宾就在大西北留了下来,创作了《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花儿与少年》《康定情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大阪城的姑娘》等7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使我们唱了70多年,而且传遍了全世界。所以,有人说,一首“宁夏花儿”改写了王洛宾的人生。我认为还可以这样说,一句“锅盔”的歌词改写了中国的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