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苏交恶又怎样,毛泽东:抗美援越正是中国突破围堵的突破口

2021-01-05     笑语千年

原标题:与美、苏交恶又怎样,毛泽东:抗美援越正是中国突破围堵的突破口

朝鲜战争爆发后,虽然中国发动了抗美援朝的军事行动,逼迫美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是战后美国在朝鲜半岛不断增兵,并时常派飞机深入中国边境侦察,并派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给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当初中国确定出兵朝鲜时,其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 , 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 , 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 , 于整个东方都不利的。”

1954 年 7 月,法国同越南签署《日内瓦协议》,从越南撤军后,美国便开始插手越南事务。美国认为越南是“东南亚一个关键地区”,能对东南亚的局势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美国积极扶植南越的吴庭艳集团进行大规模的“灭共”活动,又不断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南越,甚至入侵中国的南沙群岛。

美国人如此有恃无恐,是因为在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1956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并提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这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中苏两党也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1958年苏联提出在中国华南地区共同建设1000千瓦的长波发信台和远程收信中心各一座,建成后由苏联和中国共同使用和管理,双方共享所有权。但是这个要求被中国拒绝了。中方的态度是,电台可以由中国建设,苏联也可以提供器材,但主权必须是中国的。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赫鲁晓夫,他开始认识到,苏联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的”老子党“,中国共产党也不是东欧那些卫星国的”儿子党“。

如果援助越南,打开美国围堵新中国的缺口,就意味着要再次同美国兵戎相见。中国当时正同苏联进行激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之争,介入越南事务,意味着中国可能两面作战,这可是兵家的大忌。"抗美援朝"时,有苏联作战略后盾,现在中国以一敌二,咱们有这个实力吗?有必胜的把握吗?这个问题当时在党内产生了很多争议,许多同志认为,这是一场胜负难测的冒险,赞成的声音并不多。

此时的毛泽东也正面临着两难困境:不突破美、苏的围堵,中国将无法生存发展;但要同美、苏摊牌,中国又会面临极大的风险。而此时党内许多同志认为,美苏封锁围堵我们,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关起门来发展经济科技,充实国力,等咱们强大了,再同两霸摊牌。

但是一向来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却不这么认。他认为美、苏不会让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在美、苏的围堵封锁之下,中国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和经验,如何搞经济建设?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毛泽东一生遇到过无数次危机,但这次是最复杂的一次。到底是进是退?进虽危险,但可能打出一条血路;退虽然能暂时自保,但新中国会很有可能在美、苏的压制和包围下被扼杀在摇篮里,而且最终无法避免一战。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毛泽东,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作全面的准备,才能"不打则已,一打必胜",争取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这对毛泽东来说,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经过深思熟虑后,毛泽东提出了“反帝、反修”的政策。所谓“反帝”,最主要是反对美国 ;所谓“反修”,则是反对苏联。当时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而苏联大肆反华,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也在恶化。所以毛泽东提出“对帝国主义要斗 ,对修正主义要斗 , 对各国反动派要斗”, 坚持以不妥协的态度反对“帝、修、反”。

中国在越战前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那是一个国际矛盾极其尖锐的年代,是世界对中国充满敌意的时代。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突破美苏的围堵,打破不利于新中国生存发展的国际旧秩序、旧格局。否则,连国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没有保障,还奢谈什么经济建设!

但是,如何突破美苏两霸的包围圈?突破点在哪?选定了之后,如何突破?都需要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智慧、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1962 年 6 月,胡志明来到中国求援,毛泽东答应向越南无偿提供一批枪炮。1964 年“北部湾事件”爆发后,中国看到了美国扩大战争的野心,于是发表声明:美国对越南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决定无保留地支持兄弟的越南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1964年5月,毛泽东决定改变我国“南顶北放”的防御战略,做出我国西部“三线”地区进行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历史性决定,提出“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的方针。

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美国总统转达了四点毛泽东的意见: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所承担的国际义务是要履行的;中国是做了必要准备的,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不论它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内,它将进得来,出不去;战争一打起来,就没了边界,中国决不会坐以待毙,美国也不可能通过轰炸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越南问题。

毛泽东为什么不怕南北两面作战,不怕可能爆发的核子战争?原来,毛泽东在战略上运用美苏之间的矛盾,早就制定了巧妙地以霸制霸,用苏联牵制美国的战略方针。当时中国同苏联争论的是真假马列主义,所以苏联不但不敢联合美国对付中国,相反苏联为了表示它才是正统马列主义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不得不站出来对抗美国。同时,援助越南可以反过来利用美国牵制苏联,缓解西方对中国的压力。

毛泽东清楚,美国干涉越南事务,其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对东南亚的扩张,遏制共产主义波及东南亚各国。但是越南是中国的南大门,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中国为了保障东北安全,不惜抗美援朝,现在自然也会不惜任何代价,抗美援越,直到取得全面胜利为止。

朝鲜战争中,中国直接参战,付出的牺牲太大,所以毛泽东在越南问题上采取了间接参战的方式,让北越出面同美国正面作战,中国在背后全力提供支持。当然,如果美军敢跨越十七度线,则派遣志愿军直接参战。

在整个越南战争中,中国为越南修建铁路 577 公里,修建铁路桥 30 多座,隧道 14 条,架设通信线路 1023公里。中国高炮部队在越南境内击落美机 1707架,击伤 1608架,俘获美军飞行员 42 名;1971 年到 1973 年,中国向越南援助物资总额近 90 亿元人民币,给予了越南人民以极大支持。

未雨绸缪的毛泽东在作出 “抗美援越”战略决策的同时,也抓紧动员全国人民加快进行“三线”战略后方建设,做好应付外敌可能入侵的各项准备。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空军部队在中国边界就击落了侵入我国领空的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 20 架,击落美入侵战术战斗机 8架,击伤2架,有效保卫了中国的领空、领土安全,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1968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向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人民许诺将尽快结束越南战争。尼克松说:“我已经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场战争是没法打赢的。我将访问中国,我们今后八年内将看到同中国的对话……不然的话,它将成为悬在我们头上的剑。”

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的美国民众,将选票纷纷投给了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尼克松含蓄地向中国发出了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思,表示“尽快并且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

但是,进来容易出去难。美国想将他的大军安全、体面地撒出,谈何容易。万般无奈的尼克松想到了中国或许可以帮他这个忙。当然,毛泽东答应帮助美国在越南撤军也是有条件的,第一、承认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第二、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围堵;第三、撤销美台防卫条约,把美军撤出台湾;第四、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会籍; 第五、共同防苏制苏。这些都是毛泽东这样的胜利者才能获得的丰硕战果。

这四个条件无一不是涉及到世界的格局,从此世界不再是二分天下,而是三分天下,国际政治由两极变为三极,中国由此转危为安,脱出美、苏围堵的困境。如果不是中国在越战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会答应中国的这些条件吗?要知道,美国人一向是崇拜实力的,如果你不把它打得口服心服,他会同你商谈国际格局这样的问题吗?越战结束后,英、法、德、日等国政要争相前往北京,从此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这是中国从未有过的伟大外交胜利。中国在越战后走上了国际舞台,从此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的作用。

"抗美援越"最闪光的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以及他那变化莫测的游击战术。这是毛泽东经过数十年革命千锤百炼出来的军事思想,毛泽东用它赶跑了日本人,打败了蒋介石,现在又传授给越南人对付美国。越战期间,不仅在中国、越南形成人民战争的海洋,还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席卷欧美各国、波澜壮阔的反战怒潮,使得美国的现代化武器毫无用武之力。美国人再一次领教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厉害,最后不得不承认失败,下令从越南撤军。

越南战争是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主要是为了遏制中国。在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的背景下,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做出了明确的判断,并在越南战争这个舞台上,利用苏联在国际共运中形象束缚和利害得失,战略上以美抗苏,军事上以打促美撤兵,巧妙地利用美苏矛盾,促进了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

由此可见,毛泽东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的政治胆识和杰出的军事艺术,利用越战为突破口,打破美苏的围堵,为中国人打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为千秋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为今天咱们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其功莫大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k8-0XYB9j7PxaI77F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