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药丸小姐
出处| 芍药美学笔记(ID:shaoyaoxiaojie)
成年人,每天睁眼,就是个忙字。
然而,人与人的忙碌并不一样。
你忙着开会、写报表、做PPT、看数据,就有人在忙着犁地、除草、生火,灌溉,采摘,捉虫,修剪,做饭...
如果你的KPI是10场活动,100场直播,1000个产品设计……那么对彩虹农场来说,就是修建整理香草园、采摘香草悬挂晾晒、揉面压面、制作美味的菌子意面……
你说,二者之间谁创造的价值更大?
我想,这也是一个唯心的问题吧。
你在忙什么,你的世界就呈现什么,于是,你便成为这样那样的人。
摄影:高羊GAOYANG
“我觉得自己被榨干了,从身体到灵魂都是”,很多年前,小丽还是在北京创业的设计师,每天只睡4小时,持续了5年,直到有一次,她终于意识到,人活着不该只有一个模式,是不是应该启动更多的模式?
她暂离北京,去了很多地方,欧洲、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行至双廊边一个客栈时,她突然发现,自己安静下来了。
之后,她又回到北京,却愈发想念大理,一个问题在脑中挥之不去,“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生活?所有问题捋了一遍,发现竟然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就是答案。从此,大理多了个叫小丽的彩虹猎人。
01
大理,苍山脚下洱海中间,茂盛的农田沿着小邑庄线向东蔓延,彩虹农场就藏身其中。
它有一扇低调的木门,边上种着柳树,通常木门都轻轻钩锁住,写着“谢绝打扰”,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
即便看到了,还要坚定一点,把钩锁取下,推门而入,如此,你们才算正式相遇了。
某个秋季傍晚,小丽骑着摩托车路过这片农田,金橘色的夕阳打在金黄的稻田上,也打在她的心上。
当时她就把车停下,问田间劳作的大姐可不可以出租,就是这么简单,三天内,小丽租下了这片100亩的农田。
天边云雾终年囤积,雨后经常出现彩虹,
所以这里被取名“彩虹猎人农场”,
至于猎人嘛,就是小丽,
意指像猎人与自然相处,取之有道。
一开始这里只是小丽的后花园,种种花草蔬菜,养几只鸡,过点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朋友们越来越喜欢这,种菜喂鸡,田野派对,瑜伽冥想……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开放式农场,造访的人不乏名气:
不久前,你们的井宝来拍照了,
看起来好像只是摆拍,其实他真实地
锄地、做饭、铺草、遛狗,
他说这里让他回到小时候。
图片:时尚芭莎官方
音乐家龚琳娜老师已是老朋友,
带着大家脚踩土地,背靠苍山,
吟唱楚辞,散发正能量情绪,
也带动身体正气回溯。
外国友人喜欢来此接触中国的“道”,
他们打坐、瑜伽或是跳舞,
疯野自然,全然释放。
这里是小朋友的天堂,
嬉笑打闹,堆叠到一起。
就连在这举办的婚礼,
既有西式的自由清新,
又有白族人特有的热闹隆重。
有人说彩虹农场美得像诗,有人说这里后劲很足。
真正的农场生活不是喝咖啡晒太阳,多数时候都在工作:农场日常维护,照顾动植物,对抗病虫害,应付恶劣天气和不可预见性……才是农场常态。
到现在为止,农场遵循着有机农场的模式,不用工业化肥,不打药,不宰杀家禽。
第一次握到刚下的鸡蛋,温润着,切开是金黄的蛋黄,鸡踱着肥美的步子找虫子,捡来的狗狗路飞甚至学会了牧羊……这些都和原来的生活很不一样。
“活着的生活才是生活,表演的生活都是戏,戏落幕后你又失去了它”,荒芜与充实,不过一线之间。
小丽说,摆脱大城市后才看清,食物、住所和爱,才是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做了农场之后,她不再需要安全感。
02
农场的生活简单得千篇一律,又忙碌得花样百出。
十几种香草供长得茂盛喜人,柠檬马鞭草泡茶有柠檬香气,琉璃苣做沙拉,大黄根部微酸,罗勒叶熬成意大利面的青酱,香茅熬糖,玫瑰天竺葵蒸馏纯露……
农场的白族大妈精于时令,什么时节干什么事,动植物也有自己的哲学,每天日常被四季时令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人需要做的只是尊重、看见,小丽于是想到用食物来做四时分享:
春天采紫藤花做麦饭
玫瑰晒了花茶,差狗狗给朋友送点
初夏摘梅子,洗净泡酒,
吃不完的做雕梅。
西瓜脆甜,番茄沙沙。
雨季去山里采蘑菇
夏末满树的无花果要赶着摘
等到满树挂梨,由绿转黄,
秋天就来了,熬点梨膏糖吃。
再往下,就该去打核桃了,
核桃和黑糖融合,就是绝美。
到了冬天,就围坐在小屋里烤火,腌火腿。
等到开春时,又是遍地鲜。
农场的产出没有一丝浪费,全部拿来做季节美味,吃不完或晒干、研磨,或做酱、腌渍。别的农场会给客人提供菜单,定制点餐,彩虹农场不会,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
研究菜谱,大概是彩虹农场除了种地之外,第二重要的大事。毕竟,自然的恩赐,最后总是落脚在食物上。
做农场前,小丽曾开过披萨店,农场的蔬菜和奶制品原本是为披萨店供应来着,她也曾游历欧洲,彩虹农场的食谱既有西式轻食的健康、自然,又不失中国菜的灵魂。
有段时间早餐是土鸡菌菇米线,
被来访者戏称为土鸡米线brunch。
彩虹之外,小丽也会把餐桌搬到野外,她称之为“猎人餐桌”。
山中踩点、搭建厨房、寻找食材、观察天气……就像是一个猎人的生存所需,所有东西都从自然中而来,但不贪婪,取之有道。
猎人的厨房属于自然,
人类需要做的,不过是捕捉而已。
看到小丽劈柴,生火,听说她还亲手搭建了门口的木屋,芍药曾经问她:“你是怎么学会这一切的?”
小丽好自然地笑了,说:“这难道不是每个人的本能吗?”
“无即是有,少即是多”——生活本身,不也应该是这样吗?
我很钦佩彩虹农场,
是因为那里真的有人在建造、生活,
无关作秀,扎根大地,取悦自己,
故而身在其中的生物都愈发有底气。
现在,回到开头所说的两种活法,
你觉得哪一种价值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