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最近,一部国漫火了!一经推出就迅速刷爆了整个网络,很多观众都说它是国产电影的良心神作。
它的名字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不同于我们小时候看的《哪吒传奇》,它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哪吒一出生便自带魔丸诅咒,被陈塘关的百姓视为妖怪,被误解、被囚禁,是所有人眼中的不祥之物。
它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做自己的英雄的故事。
看完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它不仅很燃,让人热血沸腾,而且很有味道,从中得出一些新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成长,将感悟分享给已为父母的大家。
如果改变不了出身,那就改变活法
命运使然,让《哪吒之魔童转世》中的哪吒,一出生便是个小魔头,并且只有三年的寿命,命运会安排他长大后祸害世间,不得善终。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哪吒每天都过得很委屈,因为没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即便有孩子想和他一起,但很快就会被大人阻止,他们都一致认定哪吒是妖怪,只会害人,捣乱。
但他不认命,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改变。他跟太乙真人学法术,拯救被妖怪抓走的小女孩。虽然依旧不受待见,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
正如电影中哪吒所说:
“若命运不公,我便和它斗到底。 ”
他赌上自己的性命,挽救了整个危难中的陈塘关。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却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活法。
如果你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不晓得,但我晓得,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段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
超级演说家选手刘媛媛说: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陕西安塞有这样一户农村家庭,一家老小共计7口人,5位孩子与父母,但让人惊叹的是5位孩子4位考进清华北大,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出身往往不同,有的家庭富裕,有的却很拮据,这是不可控的。
并且每个阶层也都存在不同的焦虑,这些焦虑会因为教育的差距越拉越大,但读书考试却可以将这些差距越拉越小。
每一个天才背后,都有一对出色的父母。
他们的出色不一定是学历、财富、社会地位,更多的是他们的价值观,言传身教,在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的活法。
你要坚信,即便这一代达不到,下一代总会达到。
打破世俗成见,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签”
电影中想说:打破成见,不要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虽然哪吒生来是魔丸,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
他曾经也想乖乖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可是大家都觉得他是妖怪。当他听到别人骂他妖怪的那一刻,是绝望的、愤怒的、想去反抗的。原本他只是恶作剧,但是他听见妖怪两个字时,就有了显著的攻击行为。
无论哪吒还是申公豹、龙王,他们都曾是被世俗贴上标签,饱受偏见的受害者。
因为是妖怪出身,申公豹无法位列仙班,哪怕为天地间做了再多贡献,仍然无法被认可。
即便龙王平定天界大乱,为人世间立下汗马功劳,却依然被压在熔岩之下镇守妖魔,信任从何谈起?
(图片来自网络)
你看吧,恶性标签就是这么的伤人,连我们成年人都深有所感,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
有些孩子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地认知,不知道自己即将要做什么,一切的答案都是父母那里得来的。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框架里,无法自拔。
曾在微博上,看见过这样一条留言:
“小学五年的时候有一次在饭桌上我爸说,我跟他朋友们的孩子比起来就像抹布一样,十七年过去了,那一幕依然历历在目,至今我仍放不下心中的怨,我觉得我爸根本不爱我。”
父母给孩子打上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就会有心理暗示作用,这种现象和心理学的承诺性一致原则是一样的,当有了这样的标签,孩子就会慢慢向这个标签靠拢。
最后成为标签所描述的那样的人。而且一旦给孩子贴了这样的标签,几乎是影响很久,甚至有的人会影响到一辈子。
当孩子还未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三观时,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按照所贴的标签去寻找归属。
请不要给你的孩子贴上任何负面的标签,因为每一个被父母贴上负向标签的孩子,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
工作再忙,也不要完全缺席孩子的成长
哪吒的妈妈,为了是给哪吒积功德,躲天灾,忙于降妖除魔。
其实哪吒想要的,仅仅是妈妈陪他玩。
当妈妈说要陪他踢毽子的时候,那个笑容,是多么的期待。当妈妈因事务在身离开哪吒的时候,笑容立马烟消云散,我的心忍不住痛了一下。
(图片来自网络)
哪吒的爸爸,想要帮助哪吒走向正道,拜托太乙教哪吒法术,让儿子降妖除魔,从而获得大众的认可。
可是哪吒做的并不好,于是李靖就决定把他锁在家里,避免他“犯错误”。
当孩子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时,家长应该做的不是制裁,而是用心陪伴,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果李靖不去天庭求情,将浪费的那一年时间用来陪伴哪吒。那么他就有机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告诉大家:
“哪吒他不是妖怪,他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孩子,他可以和你们一起玩耍。”
那么误会从一开始就会慢慢消除,也不至于让哪吒最后成为“全民公敌”。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的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忙于工作却疏忽了亲子之间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孩子的这个阶段缺席了,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小时而遗憾。”
父母的缺席也许对自己没有影响,但对孩子来说,真的至关重要。
不要因“我为你好”
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李靖为了让哪吒躲过天劫,去天庭求元始天尊,错过了陪伴哪吒最好的时光。
龙王一心复仇,把自己身上最硬的鳞片给了敖丙,让敖丙肩负振兴家族的重任。
但哪吒在意的却是父母的陪伴,敖丙在意的是和哪吒的友谊。
这两位父亲,像极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他们不在意孩子们的想法,一味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情愿的事情,完全不给孩子选择权。
(图片来自网络)
贝伦·沃尔夫在《如何才能幸福》写到:
“我是爱你的,所以请你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事。”
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过度干涉孩子的人生,要求孩子不断地牺牲从而满足自己的期望,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我是爱你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一定要听我的话,这就是“以爱为名”的家庭暴力。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们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以及自己的思考,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却不能“绑架”他们的想法。
这种“为你好”的爱看起来无私,但其实也许只是出于父母满足自己愿望的目的。
正如庄子说的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样,我们并非孩子本人,又怎会知道我们给的东西就一定适合孩子,孩子又一定喜欢呢?
电影的最后,哪吒觉悟,逆天救世,令人泪目。
(图片来自网络)
回到现实生活,这虽是一部动画,但更像是一部成人启示录。
人性中的善或许可以被忽视,但是人性中的恶却绝不可以被忽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和孩子才能自省、自觉、自律。
我们决定不了出身,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一定离不开我们的教育。
愿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也愿每一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眼中最棒的爸爸妈妈!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