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
不管是哪个时代,在战争发展的不断催生下,特殊部队便会由之而出现、成名。
不管是明代的戚家军、辽东铁骑,或是宋代的岳家军,都是因战争而逐渐产生、成军,并最终为人所知。
而作为人尽皆知的乱世年代,三国时代更是有着丰富的特殊部队兵种。曹魏的虎豹骑、孙吴的解忧军、蜀汉的白毦兵,都是为人所知的一国之军。
在这些强军出现之前的群雄逐鹿时代,在幽州,有一只勇猛豪迈、震慑外族的特殊军队,因士兵配备白马、以义为口号,被人们称为“白马义从”。
它以勇猛善战、惯使弓箭而闻名,凭借着对北方胡人的卓越战绩被称为当时的第一轻骑兵。只可惜,这支部队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便在界桥中遭遇毁灭性打击,由此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接下来,让我们细细了解这支活跃在东汉末期的特种部队。
01 白马义从的诞生
在史料记载中,白马义从的首次出现是在181年。
因此史学家认为,这支声名远扬的轻骑部队的组建和诞生极有可能诞生在公元179至180年之间。在这一段时间内,胡人趁乱南下袭扰幽州,为白马义从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幽州地理位置
而白马义从的组建,则需要追溯到它的建立者公孙瓒身上。
“白马将军”公孙瓒
公孙瓒年轻时所遇到的外族部队,让他产生了组建一支精锐骑兵的想法。
在被称为一名威震塞外的骑兵将领之前,年轻的公孙瓒有着白马义从的勇猛善战、义气非凡。
公孙瓒曾任太守刘其御车,即驾车官员。在刘其犯法被发配至交州日南时,公孙瓒敢于犯杀头之罪,伪装成士兵沿路护送。
他也因此德行,在归乡后被举孝廉,担任辽东属国长史。在一次外出巡查时,公孙瓒撞见了数百名鲜卑骑兵,而他的周围,仅仅只有数十名骑兵。
鲜卑骑兵
鲜卑骑兵看见了这一伙不知好歹的南蛮子。短暂的思考后,他们迅速组织好阵型,将公孙瓒等人逼入了一处空庭内。
鲜卑人的枪矛慢慢逼近,汉人随从们拼命地拉着受惊的马匹,望着闭眼沉思的公孙瓒。
环绕在公孙瓒耳边的马蹄声和兵器碰撞声、随从急促的呼叫声,都在不住地催促着公孙瓒赶快做出决断。
好一个辽西好汉!
公孙瓒睁开了眼,拉紧马匹的缰绳。
“今不冲之,则死尽矣!”
公孙瓒持着长矛,两头装上刀刃,率先冲进了鲜卑人的队伍里。随从反应过来,也驱马上前,冲杀突围。
数十支双刃长矛戳进了鲜卑人的胸膛,血液横飞,在漫天雪花中凝结开来。
鲜卑骑兵没想到这些汉人如此勇猛,敢于冲击自己数百人。
在被杀伤数十人之后,鲜卑人才反应过来组织反突围。大部骑兵迅速将公孙瓒等数十人分割开来,使得公孙瓒部损失过半,公孙瓒拼了老命才得以幸免于死。
公孙瓒等人的奋战让鲜卑人吓得不轻。他们以此为戒,再也不敢轻易越过关塞。
惨烈的遭遇战让公孙瓒心有余悸,外族的勇猛善战让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心中,组建一支精锐骑兵的想法开始萌芽。
但此时的公孙瓒只是一个涿县县令,难以凭自己之力组建一支精兵。
该怎么办呢?
边章、韩遂的叛乱帮了公孙瓒一个忙。
西凉军阀韩遂
光和年间(178-184年),边章、韩遂的叛乱让东汉朝廷手忙脚乱,统治者急需一位统兵的将才来平定叛乱、维护统治。
正巧公孙瓒声名鹊起,东汉政权便从幽州征集了三千精锐骑兵,交给公孙瓒统领,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
这些骑兵,将会是我的精锐部队的骨干。公孙瓒想着。
既然要作为最重要的精锐部队,弓马技术、骑射手段可不能比蛮子差!
我喜好白马,不如以白马作为我部队的标志吧。
作为战友兄弟,最重要的是讲义气,我的部队必须要有“义”!
他将这些精锐骑兵优中选优,将善使弓马、精于骑射的战士们集合起来,清一色配备白马,作为自己的王牌部队,跟随自己征战。
这支部队以白马为标志,以“义之所至,生死相随”为口号,精通骑射,被后人称为“白马义从”。
北方的鲜卑人做了个噩梦。他们梦见了威风凛凛的白马将士们,将他们迎头痛击,守护着东汉的国界线。
02 发展与鼎盛
白马义从的组建给了公孙瓒对抗敌人的信心。
从光和年间的张纯叛乱,到中平五年的石门大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在平定叛乱与抵抗外族入侵逐渐锋芒毕露,立下了许多战功。
白马义从
忙于平定国内叛乱的东汉朝廷注意到了这名屡立战功的骑兵将才,便因功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兼领属国长史,让公孙瓒统领兵马,守护北方边境。
正巧,公孙瓒的属地,就在鲜卑人老巢隔壁。
鲜卑的兄弟们从此过上了苦日子。
他们早就忘了数年前围困的那几十名汉人骑兵,忘记了当年那个人的勇猛与恨意。他们很奇怪,以往拿他们没办法的汉军为何现在如此勇猛,不把他们杀光誓不罢休。
公孙瓒
公孙瓒没有忘记,一直没有。
每当听到敌人来袭的号角,公孙瓒都咬牙切齿、声疾色厉,立即整军出击,作战时像遇到了自己的仇人一样,有时甚至战斗到深夜。
这可苦了乌桓的汉子们。
好不容易摸黑来一趟,都被公孙瓒暴打一顿。那些骑白马、射弓箭的士兵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他们头一次感到,自己敌不过这些人。
配备白马、手持弓箭的白马义从开始成为了外族的噩梦。史书上记载着
“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白马义从的英姿,油然跃于纸上,向我们展示着那一段征战的岁月。
从此,乌桓等外族都非常害怕公孙瓒和白马义从的勇猛善战,再也不敢前来进犯。
经过数年的对外战争,公孙瓒屡建功勋,他手下的白马义从也开始威震塞外,逐渐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逐渐强大的白马义从让公孙瓒的眼光从塞外转到了广阔的中原大地,他心中的野心开始膨胀。
既然我拥有如此强大的轻骑兵,为何不能在中原占据一席之地,参与天下争霸?
白马调转了马头,向南方开始进发。
初平二年(191年),野心勃勃的公孙瓒听闻青州的黄巾余党聚众三十万余人,攻打渤海郡,想要与张燕的黑山军会合,便迅速率领白马义从在内的步骑军两万人南下,开始了自己争霸天下的第一步。
黄巾余党
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公孙瓒在东光南击败黄巾军,斩首三万多人。随后又趁着黄巾残兵奔走渡河之时中道而击,俘虏七万余黄巾余党。
如此彪悍的战绩让公孙瓒威名大振,也让中原的诸侯们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辽西悍将和他手下的勇猛轻骑。
作为公孙瓒最精锐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也随着公孙瓒的崛起而迅速扩军。
直到界桥之战前,白马义从便从数十人,扩大到了整整五六千骑之众。这样的军势甚至让当时尚未发展的袁绍都恐惧万分,将渤海郡太守的印信交给公孙瓒堂弟公孙范,希望与公孙瓒交好。
白马义从当时的强劲可见一斑。
威震塞外、惊艳中原,这是白马义从在陨落之前的短暂巅峰时期。
03 陨落与覆灭
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是完美无缺的。在短暂的辉煌后,白马义从将奔赴自己的最后一处战场。
地狱。
初平二年至初平三年,公孙瓒以其弟公孙越被杀为由,起兵攻击袁绍,双方各起兵马,在界桥对峙。
界桥之战
公孙瓒率领三万步骑兵,排列成方阵,左右各配备白马义从在内的精锐骑兵五千余人。他的眼前,是袁绍布置的八百手持长矛与楯的步兵。
蛮夷与黄巾均败在我脚下,你区区八百步兵,便想阻我铁蹄?!
公孙瓒不屑一顾,派出大将严纲率领两翼骑兵出战,希望能冲破敌阵,活捉袁绍,为弟弟报仇。
眼前的步兵不堪一击。公孙瓒甚至没让白马义从准备弓箭,难不成,以步兵血肉之躯,能挡住骑兵冲锋不成?
他没注意到,那八百领军将军脸上的冷笑,以及旁边涌动的烟尘。
无妨,数十秒后,公孙伯珪,你便会心如刀割!
今日便是我麹义名扬天下之时。
在界桥重创白马义从的麹义
公孙瓒的骑兵速度很快,他们已经近到,可以看到袁军士兵脸上的汗珠了。转瞬间,他们与袁绍的距离,只有数十步。
这数十步,他们到死,也没能跨过去。
“放!”
袁军将领的声音震醒了公孙瓒,他终于看到了两旁的烟尘里的玩意。他静静地伫立在原地,望着那凭空出现的两千名袁军士兵。
他们正拿着白马义从最拿手的武器,对着冲锋中的公孙瓒骑兵。
整整两千多支强弩!
麹义使用的强弩 让公孙瓒军折损大半
正在冲锋的白马义从们突然发现,眼前的步兵们离开了木楯的遮蔽,排出一个特别的阵势,拿着长戟对着他们,发起了反冲锋。而他们的头上,数不清的箭矢源源不断地飞来。
就像田野里等待收成的麦子一样。
麹义的八百大戟士大声喊叫,狠命乱戳,奏响了白马义从覆灭的交响乐。
力争头功的严纲,眼前一花,自己的头颅早已掉落。
公孙瓒无言,立马不动,他看着冲锋的将士跌下战马,他看着严纲奋力厮杀,他多年的的心血在这一刻灰飞烟灭。
“(公孙)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麹)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
这整整一千首级,大部分是追随公孙瓒已久的白马义从兄弟们。
白马义从的覆灭让公孙瓒军威大损、损失惨重。他在与袁绍的战斗中败下阵来,最终人心尽失、命丧望楼。
将军身后再无义从。
白马义从
虽然有史书称,曾跟随过公孙瓒的名将赵云是原白马义从的种子之一,但之后的史书中从未再提到白马义从,由此能确信,白马义从在界桥之战后,就已经死了。
万千白马奔驰之景,再难见得!
赵云 仅存的白马义从种子之一
一支威震塞外的彪悍轻骑,就此划上了生命的句号。
它像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仅仅在历史的一角绽放一丝光芒。但我们未曾忘记,这支卫国精兵曾长期威震塞外,保护了当时的国境线,让乌桓这样骁勇善战的轻骑专家望风而逃。
它无愧于东汉末年第一轻骑的美誉。
不知赵云可曾回忆起,那万千白马豪勇、手握弓矢,笑蛮夷乱窜之时日?
他立马遥望,看着幽北的方向,眼前隐约浮现白马义从的身姿。
他们正在嘶吼。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