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古至今,时间都是十分珍贵的存在,所以古人才会有将季节划分为四季,并且还划分出年、月、日来,并且对于每一天的时间又进行了细化。可见,古人对于时间的流逝,非常的看重。
步入近代以后,时间仍旧被看的很重,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各大工厂和企业,经常会对员工这样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今,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便利,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愈发的厉害起来,所以如何利用时间显得十分的重要起来。
18世纪60年代,机器逐渐取代人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欧洲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工厂,传统的工场手工业逐渐被取代。进入工业时代的各国,缩短了生产的时间,也提高了生产效率,资本家快速的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所以他们开始对外扩张,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世界各国在经历了一战、二战以后,科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类的开始朝着未来科技大步迈进。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以及节省时间成了科学家思考的问题;1801年,英国的戴维让铂丝通电以后发出了光,1810年,他还发明了电烛。
1854年,亨利·戈培尔发明了灯泡,他利用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中,制作出了首个有着实际效用的白炽灯;当时,他进行实验的灯泡能够维持400小时的照明,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申请设计专利。
直到,187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然后他在实验了2000多种物质以后,终于获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最后他选择了钨丝作为灯丝。爱迪生使得电灯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夜间生活时间,得到了极大的延长。
1973年,美国的马丁·库帕推出了第一部民用向的手机。此后的十几年里,民用手机慢慢普及,人们大大缩短了相约见面的时间,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随后,手机开始慢慢的普及起来,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其实,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的时候,就曾诞生了。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手机,但是因为体积太过庞大,所以研究人员将其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以后,就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了。
1973年,马丁·库帕注册了相关专利,但是手机却仍旧没有办法被广泛的应用。直到1985年,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能够真正移动的电话,而这种手机的重量仍旧高达3公斤,使用起来还是不方便,需要背着它行走,所以也被称之为“肩背电话”。
1987年,手机的重量得到了改善,相较于“肩背电话”轻巧了很多,但是仍旧像一块大砖头,无法和今天的手机相提并论。不过,这种手机得到了普及,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大哥大”的手机。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很多的人都纷纷选择创业,年仅22岁的徐峰就是其中之一。他只身从香港来到了广东,发现这里的餐饮业都属于中低档,他觉得经营高档餐饮有赚头,所以打定主意以后,他决定进军这个行业。
不过,由于没办法和采购商即使进行沟通,再加上有时会遇到突发状况,他不敢大量进行采购,每天都估算进货,生意不好也不坏。这时候他看到很多大亨使用起“大哥大”,得知这个“大砖头”能千里传音,所以十分的好奇。在当时只要谁有这玩意,谁就是大老板的感觉。
于是,他托亲戚进行打听,得知了广州六运会结束后,会有100台试用手机流入市场,所以时间到了以后,他第一时间到邮政局咨询了一番。他是第一个选手机号码的人,工作人员让他随便挑,由于手机号码的形式是“区号+编号”,所以他最后选了个“901088”的手机号。
他认为做生意的人,都需要讨个好彩头,选择的是手机编号“88”,开头的几个数字是区号。随后,由于他有了“大哥大”,能够随时随地和采购商进行沟通,他对于自己的采购有了很好的把控,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