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调研作为一种产品需求验证的手段,在需求搜集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功能、新业务设计前以及类似方案取舍对比上。需求调研是作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项目启动先决条件之一。
需求调研常见的应用步骤分为:收集市场需求、用户需求调研和收集商业需求,本篇文字会介绍用户需求调研。
这里的用户分为C端用户和B端用户,C端用户的对象当然是C端产品,那什么是C端产品呢?
C端产品也叫2C(to Customer)产品,是面向终端用户或消费者的产品,往往承担引流和转化的任务;C端产品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媒介,也是企业重要的获客手段之一。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企业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增加了销售渠道和获客来源。通过在C端产品聚集大量用户,然后加以商业推广,进而达成交易,大大减少传统企业的地推成本和销售人力。
平时大家接触多的都是C端产品,如我们自己个人使用的微信、淘宝、唱吧、抖音、快手、微博等等。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方寸之大的手机里我们便可以连接整个世界。但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这些每天使用的App呢?
因为这些C端产品大多洞悉了人性的弱点,挖掘出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痛点。
C端产品更注重转化率,C端的产品经理就要“变着法子哄用户”,促使用户转化消费,这也要求C端产品经理要非常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消费心理。C端产品的用户经理在分析用户的需求时会考虑人的“人性”,毕竟作为人类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些欲望,比如在做打车、地图等这些软件时,产品需要考虑迎合人的倾向“懒惰”心理,想方设法减少体力和脑力消耗,“方便”成为这一类产品的用户需求关键词,PDD的推广一直被人嗤之以鼻,但是别人恨它又忍不住去用它,其实就利用了人性中“贪婪”的心理,把返利等作为诱饵进行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推广;“食欲”是人基本的一个欲望,所谓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餐饮类的C端产品设计当然要往人类“食欲”这方面需求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总而言之,这些人性的欲望是产品经理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思路。
当然,对于C端用户除了从人性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也归纳出了产品经理或数据分析师挖掘用户需求的6个渠道:
1:用户搜索的关键词/趋势
利用百度指数等产品对比关键词热度趋势及关联词,比如谷歌趋势里有一个应用:了解世界各地的用户在搜索什么. 输入搜索字词或主题. search.
2:官方渠道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官方的渠道来获取用户的反馈和建议,诸如用户留言、反馈弹窗、支持论坛、公众号、客服中心等
3:粉丝爱好者基地
这个渠道很类似官方渠道的思路,通过用户主动反馈来获取用户的需求,只不过用户反馈的渠道是第三方的,诸如论坛、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知乎话题等
4:调查问卷(线上/线下)
调查问卷是获取用户想法的一种重要调研途径,配合物质奖励,利益诱惑或者精神荣耀更容易让用户参与
5:竞争对手的阵地
了解竞争对手的运营手段,观察竞品的应用市场上的好评和差评
6:社交网络挖掘
社交网络挖掘是一个很新技术的获取渠道,通过爬虫抓取用户发布的内容利用词频分析发现用户关注点。
除了C端用户,还有另外一种叫B端用户,B端用户的对象当然是B端产品。B端产品也叫“2B(Bussiness)”产品,使用对象是组织或企业。B端产品往往是基于某个业务领域,解决客户在办公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客户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减少成本,一句话概括就是“为客户赚的更多,省的更多”。
B端的产品一般有如下特点:功能庞杂,模块多,操作繁琐,流程复杂,B端产品可能包含一整个业务线的运转,人员、分工、协作、流程和规则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就需要B端产品经理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那么相应的用户特点:目标用户是群体,B端用户通常是企业或者组织,B端产品里面的功能涉及到多个角色参与,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效能第一,体验第二,不同于C端产品,B端产品往往注重效率,重视功能的可用性,产品是否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是最重要的,体验在效率面前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只是个加分项。
获取用户需求另外一个重要方法是调研,所谓调研,针对潜在或当前的市场,目标用户,现有产品或计划中的产品系统化地进行特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过程。
调研中根据研究方式的不同,又会被区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所谓定性研究,一般结果的输出是文字表达,采用归纳与演绎的分析方法来获得结论,而定量研究侧重于数据表达,研究的基础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下表演示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区别。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调研方式。
中心定点访问:
指的是访问内容与拦截访问类似,根据样本分配比例选择被调查者,按组分期、分批预约到指定测试点参与调研,该方法的样本考虑了人口特征分配,均衡性好,测试者的答案真实,但是过程麻烦且需要严格控制、成本高,对组织者要求高
网上问卷调查:
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问卷调查,如把问卷放到香烟论坛等行业性网站上,由烟民自由回答,缺点是不能保证样本的均衡性;不能保证答案的真实性,但是这种调研方法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本低。
电话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主动外呼,采取问答的形式,电话问卷最大的特点是样本均衡性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结果可控,但是样本均衡性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结果可控
实验市场、产品试销:
在有限且精心挑选的市场(试销市场)中进行,模拟销售,这种方法精选消费者样本、符合实际分布情况,但是复杂,费用高,对现场要有掌控力。
深度访问:
一对一的访问,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调查者,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调查结果更加深入、真实的反应被调查者的诉求,但是需要的时间、成本过高。
焦点小组座谈会:
几个人圆桌座谈,能够深层次的理解某个群体的喜好,但是样本太少不能代替整个市场、无法量化评价指标、仅可作为探索性调查。
定点拦截访问:
这种调研方式准备工作简单,成本低,采用守株待兔,选定位置拦截过客接受调研,但是该样本的代表性及均衡性稍差,受天气影响大,不利于调查者真实的回答。
一个完整的调研流程包含5个步骤:
目标设定,指的是需要调研的目的是什么,本次实施调研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步骤的关键在于行业预研、目标分解和关键问题的定义
调研前准备,需要做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等工作,其工作需要达成:确定调查目标、内容,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式和方法,安排调查进度,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调研,这一步骤开始着眼于用户的调研了,需要确定是使用哪种调研方法,如座谈会、访谈、问卷填写等,问卷题目的设置,包含自填式,问答式,混合式和混合式等。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这一步包括数据录入、统计和挖掘等流程,具体的工作可能有初步审核、编码、再次审核、插补、权数调整、创建数据库、描述统计、参数估计、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拟写调查报告,这是调研流程的最后一项,主要是形成关键结论和建议,写报告时,应该考虑报告的阅读者是谁,阅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报告又可分为数据性报告、分析性报告和咨询性报告。
由于本篇文字侧重讲解用户需求调研内容,下面会重点以用户访谈作为一个例子来展开流程上的讲解
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对于了解用户需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团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角度一般会比较专业化,这种思维定势或多或少会对问题的理解产生偏差,无法准确理解用户的感受。所以无论是对于需求的挖掘,还是对于产品的设计迭代,用户访谈这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用户访谈,通常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话题性场景中,例如:对经历和过程仔细的研究,需要采集用户的观点以及情感等;对于复杂行为的剖析,例如:用户是如何理解APP详情页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的。用户访谈的一般性步骤为:确定范围和计划,写提纲和测试、招募用户、定性调研和分析结果
确定范围和计划
这一步骤首先要确定你所要研究的目标用户,如果是决策者,使用采用访谈的形式,如果是一般用户,可以用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如果是相关角色考虑用电话访谈,重点用户使用用户日志等,在确定了目标用户后,需要列出访谈的计划,如果是新产品,调研的目的是定义你的潜力用户群,来找出用户真正的诉求和找出现有的解决方案;如果是已有产品,调研目的是为了解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偏好,找出现有的痛点,如何获取新用户,留住存量用户。
写提纲和测试
这一步骤在于编写访谈提纲,比如现在有一份针对部门领导的访谈提纲,为了提升APP的用户体验,我们可以把这个提纲访谈拆分几步,首先开头5分钟,开头的关键词在于“介绍”,包括自我介绍、项目介绍、访谈目的介绍,注意访谈时间;第二步关键词叫“基础信息”时间控制五分钟,在于建立和善关系,具体包括基础信息,上下游的关系(你的对接部门,合作部门等等);下一步叫做业务了解,大概20分钟,这一步在于寻找用户故事,可能包括的内容有:产品定位、总战略、用户定位、产品体验痛点、竞争对手、相关资源、成功标准等;第四步,发展计划,用于探索用户情绪,你需要做产品演进计划,过去三年计划,未来三年计划,最后就是3分钟内的结束话语,询问被访者是否有问题,回答问题和表述感谢。
招募用户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用户招募、奖品和资源消耗、访谈环境准备、招募人数等很具体落实的内容,比如用户招募方面,要考虑保证用户招募得有冗余,有些用户会临时不来,重点类型的用户加大招募比例,每类用户至少3人以上,确保招到的用户都是符合条件的,可以提前用一些问卷筛选,在奖品和资源消耗方面,50-200元的奖品会是合适的,可以增加参与的积极性与认真程度,外出访谈需要准备一些易拉宝,工作牌。
在选择访谈环境的选择上,尽量在真实的环境中访谈,如不能在真实环境,则准备一间温馨的办公室,可以根据尼尔森关于可用性测试的经典理论来招募人数,一般来说6-8人便可以找到产品80%以上的可用性问题,剩余20%的问题,成本将会显著增加,可以迭代优化。
定性调研
下面列举各定性调研的方法和特点及选择的指导。
座谈:适用于个性化的产品,不用和其他角色配合,大多数C端产品都可以采用这个方式
焦点小组:适用于收集众人的意见、态度和倾向性,多人互动访谈也可以激发新的思考和想法
可视化访谈:适用于B端产品,流程可视化可以帮助上下游统一认识
游戏化访谈:适用于一些抽象的,不太好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情况,例如心情曲线图、图形卡片
电话访谈:电话访谈无法观察到人的表情和难以洞察到真实的想法,访谈难度较高,得到的信息也不是非常准确,但是当不具备面对面访谈的条件时,电话访谈也是不错的形式
分析结果
最后一步当然是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定性调研常用的工具有:制定访谈计划,编写访谈提纲和访谈记录。
具体的,制定计划的工具有苹果的number、微软用户的Excel、keynote、ppt、Trello都是一些很好制定和展示计划的好用工具;编写访谈提纲主要是一些文本软件,如google doc,Evernote、金数据、石墨文档等;访谈记录会强调效率和及时性,所以拍照、纸质记录、录音等工具用的多,可以存储在云盘、笔记本电脑或共享性文档里。
了解更多数据分析知识、与更多优秀的人一起进群交流请扫码
CDAshujufenxi后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