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亿发子弹都“去哪了”?都被这一兵种“吃”了,每人用3万多发

2019-08-27   武器正能量

据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平均每2000发子弹才能击毙一个敌人,因此在战争年代对子弹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和平的年代,世界上也只是局部地区才发生战争,而我们每年依然会制造上亿发子弹,那么这些子弹都到哪里去了呢?首先就是被用在了大量的训练和军事演习中,在部队中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

要想培养一名狙击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只有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所以每天进行各种姿势的射击训练那是必不可少的,一名狙击手每天要打掉将近100多发的子弹,而他们的训练周期一般是以3年为基准,因此培养一名狙击手需要消耗将近3万多发的子弹。每天能打掉100多发的子弹听着很过瘾,其实对于狙击手的心理和生理来说都有着极大的考验。要求狙击手要长时间的保持高紧张的状态,同时狙击枪的后座力比普通的枪也要大,而且枪响产生的噪音也让人极度的不适。

除了射击训练之外,战场演习也是现在消耗子弹的一种方式,但是演习中基本使用的是空包弹,和真实的子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现在枪械不断地改进,让射击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例如美国的机枪每分钟就要打掉将近2000发子弹。现在随着子弹制造效率的提高,每年子弹的储存量是远远大于消耗量的,这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因为只有储存了上亿发的子弹,才能从容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大战。

除了用于军事用途之外,我们还每年将子弹作为商品出售到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枪支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美国基本每个成年人都有持枪权,再加上200万的警察和军队,他们每年的子弹消耗数量在10亿发以上,而且美国是军费开支最失衡的国家,子弹的使用量只是有增无减。一颗子弹从原材料到成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5-6道的工序,相对来说比较繁琐,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美国来说,制造子弹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所以美国多花一些钱来进口子弹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如今的工业生产水平之下,随便消耗一些子弹已经是很普通的事。但是在战争年代子弹却是极其珍贵,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一些一线部队有时候连一人5发子弹都分配不到。加上当时我们的兵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各个作战部队只能靠缴获来改善自己的装备,日军也被我们戏称为“运输大队”。

抗日期间中国部队累计消耗了18.2亿颗子弹,但是日军的伤亡人数却只有两百多万,所以每200发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军,而要击毙日军则要要3700发子弹。包括到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也是在装备短缺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正是这样的情况也造就了许多八路军的神枪手。装备缺乏只是个别国家的情况,而美国一直富得流油。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需要2.5万发子弹才能击毙一名日军,在海湾战争期间这一数据竟飙升到10万发。美国大兵打仗向来怕死,他们更多的是用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并没有精准射击。

虽然子弹的供给已经远远大于需求,但是我们依然追求精准射击,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战斗,甚至希望未来没有战争,让子弹成为和平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