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1956年,这些人人熟知的大家精品被捐赠给中国人民,此前它们的保管者都是一个人:张伯驹!
"余主张宁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这就是张伯驹的收藏品的原则,拥有众多精品的原因,也因此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仅仅凭借一幅画:
他的豪门巨富来自于他的家族,七岁时张伯驹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为子,要知道张镇芳也是袁世凯兄嫂之弟,张伯驹则是袁世凯的表侄。。。从小的时候,张伯驹就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一起交好,尤其是袁世凯次子袁寒云更是交心知己,甚至一同进入天津新学书院读书!
张镇芳在袁世凯的提携下,官运一路亨通,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在权力的保护下张家集聚一大笔财富!
不过,张伯驹却对从商、从政、从军皆无兴趣,偏偏爱好写诗作画、看戏唱曲,尤其偏爱于收藏:
30岁起,张伯驹频频在收藏市场上挥出大手笔,4万元收购现存年代最早、有“法帖之祖”美誉的《平复帖》,而日本商人则出价20万,还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宋·范仲淹《道服赞》、宋·黄庭坚《诸上座帖》等等精品,使得不少人眼红,动起了歪心思。。。
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被绑架,匪徒索要300万(伪币),否则撕票,其实匪徒就是汪伪特工总部的"76号"特务组织,索要的就是金钱,多年的收藏文物张家早已没有多少的现金,为了不损害这些文物,他关照夫人潘素: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所藏!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近8个月,张伯驹终被释放:
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随之瓦解,不少书画名迹流落民间,其中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吸引了张伯驹的注意,这是绝对一等一的精品,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堪比西方的蒙娜丽莎!
那个时候,装裱名匠马霁川得到了《游春图》,并准备通过沪商卖给外国人,张伯驹自然知道《游春图》的价值,火急火燎地找到马霁川,马霁川开价800两黄金。。。这样的天价张伯驹个人无法承担,他通知时任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希望国家出钱购买,可是战乱之时故宫亦以经费不足放弃。。。
想到之前一个个国宝流入外国,张伯驹忍不下心让《游春图》卖给外国人,他委托当时的收藏名家马保山与卖家几经周旋,表示愿意自己收购《游春图》,周旋多次成交的价格是220两黄金!!!
只是张家的流动资产几乎都注资在了那些精品字画里了,都是张伯驹的一块肉,一个也不能少!无可奈何,张伯驹最终把自己占地15亩原是大清太监李莲英私邸的院子以2.1万美元卖给了与之相邻的北平辅仁大学,又把钱兑换了20条黄金,东拼西凑,直到破产也只搞了130两。。。后来又签字画押表示随后设法补齐余款,又请马保山担保,最终拿下来《游春图》。。。
就这样,一幅画使得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
然而,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因为过于珍贵,政府欲奖励其20万元,他拒绝了,分文未取——
他曾说过:“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这就是张伯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