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背后缺席的不只是爸爸,还有完整的家庭教育

2019-11-05   天才小呗

《妈妈的日常》中,张娜拉演绎了大多数妈妈的日常生活:

“独自一个人带娃,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生活围着孩子转,一刻也停不下来……有了孩子之后,再也没有自由的妈妈,连唯一拥有一些个人的私密空间的上厕所也要提着一颗心担心着孩子会不会醒来,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妈妈而哭闹、会不会受伤;有的时候上厕所都要抱着孩子……”“从前吃饭都是慢慢的享受美食,有了孩子之后,吃不上饭总是常事,每天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只有把孩子哄睡了才有一点吃饭的时间;有的时候刚坐下,饭还没扒拉几口,孩子就醒了,只能一边抱着孩子一边胡乱地扒拉几口……”

都说父爱如山,养育孩子本该是爸爸妈妈两个人共同的事情,但是现在太多的家庭生活状况却是妈妈们一个人孤身奋战,与熊孩子斗智斗勇……在这样的家庭里,你总能看到孩子追着妈妈到处跑、妈妈总是一个人忙的不可开交的现象。

“丧偶式育儿”是多少家庭的常态!

一、“丧偶式育儿”——多少家庭的共同现状

“丧偶式育儿”主要指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早出晚归等,与孩子的接触较少,孩子的教育成长缺乏一方的情感支持,就社会现状而言,父爱的缺失占较大比重。

早在中国古时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规矩,邻居小刘家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小刘每天出去工作,而小刘的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务,每天小刘早早的出门工作,晚上加班到很晚才回来,早上走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孩子都已经睡下了,每天和孩子也见不到什么面。在后来的假期里,小刘一家出去玩,但是在玩耍的时候孩子却变得和小刘很陌生,只和妈妈做游戏和玩耍,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愿意和亲近小刘,和小刘玩耍……

相信有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吧?“丧偶式育儿”缺乏的不只是父亲的爱和陪伴,更多的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丧偶式育儿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导致孩子长期缺乏父爱

家庭中存在“丧偶式育儿”现象会让孩子缺乏父爱,孩子长期在只有妈妈的陪伴下成长,久而久之会形成和妈妈特征相同的特质,在成长过程中只拥有妈妈的温柔,而没有爸爸身上的阳刚之气,遇事容易变得慌乱。

2.孩子性格内向、容易受挫

孩子长期在缺乏父爱和陪伴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有的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能够学着自我调节,而且也不知道该去向谁倾诉,时间长了孩子会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表现出不敢尝试,害怕失败的特征,总是害怕受挫,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变得自卑,性格慢慢变得内向,抗打击能力也较弱。

3.认知容易受到阻碍

在丧偶式家庭中,有的时候,孩子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时候会表现的比别的孩子表现的更加焦虑和敏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任何一方的教育和陪伴都会更让孩子的认知受到影响。父亲是孩子印象中的第一个男性,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孩子对性别的认知。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行为。就像很多男孩都希望长大变成像父亲一样强大的男人,孩子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学习父亲的一些特性。

4.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长期缺乏父亲的爱和陪伴的情况下会变得缺乏安全感。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勇气,对孩子的意志力的培养的力量影响更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对父母产生亲子依恋关系,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的爱和陪伴的丧偶式家庭中,长时间下来,孩子会慢慢疏远和父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变得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会让孩子感觉孤独,甚至自卑。

三、父爱对孩子有多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蒂奇曼•杰在研究中发现,有父亲参与教养的儿童,他们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比那些没有父亲参与的要好。美国心理学家娜塔莎•J•卡布雷拉发现,父亲是否参与儿童的教养影响着2-3岁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在对国内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父亲的教养影响着12岁儿童的学业成绩。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完整的家庭,有的时候,丧偶式育儿看似只是缺失了父亲的角色和爱的陪伴,但是缺失的更多的是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1.孩子的第一个榜样是父亲

父亲和孩子有天然的血缘关系,父亲可以给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可替代,不可磨灭……

在家庭教育中,相对于母亲来说,父亲的角色会给予孩子更开阔的心胸和更宽容的心态,会让孩子更偏于理性发展。父亲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孩子在有了安全感之后,才能够真正放开心灵,去了解、学习和感受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事物,领略和探索周围事物的发展。

2.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范者

在孩子7-12岁的时候,父亲主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范者,在这个时期,很多的孩子会逐渐出现叛逆现象,这时候,父亲的角色就是规范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些正确的规范,同时在给孩子正确的规范的时候还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和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3.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和社会行为形成的重要影响者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是有所侧重的。婴幼儿时期以母亲的教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而上了初中以后,母亲的影响力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变大。

父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个性品质和行为引路人,父亲对孩子的个性和行为影响要高于母亲的影响。

四、父亲应该怎样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1.从孩子的一些小事做起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爸爸要承担起父亲的责任,让孩子更加熟悉爸爸,减少对爸爸的距离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要从孩子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给孩子喂饭、哄孩子睡觉、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写作业……很多父亲可能认为这些小事是母亲在生活中需要去做的事情,其实不然,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都是同等重要的,有的时候,父亲做好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更能够增加和孩子的亲近感,容易让孩子更加亲近父亲,依赖父亲。

2. 关键时刻给予孩子以鼓励和支持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有一些自己的重要事项,爸爸一定不要缺席孩子的这些重要时刻。比如,在孩子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或者项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更需要鼓励和支持,父亲这个时候给予孩子的鼓励和支持有着巨大的作用。父亲给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做到,这样会增加孩子对父亲的信任,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和父亲有一个更亲密的相处。

3.做好孩子的倾听者,树立父亲的良好形象

在生活中,父亲要做好孩子的倾听者,积极的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孩子在父亲的倾听和陪伴之下能够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心声,向父亲敞开自己的心扉的这个过程中父亲的倾听有利于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父亲的形象和作用是孩子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亲能够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4. 多一些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给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拥有更多的和父亲单独相处的机会的时候,父亲自身的那种宽阔的心胸会感染孩子,孩子会放下自己的防备,感受到久违的父亲的爱和陪伴,让孩子和父亲多一些亲近感,拥有安全感,在这种安全感的补充之下能够更加释放出自己的天性。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父亲的角色和作用,让孩子在感受完整的家庭教育中父爱和母爱的滋润下能够更好的成长。

5.妈妈学会放手,给爸爸一些锻炼的机会

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在照顾孩子的日常大小事务,有的时候,妈妈要学会放手,给予爸爸一些陪伴孩子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一些和爸爸相处的机会和时间。比如,爸爸可以接任妈妈的任务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玩一些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一些亲子游戏和家庭活动,在互动中增加和孩子的亲近感,不再让父亲对孩子的作用和影响缺失,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承担起父亲对孩子的作用和影响,用父亲的爱和陪伴滋润孩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