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去年10月在京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
去年10月,从化被确定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
全国试点区。
从化分批分级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文明实践机构,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紧紧围绕送思想、送政策、送道德、送文化、送法治、送科学在全区基层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全区完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8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覆盖,并成立202个行政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一站多点”的功能布局,我区配套设立1100多个文明实践点,选树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教育示范点。2019年,从化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400多场。
西和讲堂,是广州市从化区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讲座活动的场地之一,每周这里都会开设琴棋书画课,借助县级融媒体平台,西和讲堂的上课内容可以同步网络直播。除了文化活动,这里还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开农家餐馆的村民周燕琼便经常参加免费培训,提高厨艺。
疫情期间,新时代文明实践“防疫行动”志愿者网上直播课程继续发挥作用,通过我区融媒体中心线上平台开展线上课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粤菜师傅培训班相结合,提高市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市民群众在特殊时期依然能够了解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涵和意义,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
这是从化区积极推进
县级融媒体中心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
我区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
注重“融”字当头,
积极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
通过“三个深度参与”
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
新力量、新方法、新体验,
有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暖人心聚民心,
是从化区的主要做法。
深度参与决策参谋,积极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顶层设计;深度参与活动组织,创新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平台;深度参与宣传推广,助力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浓厚氛围。
从化区将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线上平台,有效打通“线上”预约和“线下”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通道,着力解决基层老百姓和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时间碎片化问题。借助“南方+”“广州参考”、新花城APP、微社区e家通、“广州从化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类呈现新思想、区内媒体节目内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和旅游景点介绍、文明实践活动展播等各种优质学习资源,满足群众线上学习、点单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同时,通过开办“新思想大讲堂”、开设“好日子”讲堂、开展粤菜师傅培训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将活动现场搬上“新花城”APP客户端进行“直播”,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程度和活动的覆盖面。此外,通过“新花城”APP创新开设网络直播课程,让乡村小学师生接触到更丰富和优质的极教学资源,有效助力教育均等化。
两中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线上预约参加、线下开展的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为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大量值得宣传的新闻素材,大大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依托区融媒体中心传媒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在网络上、电视里、祠堂前、榕树下、田间地头,综合运用普通话、白话、客家话,不拘形式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2000多场,引导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70万从化人民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获取精神滋养、凝聚奋斗力量,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接下来,从化区将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继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村民法治议事大厅等阵地资源,按照1+X(即1个主会场加X个分会场)的模式,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实现“一站多点”的功能布局和各类平台资源利用最大化。
同时,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实践馆、老温泉新活力实践馆等一批整合化实践平台,打造“乡村小康讲堂”等一批品牌化活动,做实各级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系列精准化志愿服务,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国试点建设任务。重点推进村史修编和新时代村史馆建设工作,今年力争在20个特色小镇率先建成一批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的村史馆,两年内实现全区村史馆建设全覆盖。积极探索富有从化特色的路径模式,为从化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丰厚道德滋养。
图片:资料图片
编辑:谢艺诗
初审:陈治
审核:梁伟东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