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冬至,24节气中的第22个,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过冬至了,过冬至了……”
同事们在温暖的空调房间里,谈论着家乡的冬至习俗,四川人吃羊肉喝汤乃滋补之首。
同事们的谈论,点燃了童年、少年的青涩记忆。
那时,农村一日三餐能吃饱是庆幸之事,何谓“滋补”?吃肉是“打牙祭”,冬至吃羊肉喝汤,小娃儿晚上不尿床。
我的家乡在川东南的浅丘山区,一家一户养二三只山羊,每只山羊的颈上拴一个竹篾圈,三四米长的细棕绳一端系在竹篾圈上,其余打结收拾好。每天午饭后拉山羊到山坡上吃草时,细棕绳放长另一端拴在木桩上,山羊在以细棕绳长度为半径的山坡上吃草,傍晚拉回羊圈拴好,第二天午饭后又拉到山坡上吃草,因此有“羊半天”之说。
山羊的屎、尿拉在羊圈草木灰里是上等农家肥,上交给生产队春播大豆、玉米,秋播小麦、胡豆、豌豆。记工分时,一箩筐羊圈灰肥,比其它灰肥高两三分。
一天,羊妈妈生下两只可爱的小羊羔,几次跪下后自个儿站起来。
羊妈妈轻轻舔舔小羊羔,“咩、咩”地边呼叫边跪下哺乳。
妈妈说:“羊妈妈跪下哺乳可见慈爱之心,小羊羔跪下磕头感谢羊妈妈的养育之恩。”
有了小羊羔后,拉羊妈妈到山坡上吃草时,用竹篾背篼背小羊羔放在羊妈妈身旁,小羊羔悠闲地学吃草,偶尔顽皮弹跳、篼圈儿……
小羊羔长得很快,几天后自个儿悠哉悠哉地跟在羊妈妈身后。
小羊羔长到不吃奶完全吃草时,爸爸在它们的颈上分别拴好竹篾颈圈,拉一只到县城畜牧市场卖了,留下一只与羊妈妈一起喂养。
妈妈说:“要细心喂养和看管羊妈妈和小羊羔,冬至吃羊肉喝汤暖和身子。”
我天天盼着小羊羔快快长、冬至快快到来……
小羊羔在山坡上吃草时,淘气地挣脱了颈圈上的细棕绳,吃了别人家地里的菜叶。爸爸知道后,把小羊羔系好,拿自家最好的蔬菜去赔偿避免了纠纷。
妈妈说:“自家的小羊羔给别人家造成了损失,给予赔偿理所当然。”
小羊羔一天一天成长,立冬后成了大山羊,小雪、大雪后又壮实了许多。
我常常掰手指、数天天盼冬至……
冬至那天早上天色朦胧时分,爸爸与邻居相互帮助,宰了我们家的大山羊,又宰邻居家的大山羊。我跑去时,爸爸和邻居正在剥大山羊皮。那个年代剥下的大山羊皮风干后,卖给供销社5元左右一张,还补助5斤粮票。
爸爸和邻居分别剥下大山羊皮后,把大山羊倒挂在事先选好的树桩上宰下头、颈、蹄,开边口取出羊的心、肝、肺、肚、肠等内脏洗净,把胴体放在大木板上分为4腿羊肉。
我们家门前的赤水河对岸是县城。上午,爸爸把4腿羊肉背到县城街上卖了,买回盐、酱油、火柴、照明用煤油……
妈妈在家里,把山羊的头、颈、蹄、肚、肠等清洗后,或剁成坨或切成小片炖在大锅里,很快散出扑鼻的羊肉汤香味。
爸爸中午回家时,妈妈把萝卜块倒入锅内与羊。
肉、羊杂一起炖,羊肉汤香味更浓郁了。
妈妈拌好鲜红辣椒腻、葱花、姜末、蒜末、芫荽等蘸料,姐姐把一人一碟蘸料端上桌。
爸爸、妈妈分别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羊肉羊杂萝卜汤、炒的两大盘羊肝端上桌后,我们几姊妹赶快各自加一丁点儿羊肉汤在蘸料碟里,然后盛一碗羊肉汤,加上葱花、芫荽,高高兴兴地喝羊肉汤、吃羊肉、羊杂、萝卜……
一边吃一边赞叹谈羊肉、羊杂好吃时,妈妈说:“没有爸爸与邻居相互帮助,一个人宰不了大山羊,大家喝不上羊肉汤、吃不上羊肉……”
爸爸妈妈常常桌前教子,要求我们几姊妹听故事明事理!
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家里年年养山羊,还与哥哥一起拉山羊到山坡上吃草或拉回羊圈拴好。年年冬至宰山羊吃羊肉喝汤,听爸爸妈妈讲故事……
改革开放40年来,日子越来越好,穿讲高档吃讲营养和滋补,羊肉、羊肉汤的营养、滋补价值,在其它汤类之上,爸爸妈妈讲的故事多为“正直、清廉、人生坦然……”
投稿邮箱:zxm789654@126.com(原创首发)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