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起源于中国的竹蜻蜓,直升机上高原螺旋桨结冰怎么办?旋翼除冰很重要!

2020-12-08     嗳懂了浮U

原标题:直升机起源于中国的竹蜻蜓,直升机上高原螺旋桨结冰怎么办?旋翼除冰很重要!

直升机的发展起源于中国的竹蜻蜓:两片削成厚薄不匀的竹片装在一根木棍上,双手一搓,竹片利用惯性和气压作动力便可飞上天空去。我们是把竹蜻蜓当玩具,并没有再往前跨一步。欧洲却在“竹蜻蜓原理”上摸索,造出了直升机。德国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发动机驱动的直升机,可以持续航行2小时20分钟,高度可达三四百米,还能作悬停、360度转弯、前飞、后飞、侧飞等复杂动作。1936年,美籍俄罗斯人研制成功了第一架军用直升机。3年后,成批在美国陆军中服役。

德国人首先在直升机上安装机枪,在1944年用于战斗。这就有了武装直升机。现在军用直升机已经自成一个家族,有反坦克直升机、火力支援直升机、歼击直升机、反舰直升机、反潜直升机、海陆两用直升机等等,这是专用类型的。还有多用类型的,除去攻击,还可以作运输、空降、救护等用途。

我们都知道高原气候恶劣,不但空气中的含氧量非常低,往往还要面临极端低温的威胁,后者对直升机有致命的威胁。直升机在高速运转时,螺旋桨上非常容易结冰,冰块在旋转时高速砸落可能会损坏直升机机体等重要部件。此外,结冰的旋翼的灵活性自然会下降,飞行员很难控制直升机的速度和方向,飞行时容易出现意外,甚至有可能机毁人亡。

那么直升机如何除冰呢?

旋翼除冰有很多种方式,但是其中使用的最多的还是电热除冰法,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黑鹰直升机。这款直升机是同类战机中的佼佼者,不管是飞行性能还是作战火力都位居世界前列,他身上也应用了先进的除冰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它的四片螺旋桨上分别有一个加热区,并且有不同的加热模式,由飞行员根据外界温度的不同自由选择。外界温度越低,桨叶的加热时间越长。

这项技术的原理不复杂,但是想要在桨叶上有限的空间中安装好加热区却是一件难事。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对加热后的温度进行精密的控制,过低起不到除冰的效果,过热会伤害直升机的桨叶造成危险。温度频繁变化之下,关键器件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种种问题都需要一一处理。不过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这就不是事!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篇文章,记得关注点赞Biu一下哦~爱你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告知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KI_RHYB2uKmW_kOZX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