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的悲壮,值得每个人敬重

2020-02-06   摆渡人

-1-


武汉封城的时候,钟南山说过一句话:“武汉是个英雄城市,肯定能过关。”

钟南山说完这句话,就红了眼眶。

当时,大多数人还不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直到今天,武汉封城的第14天,我才亲眼看到,什么叫做英雄。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提前10个小时,宣布了即将封城的消息。

10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出现电影中人人争相逃离的画面,甚至连离开武汉的交通,都没有出现拥堵。

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900万武汉人,绝大多数选择响应号召,死守武汉!

哪怕明明知道,武汉当时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他们也要死守武汉。

哪怕明明知道,留在武汉,会面临更大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他们也要死守武汉。

哪怕明明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可能面临物资紧缺,一切会变得难以预料,他们也要死守武汉。

武汉,是武汉人的家。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们也要不计代价,守住自己的家。

尽管逃出去,意味着能得到更好的救治。

尽管在生死关头,求生,是一个人的本能。如果做好隔离,逃离武汉,并不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

但留下来的武汉人,毅然把病毒关在了自己的城市里,用生命筑起了一座防线。


-2-


武汉人,何辉,54岁。

武汉封城后,公共交通暂停,很多医务人员面临出行不便的问题。

一边是生命垂危的患者,一边是急得要哭的医生。

何辉主动加入志愿者车队,负责护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所有人都知道,医务人员每天要接触大量感染者,开车专门护送医务人员,也同样意味着更高概率的感染。

但如果不这样做,那些等着救命的患者,只会更绝望。

何辉义无反顾地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他说:“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

这样的志愿者,在武汉还有很多很多。

然而,几天之后,何辉身体出现不适,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只好中断了志愿者的工作。

他去医院拍了胸片,两个肺都已经发白。

2月3日下午,他坐上救护车,冲家人摆摆手,嘱咐他们做好隔离。

家人说,他看起来很冷静,也很坚强。

第二天下午4点,何辉永远离开了。家人通过医生,收到他悄悄写好的遗书。

原来,死亡,早已在他的预料之内。

何辉的家人说:“他很关心社会、很开朗、很善良,不管是什么人找他帮忙,他都会不顾自己去帮别人。”

“我们是大家族,有40多人,他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脊梁。”

其实,何辉不仅是他们家族的脊梁,更是武汉成千上万的脊梁之一。

他是武汉所有和病毒进行肉搏,甚至命博的英雄之一。


-3-


在肺炎患者的求助帖中,有一个让我久久无法忘怀。

发帖人是一个77岁的退休教师。

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儿子在抗疫前线,负责焚烧医疗垃圾,忙得没空回家。

女儿已经因为新型冠状肺炎去世。

现在,家中只有他、老伴,和已故女儿留下的,仅有13岁的外孙女。

三个人均已感染。

其中,两位老人双肺感染,13岁的小女孩单肺感染。

77岁的老人摸索着使用微博,向外界呼救,不为自己,只求能给13岁的外孙女找一条生路!

学会发微博后,他发出的第一条内容,只有两个字:“你好。”

那一刻,已经是凌晨1点多。

我完全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个彬彬有礼的退休老教师。

大概就是那种永远体面,穿得板板整整,待人客气温和,连上公交车,都默默排在最后的老人家。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他绝对不想给人添一点麻烦。

儿子在前线,他表示完全理解。

女儿已经走了,他顾不上悲痛。

老两口严重感染,他已经视死如归。

他唯一挂念的,就是刚刚失去了妈妈的外孙女,能不能得到救治。

自己死后再见到女儿,能不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是许多武汉人,目前悲壮的生活,也是他们当初选择“死守武汉”之后,做出的牺牲。


-4-


提到武汉人,可能有人会说,武汉是这次疫情的源头。

他们只记得,有人在武汉吃了蝙蝠,有人在疫情发生后离开武汉,导致全国各地都有病例。

而武汉,只是病了,因为极少数人的错误病了。

大部分武汉人,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甚至那些临时决定逃离武汉的人,绝大多数也做好了隔离,不是故意要把病毒带得更远,而只是想活命而已。

2月4日,人民网发布了一组数据:

截至到3日晚24时,全国确诊病例的病死率是2.1%,湖北省3.1%,武汉市4.9%。除湖北省外,其他省病死率0.16%。

也就是说,留在武汉的病死率,是湖北之外的30倍!

那差不多是:“逃出去,就能活!”

而武汉人没有做逃兵,为了避免疫情扩散,他们放弃了逃命的权利,和病毒做殊死搏斗。

这就是为什么钟南山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因为这里活着一群堪称英雄的武汉人。而英雄,是注定悲壮的,要面临惨烈的牺牲。

他们和当年在战场上,用肉身来堵炮筒的先辈们,没有区别。

看到这样的武汉人,你有什么资格指责他们?又怎能不感到敬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