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慧 牟玉梅 杨月莹,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内分泌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药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岛细胞功能衰减,也需要胰岛素治疗。
一直以来,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恐惧心理。一方面是害怕疼痛,嫌麻烦,认为自己难以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对于胰岛素的错误认识。笔者就比较普遍的认识误区进行一一解答,以解除对胰岛素应用的疑惑。
1. 胰岛素有副作用吗?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一种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是正常人体内都有的,对人体没有毒性,不会损伤肝肾,正常使用是没有副作用的。但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或注射后未按时进餐就会有出现低血糖的风险;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是降糖神器,用上胰岛素后不再控制饮食胰岛素的用量也不断增加,导致腹型肥胖。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合理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一般不会导致肥胖。
2. 胰岛素会让人"上瘾"吗?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时,宁愿不治疗也不愿意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他们拒绝注射胰岛素的理由是"胰岛素用了就丢不掉了""听说胰岛素会上瘾"。糖尿病是终生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因而只能用药控制,如果不用药控制,血糖就不会下降,是这个病依赖药物,而不是这些药物具有成瘾性,或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胰岛素也是药物,有部分人认为不用药或不用胰岛素就是不依赖药物,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体内的病变仍然在那里。由于胰岛素对人体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治疗的长期性以及疾病的不可治愈性,造成"上瘾"的假象,这和毒品、麻醉止痛药及烟草的成瘾性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3. 用胰岛素就意味着病情严重吗?
糖尿病病情的严重与否,不能以是否使用胰岛素来判断,而是以血糖实际控制水平和并发症的发展程度来决定的。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一经发现就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强化治疗,当刚刚确诊糖尿病,血糖很高的时候。为了能够将血糖快速的降下来,避免对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损伤,应尽快使用胰岛素。等血糖平稳后,再使用口服降糖药或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严重感染、创伤手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应激状态下,一些原本使用口服药的患者,也会改用胰岛素治疗,等病情恢复后,再视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使用胰岛素分为很多种情况,不能说用了胰岛素就代表病情变得严重了,已经无药可救了。还有不少患者在该用胰岛素的时候拒绝胰岛素治疗,认为病情就"不严重"了,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现在注射胰岛素使用专门设计的胰岛素笔进行操作,操作简便、刻度精确 、安全可靠,护士几分钟就可以教会糖友,注射胰岛素每次仅需 1~3 min 即可完成,非常简单,同时携带方便,与口服药物相比,麻烦不到哪里去。胰岛素注射针头也由8 mm缩短为4 mm,大大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感。如使用无痛针头,还可使疼痛更加轻微。
克兰德尔说:"到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接受胰岛素疗法时,他们有可能因为血糖控制状况不佳而已经出现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随着胰岛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注射胰岛素是必然的,就像冷了需要加衣服,渴了需要喝水一样。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认识胰岛素,坚持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延缓并发症,反过来说,一旦出现并发症时再接受胰岛素治疗,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