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驴友都有一个终极目标,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至于说为什么?答案却不尽相同,有人说,西藏是朝圣者梦想的修行地;有人说西藏是一个秘境,是个清澈、明净的地方,它能够将我们心中的浮躁洗涤,是世间众人心中的净土。有人说的更直接,去一次西藏你的人生才完美。
我是2009年以游客的身份来到西藏的。布达拉宫的巍峨,大昭寺的神秘,青藏铁路的神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使我难忘的是纳木措湖和纳木措自然保护区那广袤而美丽的湿地……
9月12日,是进藏的第三天,按旅行社安排要到到藏北探秘纳木措湖。一大早,我便睡不着了,拉开窗帘,拉萨的天空依然沥沥淅淅飘着小雨,奇怪的是,大家登上车准备出发时,雨也就停了,瞬间,太阳的光线便穿透了云层。“夜雨拉萨”又一次得到印证。
纳木措湖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从地图上看并没有多远,由于路况的原因,汽车往返却要用9个小时左右。从拉萨市到当雄县,路两侧的风光与我们在火车上看到的大体相似,蓝天白云、草原雪山、牦牛羊群、经幡尼玛堆以及千人一面的藏民房舍。
纳木错海拔4700多米,意为“天湖”,是在国内面积仅次于青海湖的咸水湖,也是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到纳木错需要翻过海拔近5200米的那根拉山口。正行间,导游笑咪咪地说:“纳根拉山口到了,大家可以下去照张相。”我往窗外一看,原来,汽车已经爬到雪山之上,大家兴奋地跳出车门,纷纷朝着竖有‘纳根拉海拔5190’字样的石柱奔去。
站在纳根拉山口放眼望去雪山如浪,绵延不断,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圣洁世界。山口的风很大,正飘着棉絮般的雪,寒风卷着雪片打的人睁不开眼。纳根拉山峰下,五色经幡在风中猎猎做响,就象一群舞动的精灵,早些时候挂上去的经幡已被风刮成了缕缕丝线,从经幡处仰望山峰,那山体有一种金属质感,仿佛是青铜铸成的一样,在白雪映衬下闪着幽幽的光。峰顶之上乱云飞度,山峰时隐时现分外壮观。风刀雪剑,寒冷逼人,人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连忙溜回车里……
看,纳木措湖到了,车内又是一阵骚动。远远就望见了蓝宝石一般的纳木措湖,行至湖边,人们才发现,这里却飘着蒙蒙细雨。西藏的天气就是这样不可思议。难怪人们说,在西藏一天就能走过四季。
“纳木措”藏语意为“天湖”,她与羊卓雍措湖、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纳木措湖水碧蓝,雪峰倒映,湖光山色美轮美奂。9月的纳木措不是看湖的最好季节,扎西半岛辽阔的湖滨草原上,已经看不到春夏之际那种草地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景致,醉人的绿色已随着时令的变化而转黄。
在纳木错自然保护区,沼泽区的植被主要以藏北嵩草为主的沼泽植物群落,常见的伴生植物有小钩苔草、杉叶藻、海韭菜等。沼泽区和湖区的动物常见的有黑颈鹤、棕头鸥、燕鸥、嘴鹬、赤麻鸭、斑头雁、普通秋沙鸭等。湖中盛产鲤科的裂腹鱼。周围地区的哺乳动物有野牦牛、藏羚、藏驴、藏原羚等,有时还可见到盘羊、岩羊、棕熊、藏狐和狼等。
西藏湿地不仅是青藏高原的“物种基因库”和重要的氧气补给源,也是发源于此的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平衡器”和“调节器”,在构筑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湖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的主要威胁有过牧、旅游、捕鱼和气候变化等。
可喜的是,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据新华社消息,近年来,西藏不断推动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等多种方式的湿地保护体系。西藏自治区目前共有各类湿地650万余公顷,在我国各省区市排第二位。玛旁雍错、麦地卡和色林错3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13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建立了然乌湖等15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多庆错等22处国家温地公园。
纳木措湖边的风很大,也很凉,长期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已经换上了厚厚的藏袍。细雨中的纳木措,苍白的湖水如同阴霾的天空,水天一色。风涌着湖水翻卷着波浪,发出亘古不变的声音,经波浪一遍遍冲刷,湖边形成了大片的沙滩。那些早到的游客打着红红绿绿的雨伞,或漫步沙滩或拍照留影,没有喧哗,一切显得那么安谧。我相信,随着西藏湿地保护体系的完善,纳木措会变得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