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虽然是清朝末代皇帝,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老师为他教学。清末民初时,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很多外国人也担任起了达官贵人的子嗣们教师的职务。给溥仪当英文老师的是来自英国的一个人,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做庄士敦。
他在中国时只有溥仪给他的交学费,但是回国之后就突然发了一笔财。
庄士敦在牛津大学时成绩优越,汉语成绩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被派往当时英国殖民地香港担任职务,在1919年的时候,奉命前往北京为溥仪教授英文。庄士敦带来的不仅仅是英文,还有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整个紫禁城因为他的到来有了一些新生的力量。
溥仪和庄士敦两个人除了师生关系之外,私下的交情也不浅,庄士敦完全把溥仪当作一个孩子,而不是帝王,他说,“溥仪是这个紫禁城里最孤独的男孩。”不仅在学业上倾囊相授,也在很多人生理想上有过交流。
1922年,溥仪大婚,乘兴赐给了庄士敦一品顶戴,放在清朝,是足以光宗耀祖的荣誉。虽然此时清朝气数消尽,但是庄士敦仍然十分高兴,把这身官服珍藏在家里,在会见重要客人或者度过重大节日时拿出来穿上。
1931年,庄士敦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不久后回到了自己的英国。但是紫禁城里难忘的日子让他难以忘怀,于是他写了一本书来记录自己的中国之旅,那本书就是著名的《紫禁城的黄昏》。这本书不仅仅是庄士敦的回忆录,还是研究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一手资料。在当时,一经出版就几乎卖得脱销。庄士敦因此赚了一笔大钱。
晚年时,庄士敦那这笔钱在苏格兰买下了一座小小的岛屿,为了怀念曾经在紫禁城的日子,他在岛上挂起了一面龙旗,溥仪赐给他的一品顶戴他也视若珍宝,但凡有要客来访,他都会拿出来穿上见客人。他在中国生活了三十三年,对中国的眷恋可想而知,庄士敦常常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