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再忙也别忘吃3样,健康入秋寓意好,莫忘祖宗老传统

2024-07-31     简食记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同时也是自然界万物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的重要转折点。每年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即为立秋。立秋之名,源于古代对季节变化的观察与总结。《历书》有云:“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立秋虽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立即结束。实际上,立秋后往往还有一段时间的“秋老虎”天气,即炎热依旧。随着秋季的深入,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白天可能仍然炎热,但夜晚开始变得凉爽。立秋后,降雨、风暴、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天气逐渐变得干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民间在立秋这天,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南方地区,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人们认为多吃西瓜可以防秋燥,并寓意着迎接秋天的到来。

立秋,民间流行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若体重减轻则称为“苦夏”。此时,人们会通过“贴秋膘”的方式,即多吃肉类食物来补偿夏天的损失。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山区,村民会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随着气温的下降,应适时增添衣物以防感冒。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运动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面。立秋后气候逐渐干燥,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燕窝、银耳、百合等。同时,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少吃辛辣、煎炸食品。8月7日立秋,再忙也别忘吃3样,健康入秋寓意好,莫忘祖宗老传统……

1. 西瓜。西瓜是夏季的代表水果之一,其水分含量高,口感清甜,非常适合炎热的天气。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习惯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以此来告别夏天,迎接秋天的到来。吃西瓜还有助于解暑、补充水分,缓解夏季积累的热气。此外,西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身体健康有益。

2. 茄子。茄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富含维生素P、维生素E、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在立秋时节,吃茄子有着特殊的含义。茄子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此外,茄子的做法多样,既可以炒食也可以炖煮,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道菜肴。

3. 鸭肉。鸭肉是立秋时节常吃的一种肉类。鸭肉性凉,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群和多种矿物质。在中医理论中,鸭肉被认为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合在天气逐渐转凉的初秋食用。立秋吃鸭肉有助于补充体力,增强体质,同时也能适应从夏到秋的气候转变。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将鸭肉与中药材一起炖煮,制成药膳,以达到更好的滋补效果。

老鸭汤

老鸭半只或一只;姜片;葱段;料酒;盐;清水;枸杞、红枣;

将老鸭宰杀干净,去除内脏和杂质,用清水冲洗干净。将老鸭剁成大小适中的块状,以便更好地炖煮入味。

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放入鸭块、几片姜和适量料酒。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这一步是为了去除鸭肉的腥味和血水。焯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几分钟即可,然后将鸭块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取一个砂锅或炖锅,将处理好的鸭块、姜片、葱段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水量要没过鸭块并留出一定空间以防溢出。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炖煮时间根据鸭子的老嫩程度而定,一般需要1.5-2小时。在炖煮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撇去浮沫和油脂,以保持汤的清澈。

当鸭肉炖煮至软烂、汤汁浓郁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如果喜欢更滋补的效果,可以在最后加入枸杞、红枣等配料再炖煮几分钟。尝味后确认无误即可关火出锅。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81a1bb75da20f8ed63d1af9857b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