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贝,天天来我家蹭饭害臊吗?”外孙的一句话伤了老人的心

2022-02-21     空谷幽兰育儿

原标题:“小宝贝,天天来我家蹭饭害臊吗?”外孙的一句话伤了老人的心

孔子曾说过:“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是自小耳濡目染被熏陶出来的;而受之无愧的白眼狼行为,则多半是家长放任不管纵容出来的。

孩子的成长路上,“高分”的优异成绩,尚且可以通过刻苦努力、改变学习方法来提高,但优秀品性的培养,则是日复一日、点滴汇聚的结果,从来没有捷近可走。

“小宝贝,天天来我家蹭饭害臊吗?”孩子的一句话,让老人痛心了

为了帮衬独生女儿,老李退休后就跟老伴当起了“新移民”,他们卖了老屋搬迁到女儿所在的城市,重新安家置业。女儿、女婿工作繁忙,老李不仅主动肩负起送小外孙上学、放学的重任,平日里小外孙的一日三餐也是由老两口负责。

某天,老李跟小外孙逗笑:“小宝贝,天天来我家蹭饭害臊吗?”话音落地,老伴就在旁边指责老李说话不分轻重。

没想到出乎老两口意料的是,小外孙一点也没被唬住,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姥爷:“我爸说了,姥爷就只有我妈一个独生女,姥爷家的东西全部都是我的。”

老李当场怔住,万万想不到自己到老该享福的年龄,为了子女远离故乡,无怨无悔地付出,没得到子女感激不说,反倒是沦落到被子女惦记家产的悲凉下场。事后,老李打算回故乡,和老伴二人过自己的日子。

架不住女儿、女婿赔礼道歉,又说是“孩子小不懂事”,连老伴都帮腔说“童言无忌”。最终,老李还是留了下来,日子照旧好过。

但老李心中很清楚,小外孙年纪小,这番精于算计的话一定不是他的本意,肯定是女婿暗中教导。老李暗中叹息:孩子还小,这样下去恐怕会被养废了。

老李的经历只是现实生活中的“冰山一角”。按照中国的传统思想,父母的财产理所应当归子女所有,所以很多不懂感恩的子女无视老人的辛苦付出,心心念念算计着老人的财产。要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站在法律层面上,老人的财产是归老人自己所有,老人本人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决定权。除非是老人自愿赠予,否则老人的财产跟子女可以说毫无关系。即便是老人过世后,如果老人在生前有遗愿将自有财产赠予他人,子女也无权干涉。

借着老李这一事件,给所有父母敲响“教育警钟”,千万别给孩子灌输“父母的就是你的”这种错误价值认知,别养成孩子凡事靠他人的思想惰性。不懂感恩的孩子,即便再优秀,也难以成大器。

不懂感恩,对孩子成长都有哪些障碍:

其一、难以收获真友谊。

不懂感恩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馈赠与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从未想过给予对等的回馈。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总是把利益摆在首位,难以收获真正的友谊。

其二、没有大的格局。

不懂感恩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总是被困于利益当前的格局中。因为他们总是渴望别人无条件的帮助,而不肯付出,无法拓展人脉,将自己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与范围,没有大的格局,想要获得大的成功是非常难的。

绝不仅限于家庭财产这单一的问题,感恩教育是当下很多家庭所缺失的一门教育。感恩意识的培养,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能力,一种责任意识以及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作为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A.榜样力量的塑造

正如上文老李故事的分享一样,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与其抓耳搔腮、绞尽脑汁去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倒不如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父母懂得感恩,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更容易养成感恩之心。

B.有技巧要求孩子回报

当下很多家庭都认为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在学习面前,万事都会为之让路,“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其他事别管”这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的口头禅。

作为父母应该反省一下,作为孩子不懂得感恩,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这种过度的溺爱,让孩子没有机会给予回报,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难免会养成自私自利的个性。

家长应该有技巧引导孩子给予回报,比如节假日的时候,要求孩子手绘一张感恩卡片。父母生日的时候,要求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作为礼物等等。

通过这些小事来让孩子明白,别把父母的付出当作义务,接受的同时也有回馈的责任。只有感恩成为孩子生活中一种习惯,才能让孩子身心更自然健康地成长起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希望全天下父母们引以为戒,在孩子幼年时期做好感恩教育,相信未来的回报会让你倍感惊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817d21f1b3401bf306eb7be991e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