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儿子跟家里“断道儿”了

2024-01-10   竹莺说事

原标题:上大学后,儿子跟家里“断道儿”了

李志平 绘

刘士帅

元旦假期,老妈就盼着儿子回家一趟,娘儿俩庆祝新年,可儿子找个借口不理这茬儿。从小不错眼珠照顾的儿子,上大学后却刻意跟家里“保持距离”,这还真让老妈有点不适应。

儿大不由娘,上大学想远离父母

周五傍晚下班,大玲并没着急回家,而是顺路去了妹妹小雁家。自从儿子天天考上大学,老公又一直在外地工作,大玲自己在家闲着无聊,一周要往妹妹家跑好几趟。妹妹家的二宝松松还不满3周岁,正是招人稀罕的年纪,大玲去妹妹那里主要就是为了哄松松玩,哄着哄着,大玲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儿子天天小时候的样子。

天天是大玲一手带大的,不夸张地说,真是把手不离腕。为了照顾天天,大玲甚至狠下心辞职做了3年家庭主妇,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才重新又找了工作。这些年来,大玲基本在围着儿子转,事无巨细,总是安排得妥妥帖帖。特别是天天升入高中以后,因为成绩优异,一直在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学业不是一般的紧,导致睡眠严重不足。为了让天天多睡会儿,大玲总是提前起来盯着手机上的时间,早一分钟都舍不得让儿子起床,每天的早餐除了花样翻新,大玲还特意掐算时间,从儿子起床、洗漱到坐到餐桌前,总是让早餐既不烫又不凉,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高考前,天天就心心念念要去外地上大学,虽然大玲倾向于让他留在本地,可他根本不听,还一口咬定,自己是男孩,必须出去闯闯,否则一辈子都会遗憾的。没想到,高考时天天发挥失误,比几次模拟考的分数都要低。如果报考他心仪的几所外地大学,录取有点悬。尽管如此,天天还是决定赌一把:填志愿时,前几个志愿填的依然是他之前看好的外地院校。大玲好话说了一箩筐,天天最后才在保底志愿那里,填了一所本地的大学。最终,由于分数不够,天天的前几个志愿全泡汤了,他被保底的本地院校录取。天天有些沮丧,差点去复读,大玲表面上替天天惋惜,可暗地里却有点窃喜,阴差阳错,儿子到底还是留在了身边,凭你孙悟空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我如来佛的手掌心嘛。

可让大玲万万没想到的是,天天人是留在了本地,可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九九”,轻轻松松就跳出了大玲的“手掌心”,让大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家乡上大学,却“千方百计”不回家

眼看到了妹妹家,大玲不再胡思乱想,提着一兜食品敲开了妹妹家的房门。

松松见了大姨,乐得屁颠屁颠的。妹妹边给大玲倒水,边随口问道:“姐,元旦天天回来了吗?”妹妹话一出口,大玲立马叹了一口气:“没回来,说是快期末了,得在学校好好复习。”小雁没想到自己随便一句话就把气氛搞僵了,尴尬得有点不知说什么好。大玲陪着松松搭积木,因为心里有气, 嘴上还是没识闲儿:“你说天天这孩子,我也不知道哪里惹到他了,自打去年9月开学,好几个月过去了,没回过一次家。不光不回家,平时想跟他说句话都难。每次我在微信跟他说话,都告诉我忙着呢,想跟他视频,他就给你按了。能让他主动说话的,就一件事——要钱。去年国庆节,他一个人跑北京玩去了;今年元旦,又说要复习回不了家。我这儿子养的,有跟没有一样!”小雁见姐姐长吁短叹,赶紧劝:“姐呀,你也别生那么大气,你就当他在外地上大学好了。再说了,天天寒假肯定会回来的,他总不能在学校过年吧!”小雁这么一说,大玲不好再说什么,继续陪松松搭积木。就在这当儿,微信上忽然有消息提示,大玲一看,居然是儿子,赶紧趁热打铁。

果然不出所料,儿子在微信上喊完一声“妈”,第二句就是要生活费。为了能牵制住儿子,让他还记得有个妈,大玲故意把一个月的生活费分几次打给他。看到儿子主动说话,大玲赶紧给儿子转了账,沉吟一下,还是找个由头追问了一句:“儿子,最近天气冷,你在家还有件特别厚的羽绒服,你要不要周末回来取一下呀?”大玲发完消息,心里扑通扑通跳得厉害,她多希望儿子能回一句:“好的”。等待,焦急地等待,过了大约一分钟,儿子那边终于回过消息来了:“妈,我给你地址,你帮我寄过来吧。”打死大玲也想不到,儿子居然会这样回复。要知道,儿子回趟家,连两个小时都不到。这抽空就能办的事,他怎么会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呢。大玲有些气炸了肺,直接发了语音:“天天,妈怎么对不起你了,你离开家这么长时间,就不想家不想妈吗?”大玲说完气话,小雁发现苗头不对,立马抢过姐姐手机,把消息撤了回来。随后才劝道:“姐,你不能这样戗火呀,想当年,咱们年轻时,也不爱跟爸妈亲近呀。人都有这么个过程,等将来再大些,结婚了,有孩子了,自然就好了嘛……”

当天晚上,大玲带着一肚子气回了家,越咂摸越不是滋味。大玲抄起电话打给了老公,跟老公好一顿抱怨。老公灵机一动,随口说了句:“你要有空,开车给咱儿子送一趟羽绒服,不就能看到他了吗?”对呀,儿子不回家,自己可以主动去学校呀!一想到转天就可以见到儿子了,大玲不禁一阵激动,夜里都没睡好。

衣服送到校门口儿,孩子不出来照面

周六上午,大玲开车去了儿子的学校。去之前,大玲故意没告诉天天,就想给他来个意外惊喜。可没想到,人家学校根本不让随便进,大玲只得在微信上找儿子,儿子听说大玲来了,很不耐烦地说:“妈,您来学校干什么呀,我不是说了让您寄过来吗?我现在没在学校,让我舍友替我取吧。”一听儿子说没在学校,大玲的心里拔凉拔凉的。过了大约半小时,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来找她,大玲把羽绒服交给那男孩,嘴里不停问东问西,问到后来,男孩直接来了一句:“阿姨,您放心吧,我们哥几个好着呢。天天不仅学习努力,还当上了班长。”听说天天当了班长,大玲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跑趟学校,没见到儿子,但知道了儿子的情况,大玲心里多少还是舒服了些。

回去的路上,大玲自己给自己解心宽。老话说,儿大不由娘,以后,自己照顾好自己比啥都强呀。可大玲哪里知道,其实天天根本没外出,就在学校里,他故意不出来,是自己在跟自己赌气。高考没能成功远离父母去外地上大学,他一直心有不甘。所以,就算留在本地,他也坚决不回家。更何况,他现在比以往更努力,虽说才上大一,但已经做好了去外地读研的打算,反正去外地上学也不能总回家,现在就当提前接受历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