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球路演
来源:雪球
》》点此观看直播《《《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节来啦!基金学习大礼包派送中:年度好书免费邮到家+雪球独家策略报告限量送,点击直播间弹窗/直播回顾下方卡片,添加小雪入群后,基金学习大礼包立马拿到手!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百位大咖齐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节
【直播主题】科技股的周期反转还有多久?
【直播嘉宾】赤焰永明 雪球人气用户
【直播看点】
1)这一轮的半导体产业调整到了周期的什么位置?
2)新一轮的科技热点有哪些机会?
3)接下来科技股的展望?
以下为完整直播文字回顾:
赤焰永明:今天的主题主要是讲科技股的周期反弹。年初我做直播的时候就跟大家讲过,科技股其实是一个先抑后扬的态势。但实际跟我所说的不太一样,年初那一波很多科技股是跟随者AI涨了一波,你无法判断所谓的科技股跟它的周期属性完全相关,因为AI是一个新兴的成长领域,后来大部分公司都跌下去了,而且也跌得比较多。到了二季报出来之后,应该就是8月底,大部分的公司还是没有出来一个明显的反弹。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华为Mate 60的上市,有些科技股又在有一波反弹。
什么时候周期见底?我觉得应该是从四季度开始,基本面可能还是没有见底,但是我觉得股价慢慢的还是遵循我年初的判断,就是先抑后扬,只不过这个抑比我原来判断的时间要长一点。我原来只是觉得大概在上半年就会慢慢开始起来,但是到了三季度还是没有起来,也许要到四季度。
这个判断不一定准确,但是我觉得可能这个时候亏钱的概率在不断减少,赚钱的概率在提高。对仓位的判断,我觉得可能是先少后多的过程。因为真正去稳定地判断需求的好转其实是比较难的,等需求真正好转的时候,股价肯定已经涨了,因为股价任何时候都是提前的,比如像卓神威这样的公司,它去年10月份就已经底部反转了,今年虽然基本面还是不太好,同比向下很多,特别是一季度,但是它的股价已经走出来了。那反映的核心需求就是我经常讲的,股价一定会在基本面之前反应,现在判断的是它的新增需求对华为Mate 60需求的反应。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股价,要稍微综合一点,除了景气度,还有它本身边际上环比的变化,还有一些新增需求,要把这些都做上去。有些新增需求是我们刚开始看不清的,比如华为的5G手机传过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确认,这次出来明显确认之后,大家觉得可能会带来卓神威的业务进行一个反弹。
我只是以卓神威举一个例子,就是说股价会走在基本便前面,大家在这方面要结合仓位做一些判断和投资。
刚才说了先抑后扬可能抑到三季度,四季度可能就开始好了,现在新增需求开始有了之后,接下来就是等一个周期确定性的反转。我们在那个时候就要面临股价已经反弹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可能要结合仓位去做,我觉得这样是比较好的。
有朋友问华创的股价为什么跌这么多,业绩炸裂。如果经常听我直播的人,我每次都跟大家讲,你看到的基本面一定已经是过去订单的反映和过去招标的反映。半导体设备的利润是在订单后面大概要晚一年左右,今年的业绩大概要往前推一年。比如今年的二季度大概是去年二季度左右的订单,到现在转化为收入和利润。所以现在反映的是去年二季度之前它的设备订单招标非常好,但是并不反映现在设备的订单招标非常好
股价一定是对未来的反映,站在这个时候的股价一定是去反映未来一年基本面的变化。现在的问题就是,它的设备招标随着阿斯麦光刻机断供之后,当然它还是会延续到年底,你已经发的订单它还会供货,就算是现在的订单,光刻机开始受到一定影响之后,招标的量其实就是在减少,从三月份开始,因为制裁的原因,大家对光刻机到货的担忧,招标的情况就已经在边际上出现向下。
现在的交货都是对过去订单的反映,市场一定会提前反映。今年过了之后,明年的招标是不是会急剧下降?明年订单下来之后,后年的利润就差。其实你考虑的会更长,或者从今年开始它招标本身的情况,就是在边际变化向下的。有可能明显的基本面就是环比或者同比向下的情况,后年可能会更差一点,这个就是为什么它业绩很好,但是股价还是在向下,因为现在的基本面就是过去订单的反映。
所以为什么今年逆变器的股价跌了这么多?一季度、二季度包括二季度业绩预告出来的时候,那些公司的业绩都是非常炸裂的,但是它的股价一直向下,就是这个原因,去年就是他们业绩增长最好的时候,因为有俄乌冲突,还有本身光伏的需求海外需求非常好,带来订单的高速增长。
这种高速增长,你的发货会在前,它的低点也就是一两个月,这种高增长即便是几倍的增长,可是你的边际就向下了。去年200%今年可能就是100%或者50%左右,这种变化边际上在股价上反映得非常明显。包括到了8月份之后再来看逆变器出口的数据,它开始下降了。它不是从所谓的100%降到50%、30%,是下降了。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差的环比的变化。
你看到了利润的时候,别人看到的是未来的利润,这样去理解这个问题,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北方华创的业绩很好,但是股价在下降,是因为人家看得更远一点。每次在直播间都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每次都这样说,永远想未来,股价永远是未来。
刚才讲中芯的问题,中芯现在的问题就是它比较敏感。我礼拜五写了一个几百字的帖子,相当于一个小作文,就是7纳米给它带来的业绩,我发现完全发不出去,在雪球上发完全没有流量。为什么?就是因为它非常敏感。
我觉得做股票或者做科技股的人只要理解一点,科技,技术这种东西,它不会突然间产生,也不会突然间就消失,更不会某一个公司要做什么,它马上就能搞出光刻机、搞出晶圆,怎么可能呢,天上也不会掉下来。所有的技术都是有迹可循,不会突然间就有的。
能够做7纳米的技术,其实A股里面只有一家公司,国内就只有一家公司。它不是像很多人自己在那里YY一样,它突然就有了,或者中芯把这个业务转给他了,那就是扯淡,中芯如果转给它了,中芯自己还剩下什么?不剩什么了。因为中芯自身的成熟制程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像华恒半导体跟中芯在成熟制程上是全面竞争的,基本上中芯能做的华恒半导体都能做。
你把自己最核心的技术转给了别人之后,那你自己不就被别人淘汰了吗?可能一两年大家还记得你的功劳,二十年之后呢?没有人记得你的功劳,你就是一个被淘汰的故事。因为在成熟制程里面,A股里面卷得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它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就是越来越先进的制程的技术进步,这是它的核心,所以能够做这个的就只有一家。
这个东西不会是莫名其妙有的。就算是我们的两弹一星,也不是突然间搞出来的,那也是别人有技术转让之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开发,然后搞出来的。你不可能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搞出这个东西来,任何东西都有技术可以追寻的东西。
华恒能翻几倍?我觉得华恒应该是没有什么翻倍的空间。因为华恒本身成熟制程那一块,不但面临中芯的竞争,还面临其他一些公司的竞争。包括晶科集成这种,华为这种都可以做。它原来股价涨得最好的时候就是它扩12寸晶圆代工厂,带来利润的边际变化非常快。这个过程是它增长最快的时候。
所以你看华恒半导体的业绩很好,但是它每个季度往后的边际变化,其实是在向下的。这种要涨,那就是一个整体的贝塔,我觉得不会超出它的阿尔法。因为接下来建晶圆厂,能够带来的同比变化就很少。你原来建6万片,相对原来的8寸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成长。因为12寸的单价过,能够做的制程更先进,带来利润的变化是几倍的增长。现在再建一个2万片、3万片,在12寸的基础上也就是增加百分之三五十。现在它有9万片,环比的变化很慢,所以如果接下来要涨,那一定是整体的变化,就是在周期反转的基础上。
谈到士兰微,我自己也总结,包括我现在也认为,我能抓到那一波说实话其实也是一个运气,说白了就是整个半导体的周期,无论是成熟制程还是功率半导体的大周期,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当然我喊的声音大一点,所以就成名了,但是如果你去比较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无论是斯达半导这些公司,涨幅都差不多,都是大概三四倍的空间,我可能确实是运气好一点。
在那波贝塔的基础上,涨的阿尔法是不够多的,我当时在那边相对更乐观一点,这是我自己先说一下,反思一下问题。
到了六十多块钱下来之后,我就喊得非常少了,因为当时确实是看到了一些它的基本便环比向下的过程。有些人老是嘲讽我这个问题,人就是这样的,在好的时候就会过度乐观,在差的时候会谨慎,但是我至少在整个向下的周期过程中,没有喊过说这个时候要反转了,我一直都是说要等待。
或许我不够坚定,在高位的时候就不看好了,这是一个人固有的弱点,包括我也有,这是一个要承认的事实。
现在来看,它整个产品的升级从莫斯,包括电管理芯片,再到IGBT,到IPM,再包括麦默思,整个过程其实是非常顺利的。到现在来看,它的IGBT的产能是在不断提升,上半年大概有四个多亿的收入,往后它肯定是逐步好转。
但是我觉得接下来无论是对士兰微还是对其他的一些功率半导体公司来说,应该是没有其他的阿尔法了。因为格局比三年前要差很多,当时A股里面做IGBT的公司很少。是赚了一些钱,后来到了50以下之后,我减仓还是比较明显的。
现在无论是IGBT格局还是麦默思的格局,还是在电源管理芯片的格局,现在都是一个竞争者非常多的过程,技术也扩散得比较多,大家产能也上得比较多,这是一个非常卷的过程,就算你做出来了,也不会有额外的利润。所以我觉得接下来的涨幅也跟那个一样,一定是一个贝塔行情,就是一个新增需求带来行业的增长非常快。否则可能就是一个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的反弹,不会特别大。
这个是不是有一个新增,看几个产品线,不论是麦默斯还是IGBT、IPM、莫斯、肖特基,还有电源管理芯片,都不会有一个跟别人特别强的竞争力,领先别人一截,而且这个需求会强烈,一下把它的利润拉到非常高的增长,我觉得暂时做不到。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个底部观望的区间。如果半导体周期有反弹,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士兰微的定增目前感觉有一些压力,现在的行情不太好,所以不太好发。
定增是会有一些影响,A股里面你要想一个核心问题,你的技术要有稀缺性,你的产品有稀缺性,才会比较好做。一旦技术扩散之后,大家的共性,产品的一致性会非常强,竞争会非常激烈,这个时候要赚到钱非常难。所以就等。
中期预算年初这一波把光模块在明年的基本面透支得非常厉害,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一点,股价是对未来基本面的反映,你在非常乐观的时候,对利润的判断是会乐观过头的。比如中信信创,年初三四月份的时候很多人判断是30到35个亿,今年可能是20%左右,十五六亿,明年翻倍。
但是到后来的时候,它的预期一直在往上提,你在往上涨的过程中,无论是卖方还是所谓的买方,大家都会把这个乐观预期第上来,一直提到50亿的业绩预期,包括70亿的业绩预期等等。这个是怎么来的呢?肯定就是根据各家的订单进行一个YY。英伟达的订单很强之后,大家会把微软和亚马逊、谷歌的订单也像英伟达一样,挑得非常高。但实际上这个过程,这个需求是不是如现在想的一样高呢?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
因为说实话,这个东西如果没有非常好的应用带来需求爆发式的增长,你现在所打的这个量一定是超预期的。所以现在来看,我觉得明年大概率会低于预期,当然这个预期,比如50亿要低了,有可能30亿左右。但是如果是30亿左右,那个时候它就不值这个价了。我觉得它把未来提前反映透支得比较多。
到了明年一旦需求没有像四五月份乐观的时候预计的那么好,明年有几个风险是非常大的,第一个就是光模块的降价。它领先别人一步,但是到了年底需求还没起来,到了其他的新易盛、光迅那些公司的光模块都会出来。一旦出来以后就是一个降价。
所以年初去明年的光模块,300万只、500万只光模块的时候,都是按照1000美金来算的,到了明年的时候,可能那个时候就跌到七八百或者六七百美金了。所以在A股里面,为什么股价每次都是暴涨暴跌?因为在涨的过程中,大家会把明年的预期透支得非常充分,你算光模块的时候就是按照500万个、600万个算,价格就是按照1100美金,或者1200美金来算。但是实际上到明年真正开始兑现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价格可能只有七百多或者六百多美金,量的话只有四五百个,这样结果就是高估,最后发现就像你高位买到了逆变器一样。
包括我年初给大家讲信创也是一样,讲中国软件大家的量,在乐观的情况下,大家会估得非常高,包括操作系统的价格。价格肯定比以前低,大家算都是按照1000块钱来算,实际上现在招标很多价格都是三百多块钱,那这个价格就是30%。量就更不用说了,量比大家预想的少很多,你都是按照千万级来算,但实际上可能只有几百万。
格局也很差,原来你算都是中软的,诚迈很少,但是现在发现中国移动也搞自己的操作系统,电力系统也搞自己的操作系统,你发现格局就会比现在差。所以A股里面的不变逻辑就是,把乐观的一些安利给别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差的生态系统。这是我这几年的总结,所以镰刀也会变成韭菜的。
7纳米这件事刚才我提过了,现在无论你写什么文章都会被屏蔽掉,海外已经做了拆解,今天这个报告在海外已经出来了,有的群里面应该能够看到它拆解的情况,就是中芯。
刚才我讲了,技术这个东西不可能凭空出来,你不可能说区块链公司,它自然突然间就有了。因为你原来都不做这个,怎么可能突然间就有这么先进的技术?不可能的。而且越先进的技术越是要一步一步积累。比如你在大学里面要学微积分,那你要学导数,要学函数,学函数肯定是高中的时候,再往前要学代数,再往前要学四则运算,没有这些东西你怎么可能突然间会做微积分呢?这不可能的。
SMIC,我简单算一下,你们参考一下。说这个良率大概有40%,但是它现在有多少产能不知道。但是在2020年之前,它大概有1.5万片14纳米的产能,2022年买了多少光刻机是没有人知道的。因为在2022年6月份之前,它在财报里面披露它的固定资产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意味着它账上的钱并没有转化成设备。
去年下半年它买了多少设备,我们是并不清楚的。这个其实就是因为你不知道,所以小作文就特别多。但是我觉得肯定是买了,因为从海关那边的数据可以知道。但是海关里边的数据没有非常细分进的是DUA光刻机2050,2020I以上的光刻机的量,它没有详细披露,所以我们不知道,但是肯定有。
非常多的预计就是说现在至少有3万片的月产能。但是这里面包括14纳米,其实14纳米是可以转化成7纳米的,因为它的设备差不多,就是要多重曝光,只要增加光刻机的数量。我们根据菊花公司的备货情况来反推,大概12寸的晶圆,9000S裸片的面积大概是144平方毫米,12寸晶圆的面积大概7.2万、7.3万左右平方毫米,理论上能够切四百多片,边角的地方是没法切的,因为它是圆的,切出来是方的,边角的部分切不了。
它有专门的公示,面积相除,晶圆的面积除以芯片的面积,再减掉晶圆的周长,除以芯片对角线的长度,大概在四百片左右。一个12寸的晶圆能够切400片的芯片,但是良率说是有40%,这样一乘大概有150片左右合格的芯片。
如果是1万片,大概就是能够生产150万部手机,如果有3万片,大概能够生产450万部手机,一年大概在5000多万部手机。在2019年菊花公司在被禁之前,它的高端Mate也就是在5000万部左右。如果是4000万部,大概就是在2.5万片产能左右。
对于SMIC这个公司来说,它的收入是怎么算的?一片晶圆大概15万左右,就是2万美金,这个价格我觉得是非常合理的,因为2018年台积电刚出来的时候是超过2万美金的,现在降价了。现在良率这么低,我觉得15万人民币是不过分的,核下来就是150个芯片,一个芯片1000块钱,我觉得这挺合理的。一片是15万,如果一个月的产能能够出货2万多,大概就是30亿的收入,一年大概小400亿。这个毛利率非常高,有接近50%。
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是60%多的毛利率,所以能够有小200亿的毛利润,贡献净利润会在120亿、130亿左右,一百三四十亿左右是有的。乘以4%的控股,那就是五六十亿的净利润。它其他的业务可能有七八十亿,加上五六十亿,大概就是150亿左右的利润。
给多大的估值其实我也不好判断,因为如果它能够达到3万多片的话,可能就是有七八十亿,那利润可以按照200亿来算。而且它经历过成长期的话,你可以给30倍或者40倍的估值,所以理论上不好直接比较。如果在A股的角度,至少是五千多亿,现在已经是四千多亿了,这个就看你对估值的把握,对产能的把握,这个我觉得不好说。我只是给大家一个大致的算法,就是你怎么算它的业绩。
我本来写了一篇文章,但是后来发现发不出去,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来看,我觉得半导体的周期是在底部附近,还是那个说法,四千五百亿,如果A股+H股就是两千四五百亿。
归母,南方那个公司持股只有38%多一点,如果先进制程很赚钱的话,它其实只能赚到一部分利润。4500亿里面就包含对先进制程未来业绩大幅增长的预期,如果没有这个预期,那它不就跟其他的半导体公司一样,估值跌到20倍去了吗,它肯定是有这个预期的。
多少亿是上限?我不知道,这个东西在于你对产能的估计,对未来的预期是不是更乐观。中期阶段涨到1000亿的时候,别人说有70亿的时候,那它就能涨到150亿。股价一旦见顶跌下来之后,它所谓的利空因素就来了。我举中信信创的的例子,到明年800G的光伏肯定要降价,因为新易盛它们都在出货,包括剑桥,今年没有出货,你估计光模块式按照1000多美金算的,到明年的时候它们肯定出货了,价格肯定就下降了,所以那个时候你发现价格下降了,公司算利润的时候就比你算的少了一大块。量也比你少算一大块,因为格局也没有现在这么好了。
浪潮信息没多大意思,这个概念炒光伏就跟炒组件一样,一定是最low的东西涨在最后的,当然是因为它年初跌得非常多,年初的位置非常低,所以涨了很多,但是从结果来看,就算是将来AI真的搞起来,它也赚不到多少钱,你组装能够赚多少利润?
而且这一块的格局,包括它被制裁,格局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好,最后你发现它会不断低于预期。
富联是因为它的出货量比预期的要过,但是我觉得富联业绩增长最快的时候应该是在明年的一季度或者二季度,但是股价肯定是会提前半年以上。所以我觉得五千多亿的复联,就反映了明年至少400亿的利润。因为后年它的增长一定是下去的,而且那个时候增长下去的时候,它的估值一定会往四十几倍的PE去走,因为你接下来没有成长性了,就是它接下来可能每个季度的利润都会环比在涨,这个是工业富联的核心,它的出货量是非常好的,因为它是英伟达指定的服务器的代工,量非常快,这个从台湾那边是能够得到订单的数据的。
所以它环比很好。但是我觉得它只能增长到明年上半年,第二季度,往后增速就下去了。明年往后接下来就是逆变器的走势。鸿博我研究的不多,就不说了。中芯国际按照PB就更没多少估值了,肯定只能按照业绩,按照PEG来给估值。PB能有多少估值?那其实是最差的情况。
碳化硅如果你按照这些公司产能打满之后的利润来算,现在任何单位都是高估的,A股里面只有0到1的时候估值给得最高,就是当你开始实现算利润的时候,估值一定是下来的。华大九天我觉得也不值这个钱。国内做这一块的软件的公司,虽然只有华大九天一家公司可以做到14纳米,但是这个空间很小,也只有五六十亿的市场。
而且在14纳米先进制程这块,可能只有十几亿的市场,全国就是六七十亿的市场,就算全部给你,不过也就是十几亿的利润。一旦做满了之后,你的成长就很小了,最后就是1到10兑现的过程,我觉得它不值这个价。
海光的估值是一样的,海光估值到顶就是2000亿,这个去年讲过。你可以这样算,国内服务器芯片的总量应该是在800万颗,假设50%的国产,那就是400万颗,它能够占到一半,那就是200万颗,一颗1万块钱,那就是200亿。200亿左右的收入,利润最多能够贡献70来亿的利润。30倍2000亿到顶了。
汇顶应该只是跟随这波菊花公司的反弹。因为它的超声波芯片能够对应的市场非常小,就是几千万部手机,一旦做满了之后也没有多大的量可以做。虽然其他的公司退出了,但兆易创新和思立微还在做。当年割汇顶科技一刀的不就是菊花公司嘛,当年它采购了思立微的屏下指纹识别芯片,一下就开始价格战,所以它的股价就见顶了,一直跌了那么长时间。
所以菊花公司很牛,但是其它跟着菊花公司搞产业链的,也没几个公司过得好的。真的,我发现跟它产业链的公司,跟它炒股价是可以的,但是那些公司真没几个赚到大钱的。A股里面喜欢跟它一起炒作的这些公司的股价,但实际上A股在这家公司上赚到钱的非常少。
寒武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AI芯片,现在稳定性还是不够,出货量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我觉得AI服务器的量到明年肯定会低于预期,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非常强的应用出来。而且我觉得大模型最后在中国搞不好,限制太多了。就像我跟你说话一样,我也不能随便说。这种限制多的话,很难搞出非常牛的大模型。
帝科大概九十六七就全部卖了,因为我这两年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止盈,说白了就是你接下来可能会有超预期,但是往后如果超预期的空间有限,就非常,因为我觉得帝科有几个问题。在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时候,它的业绩TOPCon的量环比是在不断往上走的,利润趋势也是向上的。但是在一季度业绩出来之后,股价开始涨的过程,这个预期已经非常小了。
再往后到了年底,到明年一二季度的时候,它的量可能就是一个逐步见顶的过程。接下来随着聚合不断放量,其他公司逐步放量,格局就没有以前好了,单吨净利润是在下降的。所以我觉得往后它业绩出来,今年能够干到四五个亿的利润,明年能够干到八九个亿的利润,最多也就只有15倍的估值,因为那个时候它就不在那了,就跟硅料一样。
股价最好的时候就是TOPCon技术刚刚出来,它的银浆技术刚突破的时候,就是去年。
碳化硅现在,估计东尼和天岳差不多。
华力创通,要真算我觉得算不出多少。今年它的卫星导航芯片是唯一,明年可能只占70%,后年可能就会更差。以今年来算是2000万,今年可能初小1000多万部,不会特别多。一部也就是50块钱,那就是五个亿左右的收入,能够对应的利润也就是七八千万,那肯定是高估。
明年就算是4000万打满了,70%就是不到3000,明年价格就是40块钱了,3000万部就是12亿的收入,撑死了不到2个亿的利润。后年就是低增长了。但是它概念最强,因为今年只有它一家公司供应卫星芯片。
斯达应该跟整个半导体周期是一样的,我觉得半导体周期应该是在底部附近,斯达也是一样。斯达的核心问题就是它的估值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它现在应该不到400亿,300多,往上也就是10个亿左右的利润,30倍我觉得差不多了。但是往后没有阿尔法了。
半导体的大机会,你肯定要等整个半导体的周期起来。但是这个周期说白了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事件和非常强大的产品,所以华为这个产品可能是一个带动,大家要继续观察。
游戏公司基本上都已经炒得差不多了。现在整个游戏行业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因为现在游戏的创新非常难,因为版号的限制,如果你自己开一家公司就会非常清楚,你想搞一个新游戏很难,审核特别多。行业本身又不增长,国内就非常卷,海外现在也非常卷。行业不增长的情况下,有一个新游戏可能业绩增长会好一点,但是现在就变成今年好、明年差,所以我觉得明年大概会一般。一般的话可能就是问15倍或者更低的估值走。
而且你要考虑到,明年很多游戏公司的利润是要下滑的,我觉得这个位置就算是高估了。虽然跌了一些,但是还不够。
面板我研究得很少。逆变器我开头就讲了,逆变器跟整个光伏是相关的。现在光伏有几个问题,它的需求是不是见顶了,大概要这样算,全球目前来看只需要五六千GW,今年可能有350多,明年可能就是400多,差不多就会到了一个非常饱满的位置。这个位置大概建十年,就可以把全球的产能建完了,所以我觉得500多GW就够了。之前有很多人说会建到1万GW,这个现在有没有这么强的消纳能力是一个疑问。
站在这个角度去看,有可能行业的增速就下去了,周期的属性越来越强,所以逆变器也会呈现一个周期属性。一旦呈现一个周期属性,这个行业的成长性就下去了。而且一旦成长性下去,国内做逆变器的公司又这么多,周期性出来之后,肯定就是一个内卷的过程,就是一个毛利率下降的过程。
之所以过去几年光伏或者逆变器能赚很多钱,是因为海外的需求很高。国内公司你要记住,做海外的才能赚到大钱,国内的一般都赚不到什么钱。你看逆变器,海外的毛利百分之四十多,国内的毛利率百分之十几,所以去年年底大家推储能,那不都是扯淡嘛,储能都是国内的需求,国内的需求只能是锦上添花。行业趋势在向上,股价向上的过程中你讲叠加算利润,一旦趋势向下,行业需求放缓,再算一个储能你会发现毛利率很低,不赚钱,没有毛用。
接下来这个行业的需求面临饱和,而且竞争格局相对来说比以前差了。所以往后来看士兰微没有什么明显的阿尔法。而且我也反思了,在2021年的时候本身也是考验IGBT贝塔的机会,因为现在能做IGBT的公司太多了,所以接下来就是一个竞争的态势,就算有利润释放,可能也没有明显的估值提升。
所以我觉得这一波半导体到四季度会有一个反弹,但是这个反弹大概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大部分的公司应该是享受这样一个溢价,没有一个明显的阿尔法。
卓胜微我觉得差不多了,因为卓胜微的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低噪音放大器整个的需求其实达到一个饱和的位置,格局比以前差,所以我觉得卓胜微往后来看,它的利润很难再回到20亿了,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四五亿,小30倍,500亿左右的市值差不多了。
滤波器,赛维现在也不给华为供了,所以我觉得赛维是一个跟随性的反弹。
中芯国际我前面讲了一下,包括南方那个公司怎么算利润,我也讲了。现在不让写文字,如果你看回放的话可以看到。
AI这个方向要看有没有明显落地的应用,我觉得现在没有什么明显的应用可以落地。而且现在的这个监管环境,很多大模型最后就是不了了之,就是这样,你满足不了一个特定需求。比如我要让它写个小说,那肯定有很多不能写的地方,就没多大意思。这个环境就造成了很多大模型做不到像你想象的那样智能。
明年估计士兰微模块应该能够做到,至少在50多万以上。光伏明年可能设备还有一些机会,可能明年TOPCon向异质结去升级,建设一个新的技术路线,但是总的需求其实一般了。所以我觉得光伏设备端可能还有阿尔法机会,但实际上在A股里面如果没有贝塔的机会,阿尔法的机会非常少。
碳化硅的空间不是很大,因为碳化硅做器件,现在mos芯片的公司太多了,它不是0到1的突破,0到1的突破就是2021年的那波,碳化硅也是0到1,现在大家都是1到10上量的过程中,而且现在需求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强劲,之后带来的利润弹性不会特别大。
迈为是被别人切份额的,在2021、2022年去看,基本上所有的订单都是它的,迈为就代表异质结。现在过了那个时段,其他家的公司都出来了,你原来百分之九十几的份额,别人切你10%、20%,那你就少了,所以迈为的股价今年表现不好,就是这个原因。对别人来说是增量,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减量。所以你就要看哪些公司接下来格局是增量,但是我也说了一点,没有贝塔的情况下,阿尔法是非常难的。
钧达也是这样的,因为整个行业的需求是马上见顶了,而钧达自身的产能一旦释放见顶,业绩增长肯定就下来了。接下来展望的可能就是价格战了,因为需求一旦爆发就是价格战、降价,利润就向下了,所以也是一样的。
还是那个点股价会比基本面提前半年到一年反映,你只要理解这句话,你反映的都是未来,你怎么想,接下来利润会怎么样变化,你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自然就能理解无论是钧达还是光伏其他公司的股价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一个态势。
微导纳米再等等,跌下来以后才有机会。它在半导体那块的PECVD的量还是能够展望一下的,但是在光伏那块,我觉得给不上估值了。因为微导纳米在光伏这块的竞争非常激烈。拓荆我觉得见顶了。因为拓荆在的CVD这块市场其实也就是一个六七十亿的市场,最多一百亿,给你60%就是60亿左右的收入见顶,能够给个15亿左右的利润,其实也就是400亿打满了之后估值就是持续向下,接下来就是北方华创的走势。
而且它现在的业绩只不过是反映去年的订单很好而已,今年的订单其实一般。而且现在它的PECVD的订单还受到了微导纳米的竞争,微导纳米挖了人之后在这块在抢它的单子。你的格局就没有所谓的我给你60%的份额那么好的格局了。
高澜赚钱变亏钱了,我觉得液冷可能是明年开始爆发,但是今年的股价反映了一波之后,有可能到明年还不如看曙光数创,曙光数创明年还是有可能爆发的。
我觉得半导体应该是一波反弹。
应该没有什么催化剂,因为华创已经是一个出货量非常大的公司,利润三四十亿的公司,你带来一条产线的增长能有多少?因为中国整个半导体的建设高峰已经过去了,再建就是产能过剩。现在算算A股的这些公司,华润微、士兰微、晶合集成、中芯绍兴,包括中芯国际,这些产能建设得多快呀。现在也看到了,半导体的价格战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所以如果你的建设达到了高峰之后,为什么它的设备出货量还不断超预期?这个是很难的。
先进制程就那么一点,已经建了,人家不是没建,先进制程人家产品都已经出货了,利润已经在股价上,它去年的订单今年已经转化成利润了。你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建很多,不需要,假设能够达到3.5万片的产能,能够提高到40%的良率,一年可以满足6000万部手机的出货,这是高端手机,已经够了。
光刻胶,后来再炒都是小的了,半导体光刻胶总共也就是一百来亿的市场,其实都没有一百亿。如果是ArF、krF的光刻胶可能就三四十亿的市场。三四十亿的市场带来的利润最多十个亿,支撑A股的这些公司,怎么加起来也有七八百亿了,足够了。我觉得如果一家公司全部把这个吃掉,也就只能值三百亿。
舍得这波没有赚估值的钱,接下来就是看价值利润能不能超预期,很长时间应该维持在25倍左右的估值,在这里徘徊,如果利润能够超预期,股价就还能涨。说白了就是最好的成长阶段过去了。
中芯信创前面讲了。
瑞芯微哪有什么边缘计算?扯淡。
SoG的芯片,我觉得往后的格局都不会很好,所以如果没有大的半导体周期,股价没有特别大的机会。
华大九天刚才讲了,寒武纪也讲了.
蓝星科技?哪有蓝星科技?没有这个公司吧。
中芯南方我知道,储能不是很了解。封测,贝顶(音56:13)我好久没看了,我觉得没有特别亮眼的业务,无论是电源管理芯片还是功率半导体,都不够强。这种都是后排补涨的机会。景嘉微,看它的AI芯片能不能走出来,感觉AI芯片做出来没太大用,还不如海光的深算2号。
兆易创新最好的时间过去了,所以我觉得兆易创新六百多亿就是它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市值。接下来往后看,无论是它的存储芯片还是MCU新片,还是DRAM能够带来的收入的上限,每个月最多就是五六十亿,一百七八十亿左右的收入,15%到20%的净利润,最多30亿到40亿的利润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就是一个波动,就是一个周期。周期之后我觉得600亿差不多了,30亿利润乘以20倍。
有蓝星科技这个公司吗?我还真没注意到,不好意思,我研究一下。
安嘉(音58:10)的就相当于7纳米,它是遵循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并不是由SMIC来定的,它是由台积电来维护的,大概18个月台积电的7纳米就变成了5纳米,5纳米变成4纳米,变成3纳米。
存储这个事不要轻易去搞,因为我觉得存储之前砸下来的那波,大部分的公司都已经涨过了。A股里面只要是涨过一大波的公司,跌下来之后再去搞,很大程度上要利润进行一个兑现的。但是我觉得存储兑现不了,存储最大的问题就是Nand Flash这个市场,如果说是三星、海光一旦控货,长江就会补上很多,所以接下来存储芯片的周期会比大家要长很多,不会像之前一样有一波猛烈的涨价。
如果没有一波猛烈的涨价,我觉得这些公司都兑现不了利润。其他的NORFLASH,eSLAM,A股里面大家都在卷,最后是没办法进入一个涨价周期的。
长电有可能是一个在向好的趋势,因为长电的业绩是经历过很大一波下滑的,但基本面好转股价已经反映了。这个事大家去找一些底部的比较好,在A股里面跌得多是硬道理,因为跌得多就反映非常差的预期,只要预期稍微好一点,就会反弹很多。但是如果涨得多,就像卓胜微,一直在反映菊花这个事,我觉得已经透支了它接下来的基本面。
华虹我估计带不起来,因为中芯这一波是炒先进制程,先进制程我刚才已经算了,一片收入是15万,现在按照2万片算,那就是30亿左右的收入,一年是400亿左右的收入。3万片一年就是小600亿的收入,这个毛利率高,现在可能是50%的毛利率。
所以SMIC是比较容易带起来的,因为这波有增量。但是这个增量对华虹的带动很少。所以SMIC是最直接受益的。至纯科技我没有跟踪。今天比较晚了,下次看看什么时候再聊。
DGIC周期反转,还是要等四季度再看,暂时看不到。
今天就这样,因为我晚上还有些事。SMIC不要看港股,A股会涨港股就会涨,A股不涨港股就会跌,而且港股还没有A股的流动性好。我原来讲A股跟H股永远不要想H股比A股便宜,你不是当股东,不是拿分红。如果拿分红就感觉它的股息率高,你是为了卖出去。A股被套了,那港股一定也被套了,不会有本质差别。你看流动性。
我们下次约一个好一点的时间,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