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市公布开学时间!复课准备期,教师、学生、家长要做好的30件小事


近日,19省市已明确了开学时间,未来两周,各地学校纷纷进入复课准备阶段。


19个省市(自治区)中小学开学时间

省市中小学开学时间安徽

高三年级学生4月7日返校
初三年级学生4月13日返校

四川

高三年级原则上4月1日开学
初三年级4月7日开学

辽宁

4月中旬起高三年级返校

江苏

各级各类学校自3月30起分批次、错峰开学

内蒙古

高三和初三年级3月30日开学

广西

高三、初三年级4月7日开学

海南

高三、初三年级4月7日开学

云南

3月23日高三、初三年级开学
3月30中小学其他年级开学

福建

4月7日起分类分批、错时错峰开学

陕西

高三年级3月30日开学
初三年级4月7日开学

西藏

各级各类学校暂定3月下旬开学

江西

高三、初三年级学生4月7日返校学习

新疆

新疆自治区区属高等院校
4月8日起分批错峰陆续开学

青海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
3月9日至13日陆续开学

贵州

高三、初三已在3月16日开学

山西

高三按3月25日做开学准备

宁夏

高三、初三年级3月25日前恢复正常教学

香港

4月20日左右分阶段进行复课

台湾

据台湾媒体报道,中小学2月25日已正式开学


不同于以往的开学,疫情延期后的准备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和纷繁复杂。我们不妨列一张任务清单,梳理出家、校、生各自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从中不难发现,共性的核心关键项可归纳为:安全、有序、衔接


时刻凸显安全第一原则。复课中最要全力保障的是师生的安全防疫工作。一校一案、两案十制,学校方案研制上的难度不言而喻,而落实中的各部门交叉配合与无缝对接更是考验一个组织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千头万绪也要坚持有序。境外输入的局面控制,延期多日的寒假生活,线上与线下的场域转换,每日健康监测的统计上报,都给复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开学的稳定。


衔接教育关注个体与集体双轨道。线上学习稳中推进,既有育人资源也有学习效能,但一定程度的失控感和知识体系的不全面,造成效果分化明显。如何衔接线上与线下,找准起点,分层分步对学生个体和班集体做好衔接教育,成为复课的关键。


从校、生、家各自的角色分工出发,我们如何行动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有序工作、平稳衔接呢?我想,不妨做好这30件细节小事。


教师:专业出发,平稳对接第一线


1.参与学校防控预案演练。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在校的负责人,责任重大。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两案十制”,每一项制度都有规范的流程和应急处理办法,如果不用心学习,一旦班级里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情况失控。全体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防控预案演练中来,反复学习学校发布的视频和方案文稿。


2.向学生和家长做好方案解读。

班主任要反复强调方案中学生和家长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对疫情防护,再仔细也不为过。学校也可以加大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在防疫物资方面的准备,增加复课的信心。


3.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资源。

收集和整理学生的抗“疫”作品,布置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长环境,重建班级文化。进一步开展疫情教育必修课,既应弘扬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导学生关注到学校的具体复课保障工作中来,培养学生对“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等人生课题的理解。


4.设计一个富有仪式感的“复课礼”。

为避免聚集性活动,也许开学典礼等环节将会从简,但班级内部不妨来一场“复课礼”。仪式可以与居家学习总结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阶段进行复盘和总结。比如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无字奖状》,让学生选择一个表彰的对象并亲手写上颁奖理由。再比如,来一次小组研讨展示会,将线上学习(特别是小组讨论)的情境在教室里再现,或者用思维导图、学习报告等呈现个性化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再建构等。


5.制定线上线下课程衔接方案。

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做了大量的教学调整,如难度的调整、学习模块的调整、教材整合的处理等,回归线下课堂,必然要更新计划。线上学习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差异化明显,各学科需要统筹考虑,制定衔接方案。


6.发布问卷调查,分主题、分考点地统计学生学习情况。

拿到学生反馈后,教师要全局考虑,分析学情。掌握较好的内容开学后就少讲或由学生讲,掌握不好的内容就巧妙设计,或与新课结合建立知识图谱,或独立安排课时进行难点突破。


7.找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起点。

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各异,老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网上学习疑难、关键性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与学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点”。


8.制定知识内容清单。

通过多种方式摸底和评估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将线上所学内容进行双向细目表的制定,明确能级要求,发给学生逐项评估掌握情况。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清单绘制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捋清内在联系,在绘制的过程中审视自己在相关知识上的掌握情况。


9.复课后,采取个性化选择补学,实现差异化的异步学习。

选择适合自己班情、学情的补学方法。复课后开始学习新课,遇到前面知识点、概念、定理、公式,可以用旧知链接形式进行系统补习。即学新课,用什么,补什么,以新联旧,以新带旧,让补有新收获、学有新提高。


10.可以让学生自行列出考点,设计考题。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考题进行精选,汇编成摸底卷,在开学时供集体测试使用,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所学情况,找出问题,后续跟进。


11.在正式授课中应注意学生个体辅导和集体教学的相互补充。

班级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并行;对于两极分化的班级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对于班内学生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对部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较弱而产生的新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教;课后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小组和同伴互助作用。


12.释放学生内心郁积,减轻学生焦虑情绪。

通过年级视频分享会、班级班会、心理辅导课、社团学生会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促进他们成长成熟。


学生:积极调试,主动成长第一人


1.配合学校,做好自我防控。

积极配合学校,按要求进行自我排查工作,密切关注自身身体情况。认真学习防护防疫知识,区分新冠肺炎与普通感冒、流感的区别,如出现类似新冠肺炎症状不恐慌、不自卑、不隐瞒,对自己及他人的健康负责,及时上报。


2.调整作息,提前适应开学节奏。

主动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提前两周调整生活节奏。开学之后,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上,尽快适应“居家网课”到“在校学习”节奏的转变。


3. 注意用眼卫生及颈椎腰椎健康,加强体育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也可以舒缓调节情绪,养成持续锻炼的好习惯。


4.提前准备开学用品。

准备好开学后所需要的个人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进校后尽量减少外出购物。


5.自制知识清单,梳理线上所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清单/双向细目表)逐项整理所学,可以用1星到5星来标注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整理学案和笔记梳理出自己已经掌握和尚有困难的学习点,并反馈给教师,双方互动配合,计划好复课后的衔接课程。


6.学习心理与学习方式的积极调整。

比起作息和饮食的调整,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的调整对学生更为困难。线上授课以来,学生对网络、手机、移动设备的使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赖,学习的方式也与线下课程完全不同。是时候逐步调整:客观上减少设备的使用,必要时可采取“隔离法”;主观上通过“冥想法”让自己回到积极发言、互动频繁的教室里,帮助自己尽快调整。


7.总结特殊阶段并为新学期制定目标和计划。

总结一下特殊阶段里的自我成长。不同年级的同学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命题。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自主梳理学科知识点,深入思考学科的内涵本质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


8.高效利用时间。

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把多数时间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利用“周计划”“月计划”表,把需要完成的事情可视化,以此提醒自己;组成同学互助小组或寻求外力监督,提高约束力。


9.给心灵做个SPA。

开学总是喜忧参半的,尤其疫情之后的复课。我任教的班级里有63%的学生表示既开心又紧张。开心的是终于可以回到学校见到老师和小伙伴,紧张的是担心线上学习没跟上或新学期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短期压力的表现。如果持续感到情绪不良且无法调节,要勇敢与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倾诉和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帮助。


10.以最饱满的状态回到大家的视野中。

该运动的动起来,甩掉身上的小赘肉;该阅读的读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适当的爱好练起来,让自己更加多面,给人以惊喜。身体和心灵的主动调试都会让我们充满自信地回归课堂。



家长:密切配合,守好安全第一关


1.深入学习学校的防控预案。

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复课后的一切行动要求,包括上学、放学路上的注意事项,进入学校后的体温检测、上课、就餐等环节流程,熟知出现异常症状后的上报流程,确保与学校一起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2.坚持填写每日体温检测表。

开学后孩子所接触的环境要比居家学习时复杂的多,更需要家长重视每日体温检测工作。


3.准备爱心防疫“随身包”。

孩子重回校园,融入集体生活,见到久未见面的老师同学,难免兴奋,也更容易出现口罩绑绳断开等意外状况,多备一份口罩,准备一些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是有必要的。


4.与孩子进行一次认真的对话。

用轻松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看似无意实则用心设计。这样的对话富有仪式感,是对一个特殊阶段的终结。对话的内容建议涉及复课的来之不易和复课后的安全防护、学习和生活建议。


5.总结特殊时期家庭教育的得与失。

在我校设计的家长问卷中,我们可喜地看到有高达77%的家长表示延迟开学期间,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为“融洽”或“很融洽”,这既是家长们的智慧,也是孩子们的成长。也有21%的家长表示“不太融洽”,他们更需要学校的引导和帮助。


6.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调整焦躁的心态。

要让孩子放平心态,等候学校的通知,每日按照要求照常在网上上课,保证学业不落下,做好返校学习、测验的准备。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练字看书,帮孩子静下心来。


7.改变孩子的作息。

家长要及时干预,改变孩子的作息,从生活上帮助孩子“开学”。恢复日常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赖床。严格执行上学时的时间表,每天准时听课,然后完成作业。


8.饮食上适当给孩子做调整。

调整饮食结构,平衡每日的营养摄入,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过度发胖等情况。同时,注意让孩子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复课的决定从上至下一定是有压力的,所以这更需要所有的师生和家长做足准备,这样我们才有开学复课的底气。


同学们,开学见!


— END —


来源 |“新校长传媒”整理自沈磊班主任笔记《复课准备周:围绕三个核心,做好15件细节小事》、何东涛《如何做好复课准备?给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的建议来了》等

作者 | 沈磊,南京致远初级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