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片席卷柏林电影节?15部作品“井喷式”入围

2023-02-08     我是麻辣鱼

原标题:华语片席卷柏林电影节?15部作品“井喷式”入围

文 | 安妮特

编辑 | 安妮特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将于2月16至2月26日举行,此前公布的入围名单中,有15部华语作品入围各大单元,其中包括14部电影(包含长短片),以及1部剧集。

同时,在2月1日公布的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名单中,中国香港导演杜琪峰也名列评审团成员名单之中。

今年柏林电影节,华语片似乎不再只是重在参与,大有席卷之势。且此次不仅两部影片入围最为重磅的主竞赛单元,其余13部作品的发力点更是覆盖了柏林电影节的几乎全部官方单元,整体态势均衡、多元。

除了主竞赛单元由两位60后导演扛鼎之外,其它单元则后浪来袭,青年导演们纷纷凭借自己的创作才华,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影的年轻力量。

其中知名青年导演张大磊此次梅开二度,其短片作品《我的朋友》不仅入围了短片竞赛单元,更是凭借近日刚刚完结的剧集《平原上的摩西》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这也是该单元首部入围的华语剧集,柏林电影节也成为了首个增设剧集奖项的国际A类电影节。

梅开二度的不止张大磊,还有一位跨界选手——五条人乐队主唱仁科,他作为配音演员的《艺术学院》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同时,另一部参演作品《雪云》也入围了奇遇单元。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主竞赛单元。

自1981年开始到2019年,除了2008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8年这五年中国电影没有入围柏林主竞赛之外,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每年都有中国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顶峰时期的1995年,包含华人导演在内的作品,共有5部影片同时入围主竞赛,其后两年,也均有4部影片同时入围;

进入21世纪,2014年,《白日焰火》《推拿》《无人区》同时入围主竞赛,《白日焰火》最终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两项大奖。

最近一次,是2019年王小帅执导的《地久天长》同时拿下影帝影后双银熊。

时隔四年,再次双双入围主竞赛,虽然提名已经是极大的荣誉,但我们还是期待中国电影能再创佳绩。

01

主竞赛单元竞争激烈,两部动画电影入围

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共有18部电影入围,包含两部动画电影,其中一部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导演新海诚的作品《铃芽之旅》,另一部就是来自中国导演刘健的《艺术学院》。

这已经不是刘健第一次来到柏林电影节,2017年,他的动画长片《大世界》就已经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并在当年拿下金马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

2007年,他创作了第一部动画电影《刺痛我》,一时获奖无数,并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黑色动画长片”。

此次的《艺术学院》延续了他一贯的二维画风,讲述了90年代初发生在南方艺术大学的一段青春轶事。基于这样的故事,此次在配音演员上也十分别出心裁,除了上文提到的仁科,还有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电影导演贾樟柯、电影导演郑大圣、电影监制王红卫、主持人许知远、摩登天空老板沈黎晖等。

虽然看起来口音上可能会参差不齐,但大学里不就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吗?同时,作为一部带有喜剧元素的动画,这个卡司阵容反而让人期待了。

另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是张律导演的《白塔之光》。

由于是朝鲜族,张律此前拍过不少韩国电影,去年上映的由倪妮、张鲁一主演《漫长的告白》终于让很多国内观众知道了张律,但事实上张律早已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2001年拍摄的短片《11岁》就已经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2005年的《芒种》去了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并获得釜山电影节最高奖项新浪潮奖;2007年凭借《界》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时隔16年,张律重回柏林主竞赛。

此次《白塔之光》在演员阵容上也都是国内观众熟识的演员,由辛柏青、黄尧、田壮壮、李勤勤等出演。故事讲述独自生活的中年人谷文通,在工作中结识了年轻摄影师欧阳文慧,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谷文通得知了自己失联四十多年的父亲的下落。在欧阳文慧的鼓励下,谷文通选择了面对自己的父亲,重拾了缺失已久的父子之情。

张律导演的作品风格独特,看似散漫但有序,无聊中又充满趣味,他和韩国导演洪常秀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有影迷归纳总结了这类风格的导演:“如果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最会拍男男女女+城市漫游爱情的导演,法国有侯麦,美国有伍迪艾伦,韩国有洪常秀,那么中国一定就是张律了。”这无疑说明了张律作品的地位。

导演张律

主竞赛其它提名影片也都实力强劲,导演们大多都是国际A类电影节的熟客。

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巴赫曼的沙漠之旅》的导演玛加蕾特·冯·特罗塔,这位1942年生的德国女性导演从80年代就开始活跃在三大电影节,曾在1981年就拿下威尼斯金狮奖,并在去年拿下了欧洲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

另外,法国导演菲利普·加瑞尔曾拿下威尼斯银狮奖,此次带着《北斗七星》时隔三年再次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曾拿下柏林银熊奖的还有此次带着《音乐》再度征战的安格拉·夏娜莱克;《红色天空》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已经是第六次冲进柏林主竞赛,并曾拿下过最佳导演银熊奖。

电影节征战是一条漫长的进阶之路,这是比院线票房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更为复杂和长线的竞赛,这也就要求创作者必须摒弃浮华的杂念,不断精进和创新自身的美学风格、视听语言和思想表达。

当然,每年的评选也与评审团的主观审美有很大关系,能否获奖实力与运气都不能太差。

02

90后演员成评审主席,柏林“走向成年”

今年比较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熟识的美国演员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将作为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与大家见面。

这位1990年出生的美国女明星,在大众认知里还是“暮光女”“姬圈大佬”,但近些年她参演过多部艺术电影,成功转型。但柏林电影节此举还是颇为大胆,比起过往资历颇深的评审团主席,小K不免让人有些质疑。

作为柏林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主竞赛评审团主席,柏林电影节官方给予小K的评价是同代人中最具有多面性且才华横溢的演员之一,同时,柏林电影节的艺术总监卡洛·夏特里安还提到,克里斯汀是沟通欧洲和好莱坞的重要桥梁。

这一说明无疑佐证了柏林电影节希望搭建与年轻人和行业的对话系统。年轻化还体现在其它单元的评审团成员选择上,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将为电影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新思潮。

另外,前文提到增设剧集单元,也是一项创新举措。该单元的负责人朱莉亚·菲德尔表示,她十分重视那些走向摄影机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目光打破第四堵墙,对老一辈做出宣言。

不仅单元全新,关注的群体也是年轻化的,朱莉亚·菲德尔对中国入围剧集《平原上的摩西》评价道:以何种视角看待过去,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理解。

“走向成年”是今年柏林电影节的一个关键词,成长主题不仅体现在多个入围的年轻创作者身上,同时也体现在提名的各大影片当中。

比如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此次便入围了新生代儿童单元,同时入围该单元的中国影片还有朱云逸的《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劳馨莹的《小晖和他的牛》;另外入围新生代青年单元的中国影片还有《一时一刻》《火箭发射时》《明天比昨天长久》。

90后导演邬浪首部剧情长片《雪云》入围了奇遇单元,这也是该单元设置以来首部入围的华语片。

疫情几年、流媒体的崛起,对电影节的重创不小,作为引领电影行业、鼓励创新创作、表达先锋理念的重要行业盛会,电影节只有不断更新自身,不被时代抛弃,才能让整个行业拥有更加纯粹、良性的前进路径。

艺术电影对行业的影响不是短暂而显性的,但一部好的艺术电影会影响几代创作者,而观众,会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仍然体验到它们带来的震撼。

- END -

全文完

一键三连,再来个转发呀~

大咖专访

王小枪 丨 王锦 丨 刘畅 丨 戴莹

王晶 丨 花菁 | 郭峰 | 刘循子墨 丨 蒋卓原 朱振华 丨 陈西笑 丨 王辰 丨 徐静悦

虹影丨 伊北 丨 刘雨星

微信公众号最近更改了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将[麻辣鱼]设置星标

多点在看

这样就能更及时地

接收收到我们的推送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24654dbed192518633c5c2a029a8b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