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郎朗本来安排了300多场的巡演,但因为疫情被迫取消,所以在今年的综艺中能频频的看见郎朗和他的老婆——吉娜爱丽丝。
2019年6月2日,在法国的凡尔赛宫,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在法国举办了婚礼,迎娶了德韩混血的美丽新娘Alice。一时间,祝福的声音铺天盖地。37岁的郎朗,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已经声名鹊起,曾被美国《芝加哥论坛》称赞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年轻音乐家"。
而他24岁的新娘,不仅年轻貌美,而且也是一位钢琴家,和郎朗志同道合。两人的结合,被称为“王子和公主的完美婚姻”。
可郎朗并不是什么家境优渥,从小一帆风顺的“王子”,恰恰相反,他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后从普通工薪家庭中脱颖而出的新贵。
成名后的郎朗说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感谢父亲逼我练琴。”
而郎朗的父亲是谁呢?
没错就是那个放出狂言要找公主结亲、你不练琴就去死、极致疯狂的狼爸——郎国任。
01
郎国任老家在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祖父是位音乐老师,曾在当地办了一所学校,颇有威望。郎国任的父亲也是位音乐教师,后来因历史原因转职成工人。后来他家辗转来到了沈阳,在父亲的影响下,郎国任十分喜好文艺,他童年学吹过笛子,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比较拮据,买不起二胡,他自己动手自制了一把二胡。郎国任一直立志成为二胡演奏家,但因为文革而耽误了入学年龄,后来再考沈阳音乐学院,虽然前两轮都考了第一,但因为虚报年龄最终被淘汰。可以说,他心里是很不服气的。
当郎国任遇见周秀兰时,他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干练又漂亮的姑娘,但是周秀兰父亲认为他没前途工作不稳定,所以不是很同意他们在一起,为了能娶到周秀兰他就拼命练习二胡考进沈阳空军艺术团让自己岳父刮目相看。
可以看出郎国任是一个很有目标且愿意付出行动的人,他不愿向生活低头。
02
1982年6月14日,郎国任迎来了自己唯一的儿子,郎朗。当郎朗2岁半时,发生了一件令郎国任震惊无比的事情。当时郎朗喜欢看《猫和老鼠》,跟着哼唱里面的音乐。郎国任原本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郎朗跑到家中的钢琴前,竟然弹出了一首曲子。
原来,郎朗模仿动画片里汤姆弹钢琴的动作,竟然迅速就学会了基本旋律。这让本就对音乐痴迷的郎国任欣喜若狂,他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大的天赋,点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我既然成不了二胡演奏家,为什么我的儿子不可以呢?
于是2岁多的郎朗开启了他的钢琴之旅。刚开始是郎国任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郎国任发现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
郎国任明白自己教不了郎朗多少钢琴方面的知识,所以在郎朗4岁时带郎朗去拜访了当时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为了让郎朗少贪玩一点,多一点时间练琴,郎国任就设计、安排了时间表,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郎国任还把整个客厅都腾出来,供郎朗练琴。
郎国任对郎朗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着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郎朗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郎国任突然对儿子说:“不行,你得练琴了!”舅妈为难地说:“哎,我哪儿有琴啊?”郎国任说:“就让郎朗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来。
03
朱雅芬教授教了郎朗一段时间,觉得郎朗应该去北京发展,应该考央音附小,他呆在沈阳是种浪费。 郎国任一直都对自己儿子的天赋很有信心,他知道郎朗非井底之蛙,但去北京学习钢琴,意味他和周秀兰中必须要有一个人去陪伴儿子练琴。他知道周秀兰对郎朗过于疼爱,有时狠不下心来逼儿子学琴,所以这个恶人只有自己来做了。
既然决定北上去学琴,郎国任就辞掉了那一份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体面工作——特警,而周秀兰就留在沈阳工作,挣钱给两父子在北京的生活费用。这一极致疯狂的举动,让周围的人都很不解,认为郎国任疯了。
郎国任一开始找到的住处是一处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区,公寓楼破旧不堪,街边的垃圾无人管理。周秀兰当场打了退堂鼓,想一家人团聚,在沈阳也挺好的。
当时郎国任直接反对,让她不要影响儿子的未来,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在朱雅芬教授的推荐下,郎朗拜入了一位央音教授的门下。郎国任和儿子本以为这是他们扬帆远航的地方,却没想到这是噩梦开始的源头。
在北京拜的第一个老师,在郎朗的自传中被叫做“爱发脾气的教授”,那人不喜欢郎朗,勉强收下后,整整骂了郎朗半年。
每天都对郎朗说:“你弹的太差了!简直可怕!你没有天分!而且一点都不努力。”最后对着郎国仁说:“你们东北人,就是土豆脑袋,懂什么钢琴,回你沈阳去,别弹琴了。”
在郎朗被第一个老师扫地出门却不知道原因,同时没有找到第二个老师的那段时间里。郎朗和他爸爆发了最大一次冲突,也是被传播最广的那次冲突。
在被发脾气的教授拒绝那天,郎国任和郎朗顶着沙尘暴去琴房,虽然穿着雨衣,郎国任和儿子还是被雨水和沙尘打湿了全身,到了琴房,发脾气的教授没有问他们要不要毛巾,而是冷冰冰的说:“我已经决定不再教你儿子了。”
郎国任和儿子听到后都沉默了,郎朗眼睛里盛满了泪水,连平时坚强的郎国任眼圈都红了,被拒之门外的郎国任和郎朗又回到了雨中。
郎国任辞去体面的工作,全家齐心协力供郎朗学琴,而央音的教授居然说郎朗不行,没有天赋,一个放弃了一切的人唯一的希望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那一瞬间的绝望让郎国任做了一件让他极度后悔的事情。
那是发脾气教授拒绝教郎朗的第二天,郎国任对儿子说:“我想要你每天上学前多练一小时的琴,每天放学后再多练一小时。你三点回家后,一直要练到六点,而不是五点。”
可那天郎朗因在合唱团练习太久,而晚回家两个多小时,郎国任对他歇斯底里地吼:“你是个骗子,你是个懒虫!你太不像话了。你没理由再活下去了,一点理由都没有。你不能灰溜溜回到沈阳!人人都会知道你没考进音乐学院!人人都会知道你的老师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了我的生活!你妈为了你拼命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人都指望着你,你倒好,回来这么晚。老师不要你了,你还不练琴,你还不照我说的去做。你真是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即便现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这样对我们俩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后我死。吃了这些药片!现在就把里面三十片药片全都吞下。吞下去,你就会死,一切都会结束。如果你不吞药片,那就跳楼!现在就跳下去!跳下去死!”
癫狂至极的父亲让幼小的郎朗感到可怕,他在自传写道:“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钢琴。如果不是钢琴,这些事都不会发生!钢琴让你发疯。钢琴让你想要杀死我!我恨这一切!”
父亲尖叫道:“停下来!”他跑过来,搂住我,开始抽咽起来。“停下来!”他不断地重复着,一边把我抱进他的怀里。 他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对不住你。但是你不能伤了你的手。郎朗,求求你,别伤了你的手。” 他亲吻了我的手指,亲吻了我的脸颊,但我还是不停地诅咒他,踢他。
他说:“儿子,我不想要你死。我只想要你练琴。”
我边哭边说:“我恨你。我再也不会练琴了。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会再碰钢琴。”
郎国任和儿子的这次冲突让他们冷战了三个多月,后来在卖西瓜的小贩二叔的调和中,两人才慢慢和好。
这时才9岁的郎朗被迫长大,他明白了父亲的不易,明白了父亲对音乐的执着,明白了有天赋和努力在钢琴界里也是不会成功的,没有钱,没有权,一穷二白的他们,可除了更加刻苦练琴,还能怎么办呢?
在父亲这次丧失理智的举动中,朗朗看到了父亲的野心和决心,知道父亲对自己有种孤注一掷的信任感。
郎朗最初对父亲是又爱又恨,他和母亲更为亲近。但后来郎朗也逐渐感受到父亲的决心是支持自己朝前走的一大因素。
04
在经历这件后,郎国任和郎朗的关系更加紧密了,朱雅芬教授知道郎朗被拒后,重新介绍了一位央音教授,郎国任和郎朗的求学之旅才慢慢回到正轨。
之后他们的求学之路越来越顺利,先是取得了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后来郎朗(13岁)以公派的身份参加柴可夫斯基青年组比赛并赢得第一名,钢琴大师格拉夫曼看过他的表演,给他寄来报名表、邀请函以及给美国领事馆的信,希望他尽快参加柯蒂斯学院的入学考试,于是郎朗从央音退学,师从格拉夫曼。17岁时,因钢琴家安德烈·瓦茨生病退出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表演,于是叫郎朗来替场,告诉他要演柴可夫斯基第一协奏曲,这次表演非常成功,让郎朗一举成名。
2003年,郎朗在卡内基独奏时,把郎国任请上了台,一起合奏了《赛马》。
郎朗之后解释说:“我父亲曾经也练习过乐器,他也想成为演奏家,他年轻时候曾一度离梦想那么接近,最终却失败。我想借由和他同台演出,在我梦想实现的过程里,也实现他的梦想。”
结语
郎国任是千千万万个琴童家长的缩影,而郎朗却只有一个。 很多人说郎国任对郎朗的教育太狠了,可郎国任不狠,有音乐天赋的郎朗会成为钢琴家,可不是国际著名的钢琴家,更没有机会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没权没势的郎父和郎朗的成功像是千千万万个寒门跨越阶级的写照。
最近频频出现的“科研神童”无疑反映出寒门在求学道路上的艰辛,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能发表出硕博生才能做出的论文,是该感叹他投胎好呢?还是悲叹一声不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