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自觉在防疫抗疫一线当先锋、作表率,涌现出了一批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担当作为、勇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宁波市委组织部于2月16日发文通报表扬全市第一批战“疫”先锋团队和个人。今日刊发我区上榜的2个战“疫”先锋团队和5个战“疫”先锋个人先进事迹,希望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对标先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进一步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镇海区疾控中心团队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镇海区疾控中心团队启动一级响应,全体职工到岗投入防控一线,累计完成7653人次排摸,并对相关人员分类划分、妥善处置。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入隔离病房取样,对单独隔离留观、经专家组会诊不能排除感染的病例,第一时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开通疫情防控热线电话、做好疫点场所消毒指导、组织医务工作者上门检测......他们坚守岗位、事无巨细,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坚决防范疫情扩散蔓延。
宁波火车南站旅客转运镇海工作组
面对每天可能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随时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宁波火车南站旅客转运镇海工作组20名机关干部自2月1日起,主动担起疫情防控期间执勤任务,24小时蹲守地下二层出入口,筑牢铁路南站“防疫墙”。他们严格执行“逢人必查、逢人必测”的要求,全力做好重点地区返甬旅客排摸,精准做好问询、登记、转运,动态掌握往返人员数量和流向,确保全面覆盖、不漏一人,累计劝返4人,转运外地人员99人,住所居家隔离65人,送集中隔离点34人。
刘义敏(镇海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作为市“担当作为好干部”,这次他又挺身冲在了一线,医学观察点、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室……经常能看见他的身影。他结合镇海医疗资源分布实际,推动区内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建设,建立11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规范医学观察转运流程,落实专人24小时与公安、交管部门对接,确保“应收尽收”。尽管区内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全区3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但他依旧没有松口气,“疫情不结束,我一刻都不能放松。”
谭九根(镇海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党委委员、副院长)
作为医疗业务部的负责人,临危受命成为防疫一线“指挥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春节至今未休息一天。面对未知病毒,拥有多年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他潜心研究疫情防治办法,不断梳理和改进诊疗流程,制定详实的工作方案,带领专家团队筛查完成可疑患者248人次,3例确诊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平稳后转运至上级医院。同时,他还是区急救站负责人,负责全区发热患者和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的转运工作,目前已转运1000余次。
冯绍东(市公安局镇海分局骆驼派出所副所长)
大年三十,他的外婆去世。在接到紧急通知后,他顶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毅然返岗开展工作。排查重点人员、现场踏勘、封闭管理、宣传政策......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就带领民警开展工作,较短时间内全面完成辖区2394名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排查工作。2月1日,有群众举报一重点地区来镇女子不遵守居家隔离的规定,并有涉嫌违法行为。他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为避免围观群众聚集,他当机立断冒着风险将该女子带离,后经协调将该女子送至隔离点强制隔离观察。
陈利群(镇海区建设交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兼>)
战“疫”打响后,她第一时间领命完成蛟川、招宝山大桥、九龙湖等4个重点出入口疫情联防检测点管控任务,排查交通行业车辆、企业从业人员情况,检查客运中心、轮渡、高速口执勤情况......她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交通运输是‘第一道关’,只有‘第一时间’完成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战‘疫’保障。”这两天,她还奔赴协调解决区内生产运输企业市外运输受阻问题,通过“一对一”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复工难题。
钟炎(镇海区蛟川街道迎周村党总支书记)
离家仅2.6公里,但他总担心万一有个急事,自己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此,这段十几分钟的回家路,十多天来他一次也没有走过。人员排查、道口执勤、物资调配......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带领由“85后”“90后”组成的村班子,从1月22日起就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为了让村干部、志愿者吃上热饭,他在村委会设立临时厨房,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亲戚照顾,让妻子也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给大家烧菜做饭。他还想方设法调动社会资源,发动第三方保洁公司捐赠1000个N95口罩用于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