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出好照片?
这绝对不简单。
人人摄影师时代,
我们有太多照片,
几乎一文不值。
好照片的标准是...
靠技法?
其实摄影手法基本通用。
靠运气?
不是所有等待都能换来最佳时机。
大家都拍一样的照片
我还能不能再拍?
有些东西刚开始看还是很美的,
比如日落,但是每个人都拍了,
每个人都在发,每个发的景色都一样,
就不免有些审美疲劳了。
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又或者是这样的:
当初后羿射完了日之后,
就剩下了一个无差别的太阳,
你们总重复别人拍过的太阳有什么意思?
OK,就算你拍得很漂亮,
说下大天来不还是个太阳吗?
啊?你的意思是拍落日太常见所以太普通?
行,我给你拍个普通人不常见的珠峰看看,
这个够高大上了吧?
要不我拿长焦给你拍个月亮?够牛逼了吧?
我承认这些都是高大上,
但我想说的是,100年之后,换一个人,
照样能拍出一样的珠峰来和月亮来,
除非这100年内珠峰被地震震塌了,
月亮被高射炮打下来了。
在我眼里,珠峰啦,月亮啦,
其照片的价值,还不如一张街头摄影。
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即便你拍得再好,
珠峰和月亮,照片都太容易复制啦!
100年之后还这样,
而街头照片说不定明天就变样了。
大千世界之所以让人感觉到美,
就是因为形形色色,如果彼此都一样,
那就不美了。如果你是个初学者,
拍一样的东西当然在所难免,
你曝光的基本功还没有学会呢何谈风格。
但如果一个学过摄影多年的“老司机”
还热衷于跟人拍的都一样,那就没出息了。
(看,我说的“老司机”就是这种)
有些景色的可复制性很强。
比如你今天拍了元阳梯田,
明天我就可以在你所在的机位
用相同的视角拍一张一模一样的,
其他人也可以。
那到底要拍些什么?
3
决定性瞬间
又是老生常谈的决定性瞬间,
可能你已经听烦了,看见这几个字就想吐,
可是,你做到了吗?
1952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版了一本摄影集,
书名为《偷拍的照片》
(Images à la Sauvette)(见下图)。
此书在美国出版时,
编辑觉得法文原版的书名没有特点,
就援引了17世纪法国大主教雷兹(Retz)
的名言“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有一个决定性的瞬间”,
将书名改为《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
卡蒂埃-布列松《偷拍的照片》法文原版封面
1932年,卡蒂埃-布列松
在马赛买到了他的第一部徕卡相机,
后来他就与这种小型相机形影不离。
卡蒂埃-布列松关于“决定性瞬间”最早的阐述:
“在所有表现形式中,
摄影是唯一可以凝固特定瞬间的。
我们所把握的是正在消失的东西,
一旦它们逝去将无法重现。
为了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必须严格制定与其相关的形式,
摄影必须在运动中捕捉平衡的表现。
摄影对我来说是在现实中认识线条、
形状和明暗变化的规律。 ”
说句矫情的话:
有些风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可能一辈子都遇不见了。
2
有温度的照片
一直以来,摄影的客观都被理解成为
冷漠和不动声色的,
实际上,角度的选择、语言的表达、
瞬间的选取甚至取景器的剪裁,
从来都是“有温度”的。一张好照片,
应该让人有生理反应,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也可以让人暖流涌现。
“有温度”不仅仅是视觉语言上的追求,
也是情感上的天然渴望。
摄影:长能丰一
摄影的意义,它并非全是高大上的宏伟题材,
而是在于立足我们身边的人、事、物,
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摄影:David Neff
“有温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照片唯一发生作用的方式在于被观看,
所以这个“温度”一定是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
由以上可知,一件摄影作品的“有温度”,
就是“让读者观看后感觉到温暖的心理体验”。
说得再清楚一点,所谓“有温度”的作品,
就是“让读者感动的作品”。
摄影:Wayne Jones
摄影:Victoria Vaisvilaite Skirutiene
3
最关键的是想法
这张《胜利之吻》想必很多人都有印象,
但少人知道它是一张彻头彻尾的摆拍作品。
这张照片拍摄于德国投降那一天,
是摄影师花钱雇佣小伙子亲吻护士拍的。
为什么没人深究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呢?
因为这样的照片会鼓舞人心,
对安抚民心有很大的作用。
这告诉我们什么?
拍什么不重要,
拍成什么才重要。
我们再来看另一组超现实作品。
很受争议,也很受欢迎。
这组作品是Robert Jahns拍的。
也许你看完会说:
“照片很酷,P的吧”?确实P了。
但所有的后期都是在iphone上完成。
这些几乎都可以收去当壁纸的图片,
每一张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然而所获得的成功是巨大的:
平均每一张照片会获得:37000个zan,800条评论。
这说明了什么?
工具人人都可以使用,
关键在于想像力。
分享完了国外摄影师的作品,
再来看看国内的一组作品,
就举例申遗成功的中国24节气。
这一组雅致的24节气作者是
《大鱼海棠》的导演张春。
值得关注的是:“这24张几乎都是原片,
没PS,因为动一点,就觉得变了味儿......”
在我们的祖辈眼中,
一年并非只有简单的春夏秋冬,
而是用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
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
所有人都在拍风景,拍风光,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中国的24节气联系起来。
这告诉我们什么?
关键还是在于:想法。
一个成功的想法有助于
推销你的图片理念。
好了,拿起相机拍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