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来说,许多人所认为的成绩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经历在校系统学习后进行评估所得出的分数。它困扰着很多在校的学生,在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中它贯穿始终。
人生中真正开始讨论成绩的阶段是六年的小学生涯。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每个人从小开始正式学习文化课程的重要阶段。
进入小学校园的第一天,许多小学生还都不太会写字,回家的作业所需完成项都是家长们过来抄写的。
一段时间逐渐适应下来后,小学生就会自己从拼音开始到会写简单的汉字,再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各科教师上课讲解各科专项内容,学生认真听讲后,便拥有了可以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
这个阶段后,各科教师会针对每一时阶课程所学会进行一次卷面的考核,考核结束所取得的分数,便是小学生的成绩。这也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接触到成绩。六年下来,学期过半会进行期中考,每一学期结束前会进行期末考,通过成绩的形式反馈给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随着小学阶段年级越升越高,题目难度相较于前一年级时期有所提升,从预习复习再到作业考试,家长们最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许多家长在看到成绩后不理想时,都会倍感焦虑。尤其是小学六年级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的家长们。家长会看见孩子的成绩排名,心中更担心孩子的以后。害怕孩子小学成绩不理想,初中跟不上课程进度。
小学时期成绩稍有落后的学生的家长,在初次见到中学教师时就会问,“小学阶段成绩不太好,上初中后成绩是不是也很难考好?”许多中学教师的答复是小学阶段的成绩稍落后在初中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就此定性了。
对于即将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部分知识是小学阶段的拓展,小学阶段基础牢固扎实,衔接到初中时会相对而言轻松不少,成绩也会更快提升。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稍落后在初中就会一直差下去。任何学习阶段都是有一个衔接性,小学阶段的知识不可能初中一点都用不到。
如果一个学习阶段是独立于其他学习阶段所存在的,何不跳过小学与中学阶段直接进入大学阶段?事实证明,每个学习阶段都是上一个学习阶段的拓展,具有衔接性。
但是也不可以片面地就断定,小学成绩不好,初中成绩就会不佳。小学三门主科为主,而且只要是用心听讲,几乎没什么难度,极少会有超纲的题目。
步入初中后,学生开始脱离小学的稚嫩,迈入青春期,会产生逆反心理,身体也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面对要学的课程七八门,老师的教学方法上也逐渐开始要求自主学习,学习的课程重点以及知识深度广度和小学完全是不同的。每个人在初中这一时期宏观认知会相较于小学发生巨大变化。
在初中起步阶段,对于六年级升上来的所有新生而言,可以说大家起点都是相同的,没人经历过初中课程,学习方法以及习惯都是小学所使用的。
逐步往后,会慢慢形成分水岭。成绩会出现很明显的高低。部分小学阶段成绩平淡无奇的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利用好了初中的黄金三年,使得自己成绩名列前茅。
成绩只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在不同学习阶段所积累收获到知识的测试评估 。小学到初中阶段,每个人体质都各不相同,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也不同,抵抗力效果也不一样,但是后天可通过接种疫苗来提升抵抗能力;
每个人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不一样,对于知识消化的能力不同,最终呈现出的成绩也不同;经过后天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可以慢慢提高成绩。
总之,小学成绩差并不会直接决定了初中就注定不佳。成绩的提升是需要不断通过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积累所得来的。
有些时候,过分拘泥于成绩本身反而会适得其反。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到了准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上课认真听讲,端正学习态度。即便是小学阶段成绩不佳,家长正确引导,初中成绩也会卓有成效的。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权从来都不在别人的手里,而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