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军队方面
蒋介石因约法之争,将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扣押。胡汉民派系与汪精卫派系及新桂系联合反蒋,在广州另行成立国民政府,形成宁、粤对立局面。其中,粤军头目陈铭枢力主统一对外,出面调解宁、粤双方矛盾。作为双方合作的中间人,陈被任命为京沪卫戍总司令官。其所属第十九路军也应粤方要求调至南京、上海一带,以保障粤方代表的安全。
主要将官:
淞沪警备司令 戴戟(1895年7月24日-1973年2月21日),原名光祖,字孝悃,安徽旌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陈铭枢派粤军头目。
第十九路军总指挥 蒋光鼐(1888年12月17日-1967年6月8日),字憬然,广东东莞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陈铭枢派粤军头目。
-第五军军长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巢湖)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中央军黄埔系高级将领。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为支援淞沪前线,蒋介石特将国民政府警卫部队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合编为第五军,交由张治中统一指挥。
--第八十七师师长 王敬久(1902年-1964年6月20日),别字又平,江苏丰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中央军黄埔系将领。
--第八十八师师长 俞济时(1904年-1990年1月),字良桢,浙江奉化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中央军黄埔系将领。
--税警总团总团长 王赓(1895年-1942年),字受庆,江苏无锡人。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税警总团(宋子文私军)第二任总团长。因畏惧八国银行反对,宋子文决定将淞沪一带的税警二团与三团统归第十九路军指挥。当第五军驰援上海抗战时,税警总团的参战部队便又改为第五军第八十七师独立旅,以原税警团总团长王庚为旅长,同时接受第五军指挥。
-第十九军军长 蔡廷锴(1892年4月15日-1968年4月25日),广东罗定人。受训于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陈铭枢派粤军头目。
--第六十师师长 沈光汉(1887年-1972年),字无畏,广东罗定人。受训于粤军第一师军官补习训练班,陈铭枢派粤军将领。
--第六十一师师长 毛维寿(1892年-1937年),字祺勋,号考三,江西峡江人。受训于粤军第一师军官补习训练班,陈铭枢派粤军将领。
--第七十八师师长 区寿年(1902年-1957年),字介眉,广东罗定人,蔡廷锴外甥。受训于粤军阳江军事教习所,陈铭枢派粤军将领。
--七十八师副师长 谭启秀(1892年-1949年),广东罗定人。受训于广东陆军将校团,陈铭枢派粤军将领。一二八抗战期间,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黄埔系)弃职潜逃,蔡廷锴令谭兼任要塞司令,整顿炮台防务。
二、日本军队方面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 白川义则(1869年1月24日-1932年5月26日),日本爱媛县人,陆军大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日本陆军大学校第十二期。与宇垣一成(日本冈山县人,陆军大将,陆军宇垣阀首脑)和铃木庄六(日本新潟县人,陆军大将)并称为“陆士一期三杰”。
-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 野村吉三郎(1877年12月16日-1964年5月8日),日本和歌山县人,海军中将(1933年晋升为海军大将)。日本海军兵学校第二十六期。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任新编第三舰队司令官,接替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少将指挥战争。
-第九师团师团长 植田谦吉(1875年-1962年),日本大阪府人,陆军中将(1934年晋升为陆军大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日本陆军大学校第二十一期。
-第十一师团师团长 厚东笃太郎(1878年7月22日-1958年9月18日),日本山口县人,陆军中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日本陆军大学校第二十二期。
-第十四师团师团长 松木直亮(1876年11月5日-1940年5月22日),日本山口县人,陆军中将(1933年晋升为陆军大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日本陆军大学校第十九期。是最后一个山口县出身的陆军大将。
-第二十混成旅团旅团长 下元熊弥(1882年6月2日-1945年9月19日),日本高知县人,陆军少将(1934年晋升为陆军中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日本陆军大学校第二十三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w_013AB3uTiws8KU-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