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身份 ’
青年艺术家:马国泷
马氏红烧肉、马氏红烧鲫鱼、马氏香葱油焖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过:“境界有大小,不以大小分优劣。”一个斜杠艺术家的意趣既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
如果你不相信他的厨艺,你可以来鼓楼看看他的作品,清淡而不油腻,清香弥漫在宁波标志性建筑的城楼上,文艺青年来了没准管饱。
- 1 -
身为宁波人,你可知鼓楼也会锁门吗?
锁的不是城门,而是爬上它的石梯,想当年爬上钟鼓楼就可以将宁波的风光尽收眼底,现在可能你还不知道城楼上还有茶室与展厅。马国泷说自己的不少朋友确实还不知道城门上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这两个星期的展览就来自于他的个人书画作品,进门后,以顺时针顺序布展,起幅为水墨花鸟画《梅兰竹菊》四条屏。接下来在48*104cm的墨荷图中,以泼墨荷叶来凸显花朵的娇嫩,他很重用墨,反复尝试追求大胆与细腻的对立统一。
(本次展览作品可供订购结缘)
爱画马,是因为喜欢马的灵性和良好的精神象征,当然与他姓马也有关系,他调侃自己的作品是”马国泷的马“,这次”时光墨痕∙马国泷年度精品书画展“他也专门创作有骏马系列,其中不少灵感来源于他亲身实地在马场那里了解和学习骑马。
最靠近展厅中轴线那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国画作品仿佛在讲述着动人的故事,粗线条的颈项与身躯,被海风吹得飘逸的毛发,一匹精神洋溢的骏马站立蔚蓝的海边。当时我们只谈论了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刻意谈起意境。“海水的颜色不大好上,这幅晕染了好几遍,因为马立海边,生宣纸对笔墨的把控要求又非常高。”后来才了解到这幅作品的创作心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其心如大海,无论惊涛海浪,抑或风起云涌,足以承载。”这也许也是他历经三十年人生岁月,在三十一岁时发出的最真实的感慨吧。
法国水禽养殖专家、鹅肝专家、“荣誉象山人”詹尼·皮埃尔在其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的家中就收藏了马国泷的一幅国画《千里马》,“老皮”一家也是马术之家,他的孙女即将参加法国马术冠军赛,本来这幅画的收藏者应该是他孙女,结果“老皮”拿到画后竟然都舍不得给孙女了,“那满心喜爱的样子恨不得晚上睡觉也要枕着睡”现场见证这一刻的朋友描述。
离鼓楼几百米,马国泷艺术工作室在不远处一幢大厦的十楼,这里是他主要学习和创作的地方,也是他教学和接待朋友的主要场所。作为一个“八五后”艺术家,却也赶上了社会反思与审美解放的潮流,艺术家也需要生活,所以他也不例外,出于从小对艺术的痴迷让他走向以艺术及艺术相关为核心的创业之路,三十岁这年,他的作品已经远渡重洋去到了欧洲。
法国艺术家、法国国家造型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妮·珀尔尼一直特别欣赏中国书法,当她收藏到马国泷的书画作品时,特别开心,她在自己家中还拿起手机记录下了当时的欣喜之情,当天晚上还特地与朋友开了香槟庆祝。
- 2 -
在Aaron Ma(马国泷的英文名)的风光且值得一提的事后,还有二三事,很小,却都很真实、默默地灌溉着他。
马国泷高中读了四年理科,大学学了四年法律,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他应该听从家里的意见当公务员或者成为律师,搞艺术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我有时与朋友探讨学习的事,觉得学习是没有早晚的,哪怕到七八十岁都可以学,但成就的大小跟天赋还是有关系的,这个天赋与生俱来然后会指引着你的兴趣,让你慢慢找到方向。”
父亲在一定程度上遗传给了他在文艺上的基因,从小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小时候我爸是我们家最重视教育的,虽然是个农村人,但是文化修养很高,算是文武兼备的那种,写得一手好字,还是当时唯一县高中的篮球队队长,热爱文艺和运动,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他就考了优异的成绩,因为各种原因没法上大学,他心里有遗憾,所以下了狠心要培养下一代。”马国泷出身在典型的严父慈母家庭,母亲仁慈善良,父亲就显得格外严厉。
(老家里的书桌)
老家那块父亲自制的黑板和木地板也是他童年的记忆,上小学后,放学回来都会把黑板写满,还觉得不尽兴,然后把木地板一直从里屋写到外走廊,虽然母亲清扫地面时不时觉得无奈,但听到每次家里来客人都会赞许一番,心里又多了许多慰藉,慢慢地也就不再阻止他们画地写字的“癖好”。
擅长书法,成长倍受关注,加上两次因成绩优异而“地域跳级”,这让马国泷的性格中不乏阳光自信,除了喜欢阅读、写字及学习文艺上的事,他似乎也继承了父亲喜爱运动的天赋,“中学时代特别迷恋踢足球,主要踢前锋和前卫的位置,时常会上演‘帽子戏法’。” 初中毕业后还自己攒钱买吉他自学吉他,从小就开始”斜杠“。
马国泷坦言第一次高考考了广西最好的大学广西大学,林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还没到,他的复读资料已经准备好了,“我想到江浙一带去,读全国重点大学”,再次高考他确实办到了,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考入了首批“985”、“211”全国重点,现在的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东南大学,本科攻读法学专业,虽然做不了科班艺术生,但却利用课余时间辅修艺术相关的知识和课程。
(读东南大学本科时的书桌)
很多人都曾“拜倒”在马国泷的作品下。“刚进入大学报涵泽轩书画社的时候我给社长发信息说,我想当你们书画社的社长,那会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和勇气,现在想想那句‘年少轻狂’也许挺合适。”不过他又办到了,当时最有“面子”的是校学团联都慕名请他写字作为赠送校长的礼物,而且还代表东南大学题写过校训“止于至善”四字赠送给东大支援、灾后援建的小学留存纪念。那时在学校宣传栏里时常还能看到他受邀题词的电影宣传海报,他也成为南京高校书画联盟理事的发起人之一,参加比赛、表演活动甚至与评委老师结成忘年交。
当然他的法学专业课程也没落下,从大一开始他就几乎每个学期都拿奖学金,一直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在李文正图书馆,课余除了阅读法律专业的书籍,艺术和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是最常光顾的,“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第一次正真开启我对管理及自我管理意识的书籍,这也是宏观架构的初次建立。”
“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通过那一年的律师资格考试。”马国泷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告诉《宁波人物》。“如果通过了律考,也许现在又会有不一样的道路了,虽然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专业和老师,但想想,也许冥冥中自有些安排,一切都可能是最好的安排,让每个人在不同领域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和价值。”不过,至今他仍一直感激四年的法学本科学习让他学习到的宝贵知识和能力。他打心里敬佩法律人,也感激四年法学给予他的精神养分。“看到法学院这几年的迅猛发展和取得的骄人成果,我也为作为母院的一分子感到自豪。”
- 3 -
马国泷这次在宁波鼓楼举办的“时光墨痕∙马国泷年度精品书画展”得到了各界及身边朋友的大力支持,“都是靠大家共同帮忙”,他也坦诚这也是他第一次相对正式地上电视,“一直在学习,不断超越自己,相信会越来越好。”
人自信起来就会温和,温和起来就会坚定,外界怎样并不会影响他。这场展览他也自带理科生甩不掉的特质,追求严谨与细节。确认展厅现场后自带卷尺二次“造访”展厅,亲自逐一测量布展空间尺寸,为了呈现更好的展出效果,他请来了专业的花艺师现场插花营造美感。他还为这次展出的每个主题自填了一首词,记录当下的心境和思绪。
(用小篆书写的《陋室铭》)
这次个展展出了马国泷书法、国画以及部分篆刻作品。“考虑到篇幅和时间,篆刻作品没有单列出来展出,很多都涵盖在书画作品里”,在书、画、印三者中,他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乃至东方艺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东方独特而内涵丰富的线条艺术和诸多哲学、审美要素都统合在抽象的书法中。“书法是理解国画、篆刻乃至其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根基,重中之重。“直接入国画可成效快,但很多时候只能得其形,少有精神品格和风采,极容易遇到瓶颈。而由书法再入国画,付出要多很多,但只要方向对了,路能走得更远,历代大师也莫不深谙这个道理和遵循这个规律。”社会的审美趣味对书法的需求在下降,但马国泷仍愿意花大量时间练书法。“我希望自己稍微名副其实,走得稳一点,既不断夯实自己的传统功力,也能在恰当时候融合现代元素甚至西方优秀的艺术文化精髓,在传统基础上做些更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马国泷工作室里书画学员练习,前为法国青年歌唱家)
所以,他除了学好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外,也在积极学习国外优秀文化艺术,“要更好的了解他国的文化艺术我觉得是要建立在本国文化的深入学习基础上的,才会有横纵向的对比,才能知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的取舍。而文字语言又是打开这扇门最重要的钥匙,所以我现在除了不断精进自己的英语外,还在规划学习法语、日语作为第二外语。”马国泷说。他的国际视野和想法,也在这几年努力地积淀和突破中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
2016年9月1日他只身一人来到甬城,到2017年正式成立工作室专门从事书法、国画、篆刻创作和教学,这几年通过努力,除了世界各地各界人士不断收藏他的作品,以及自己开办双语教学招收国际学员外,这次在鼓楼的个展还大胆启用双语宣传和主持,并邀请自己的书法学员、法国青年歌唱家现场助阵,据相关承办单位和一些前辈评价”这也是鲜有,甚至是史无前例的“。
(现场创作)
常人的印象里,艺术家的形象总是冷淡的,而跟马国泷相处,会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有规律的锻炼,时而下厨做上几道拿手小菜,接地气又自得其乐。
上学的时候,他是“优势文科的理科生,热爱艺术的法学生;毕业后,他是喜欢骑马的创业者,厨师界的运动迷……”他如是调侃自己,身兼多重身份而能做个“本色出演”的艺术家,不仅是因为艺术这份事业,而是把人生都当成艺术,管理作为最重要的综合艺术:管好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