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观念,赡养父母,让他们颐养天年,是为人子女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子女不孝的诱因并不在自身,而是因为父母的“斤斤计较”。
26岁独自在城市打拼的韩美(化名)接到了升职公告,她可以调到老家的企业分中心担任主管,可她仍旧决定今年不回家,让她不肯“衣锦还乡”的原因,是她不想面对老家的父母。
还记得去年春节回去不愉快的经历,韩美刚到家凳子都没坐暖,韩妈妈就凑过来告诉她:“隔壁李婶家的姑娘也回来了,人家大包小包给父母买了好多东西,给李婶买了一件大衣都是2000块。”
韩美太了解妈妈的想法,当天下午她带着妈妈去了当地镇上买了两件羽绒服,这件事才算是平息。
但韩妈妈的“计较”,并没有因为韩美花钱而摆平。
韩美呆在家中的日子,韩妈妈时不时都会唠叨:隔壁谁家的孩子工资收入高现在赚钱买房子了,又是谁家的姑娘长相漂亮气质好。
假期结束,韩美几乎从家里落荒而逃。因为从妈妈口中,韩美再一次重复了童年时候的噩梦,
和别人比起来,自己是“一无是处”。
从小到大,在父母眼中韩美都是“浑身上下找不到优点”的孩子,原本很多孩子都有的共性错误,一旦韩美也犯了,“斤斤计较”的父母就会放大这个问题,一点点击溃韩美的自信心。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这样的父母实在不合格,然而生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都有这样不合格的行为,一面对旁人“宽宏大度”,对自己孩子“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的父母,并没有通过“挑剔与批评”而改变孩子的命运,反倒是毁掉了本该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年后对父母避恐不及。
甚至有网友认为:这样的父母将来老无所依也是自找苦吃!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合格的父母不应该是挑剔孩子,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将良好的习惯与品德传授给孩子,若是凡事都和孩子“斤斤计较”或许会催生“不孝儿”。
这一系列行为,正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通病,这种斤斤计较,正在把孩子推向不孝深渊,不怪孩子不孝顺而是父母太过分。
1、 学会尊重孩子
很多父母习惯性用别家孩子的“长处”来攻击自家孩子的“短处”,最终得出来的结论是自家孩子样样不如人。
为了表达“为人父母者的不满心理”,一部分父母会当众批评孩子,认为这才是严格教育。但殊不知家长这些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至于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不敢于在人前展示自己,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
2、 不要用孩子去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无数孩子内心的梦魇,其根源就是父母的攀比心。很多爱攀比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是平庸者,他们将无力改变的命运投射到孩子身上。
不断用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攀比,不断地在自己孩子身上挑剔毛病和缺点,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否定自我,做事畏手畏脚。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家喻户晓的俗语,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也需要父母从言行上进行自我约束与反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
否则,总有一天父母会因为自己的“计较”而自食其果。
大家有过类似的遭遇吗?你和父母的关系好吗?你懂得如何正确和孩子相处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