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水稻走来了。
上周发生在湖南农业大学的一场巨型粉丝见面会刷爆全网。
没有滤镜,没有美颜,没有特效,在这个流量当道的年代,就是这么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让所有的媒体头条都给他让出位置。
人民日报官微发文称:一位步履蹒跚的“90”后,被生龙活虎的“90后”“00后”追捧,追星追到田埂上,这种感觉,真的挺棒。
再来看看现场及网友的评论,感受一下那一颗颗膜拜的心。
谁说“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是在大学校园,莘莘学子的开学第一课!
不知为什么,看了这样的追星现场,总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湖南农大刘启定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把像袁隆平院士一样的科学家作为明星来追捧,实际上是对他们精神的一种崇拜,这样的追星可以多来一些!”
01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股韩流席卷而来。
电视屏幕都是长腿欧巴,头发蓬松,眼神迷离,透着慵懒风。
后来各种各样的真人秀充斥荧屏,女生清一色的网红脸。
而男生,实在看不出是个男生。
这是哪个明星?男的???确定???一眼看出男女,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这个我知道,现在当红的**坤。
我追星?你可拉倒吧,真是闪瞎了我这个中年妇女的眼啊!
这妆容,这造型,弱弱地问一句:耳朵上是一圈耳环还是一根铁丝?
无力吐槽现在所谓的明星,拿出手的作品基本没有,全靠公司包装,网络炒作。
今天来个什么头条劲爆,明天来个小道消息。
总之有事没事就得刷个存在感。
我朋友的女儿,一个初中生,是他的忠实粉丝,哦不,现在叫铁粉。
满屋子的贴画,卡片,一走进去就感觉眼晕。
我问她这是男的女的,她直接就把握关在了门外。
除了聊她的偶像,其余一切都不感兴趣。
作业本上都是爱豆的名字,成绩就不用说了,班级垫底。
一提起这事,朋友就头痛不已。
要说追星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杨丽娟了。
“00后”估计都不知道,但“00后”的父母绝对是如雷贯耳。
杨丽娟从16岁开始疯狂迷恋刘德华,放弃学业,一心追赶刘德华的脚步。
最可悲的是,她的父亲居然卖房卖肾支持她去香港追星,未能达成心愿竟选择跳海自杀。
十几年过去了,杨丽娟已经回归平静的生活,但她的父亲再也不会回来了。
单纯的追星,演变成家破人亡,杨丽娟的心情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
02
那孩子到底为什么追星呢?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 偶像崇拜心理。
看看他们追的星,基本都是颜值在线,人气爆棚。
男的英俊帅气,气场强大,能HOLD住全场的霸道总裁范。
而女的则个个清纯甜美,娇羞妩媚,不是御姐就是傻白甜。
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正处于对异性的懵懂,好奇,看到偶像剧里的爱豆自然疯狂地迷恋。
2.追星是融入同龄人最快的方式。
你问老师讲了什么不一定都知道,但要问某明星的生日、血型等等一切八卦,必是一呼百应。
他们知道爱豆的一切喜好,知道哪里有粉丝见面会。
手办,爱豆,应援等等等等,这就是他们的共同话题啊。
这个无关乎好坏善恶,就是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会被那些粉丝们鄙视,感觉真的没朋友了。
想要融入这个团体,着实需要一番恶补。
3. 缺乏自信心,在追星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
看过一档关于追星的节目。
有个女孩紧随偶像的脚步,演唱会,粉丝见面会,拍戏现场,只要偶像所到之处,必有她的身影。
那狂热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明星接机,组织应援会,演唱会现场方阵,俨然一个领头人物。
她说:“我要从他的全世界路过。”
主持人撒贝宁一针见血地说:
“其实她最享受的不是哥哥遥远的一个微笑,而是她在追星这个群体里的特殊位置,这种在粉殊的厉害的感觉,是现实中不能拥有的。”
反正没人在乎我,他们在乎的只有分数。
除了我的爱豆,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他们整天骂我猪脑壳,我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
这是几个初中生的话。
家长陪伴的缺失,对孩子的一味否定,让他们没有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学习勤奋、克服自卑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否则就容易把自己渴望得到的关注投射到受人仰慕的明星身上
03
孩子追星,明智的家长会这样做:
这是正常的,家长要坦然面对
提起追星,老母亲们都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谈星色变。
想想我们十几岁的时候,男孩看金庸,整天幻想能仗剑走天涯。
而女孩都是琼瑶迷,天天为那虐人的爱情抹眼掉泪。
我们不也照样该学习学习,该生活生活?
不要放大自己的焦虑,其实孩子真的没我们想的那么差。
知乎一读者,高中时特别想去北京看偶像的演唱会,但知道要读书,家里条件也一般,根本没跟父母提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居然主动提出让他去北京。
为了不影响周一上课,还订了往返机票。
要知道那个年代能坐飞机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他说:
那天演唱会的内容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但想起父母的开明至今还是很感动。
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他可能并没那么迷恋谁,只是你的反对更坚定了他追星的信念。
那天听到一群熊孩子的话:与父母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得!老母亲不跟你斗了,他自然也就无趣了,反而觉得那个明星好像也没那么好。
和孩子愉快地聊聊明星
不知道家长有没有 想过:孩子那么痴迷的偶像,到底是何方神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当然,气氛要融洽,搞得跟三堂会审似的,她还会跟你敞开心扉吗?
最近老听女儿唱一句:“鸡你太美。”
“这是什么歌?韩国歌手吗?”老母亲的好奇心又按捺不住了。
“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一句话怼得我一愣一愣的。
上网一查,原来就是“只因你太美。”
现在很多网络语言都是这种画风。
“怎么酱紫?”
“灰常漂亮。”
“介个亚子。”
总结一下,就是口齿不清,不能好好说话。感觉无伤大雅,就随他去吧。
网络时代,总不能把一切都屏蔽了吧?
偶尔我也会用网络语言和女儿聊天,你猜她当时眼睛瞪的有多大?
“哎呀,中年妇女也如此发什(fashion)了?”
“先说好,不文明的不能说,写作文绝对不能用网络语言。”老母亲就这么一点要求了。
“小囡,那首歌不就是什么坤唱的吗?是你的偶像吗?”
“哎呦,人家现在最喜欢的是现现啦!”
现现?现现是谁?老母亲赶快打开电脑。感觉发际线越来越高了……
合理引导,榜样的力量超乎你的想像
发现孩子追星,合理引导,偶像会成为最能激励他的人。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新加坡小将斯库林以50秒39成绩勇夺冠军,并打破菲尔普斯在这一项目上的奥运会纪录。
赛后,媒体翻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斯库林与菲尔普斯的合照。
8年前他是菲尔普斯的粉丝,8年后他成了另一个“飞鱼”。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向偶像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超越他!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念经一百天不如偶像一句话。
引导孩子关注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让孩子了解到一切成功都来之不易,这难道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吗?
家长的陪伴和认可,才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
上文提到的杨丽娟追星时16岁。
他的父亲,一名教师,为了弥补心灵上对孩子的亏欠,用他以为爱的方式,将孩子一步步推上歧途。
没有他的经济支持,没有他的推波助澜,杨丽娟也不会如此走火入魔。
他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难道他不是始作俑者吗?
杨丽娟极端的行为是她极端的性格决定的,决定孩子性格最大的当然是家庭。
13岁的李嫣在镜头前看不到一丝自卑,而是满满的自信。
天生唇腭裂,父母离异,按照常人的看法,她肯定是自卑的。
但李嫣没有。
今年13岁的李嫣经过多次手术后依然能看到一些不足,但却掩盖不知十足的气质,满满的自信。
王菲李亚鹏虽然离婚,但对李嫣的关心和肯定从未缺失。
王菲为女儿写的歌名《爱笑的天使》:
爱笑的天使没有翅膀,
嫣然一笑就飞翔,
不说一句教人善良,
爱笑的天使嘴角上扬,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李嫣自信,阳光,
绘画,钢琴,舞台走秀,浑身散发着光芒。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孩子对偶像崇拜是一种向往独立的意识表现,也是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和欣赏的心理状态。
精神富足的孩子很少沉溺于某一个事物不能自拔。
父母对孩子的肯定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而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一点。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走路时你惊喜的心情吗?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你的兴奋吗?
你有多久没对孩子说过:“你真棒!”
从什么时候你开始希望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我们是孩子心里最亮的星,其实孩子也是独一无二的星。
追星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让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探讨偶像,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孩子以鼓励,让他的精神世界富足,性格乐观阳光,其他的就交给孩子自己吧。
相信我,孩子比你想像的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