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要学会独处

2019-08-08   良大师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如果让良叔选一项自己比较骄傲的秉性,我应该会选择善于独处的能力。

是的,我可以一个人呆上整整一个星期。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也有很多朋友佩服我这点。

独处不同于自闭,两者的区别在于:独处是一扇随开随关的大门。你拥有完全的掌握权。

当外界声音过于嘈杂时,你可关上大门,在清静中自娱自乐。

当你留恋花花世界的璀璨时,也可打开大门,跳入狂欢的舞池中,与众人一起摇摆。

而自闭却丧失了这种主动权。只想逃避现实,躲进心中的城池里,不肯出来。

自闭的人,恐惧与外界的接触。每次都能让能量条加速衰减。只有缩回自己的壳内,才能再次为自己充电。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我喜欢长风送月,但也不排斥晚风轻拂。在两者之间切换,才是快乐的源泉。

独处和孤独也是两码事,不能混淆。孤独是一种状态,而独处却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没有朋友,就是孤独。如果他不具备独处的能力,便会感觉痛苦和落寞。

一个人有一堆朋友,很是热闹。但他也可以选择独处,享受一个人的精彩。

所以,更准确地说,独处是对孤独的享受

有些人无法享受孤独。因为他们无法对“自己”进行定位。他们必须通过外界或者他人,才能定位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这其实是挺可悲的。

我和很多年轻人聊过,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害怕孤独。他们强迫自己融入到某些圈子中。然而却适得其反,于是颓废失落。

其实,如果拥有独处的能力,就不会这样。反而会形成一种自求多福的磁力,吸引别人的攀附。

这种享受孤独的能力,也是中国多数人不具备的。所以,很多朋友到国外都不适应,纷纷感慨:“好山,好水,好寂寞”。

所以,你看,再好的环境,没有独处的能力,也是白搭。在呼吸新鲜空气,赏阅曼妙风景时,却要忍受寂寞的煎熬。

独处也有高低之分。

在家玩手机,追肥皂剧,也能填满一天,这叫独处吗?当然叫。但是按照我的标准,这只能算是低级的独处。

因为用即时快乐充斥的独处,不具有可持续性。

且不说这么做,没人给你发工资。如果这么持续下去,一两天还行,时间一长,颓废感袭来,让你整个人生,都是轻飘飘的。

只有那些有意义的独处,才会让你人生的质量有所不同。

写作、读书、思考......这些具有厚重感的独处,才能塑造一个更好的你。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品尝到持续的快乐。

当写了一篇叫好又叫座的文章时,那份不可言表的喜悦;当读书读到一个绝妙的观点时,那种拍案叫绝的通透;当顿悟到某个众人推崇的理念,存在的某个瑕疵时的会心一笑;......

这些快乐,都不可消退,甘之如饴。

一个成熟的人必定要学会独处。那不仅是一种本然快乐的追求,更是爱自己的表现。

更何况,漫漫人生的后半段,多数人都将在孤独中度过。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与它相处呢?

好了,关于独处,你有什么想告诉良叔的?欢迎留言。

每天小随让我们相见,我还会再坚持124天。

-END-

撸串是化解孤独的最好选择。 ——摄于2019年8月7日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了解更多,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