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列强几次打进北京,为什么清廷从来不考虑迁都?

2020-10-06   张爱谈情说爱

原标题:鸦片战争后,列强几次打进北京,为什么清廷从来不考虑迁都?

清朝在入主中原后,将首都从盛京迁到了北京。至于多尔衮迁都北京的原因,很显然是统一全国的需要,如果实现不了,那么退也可出关,回到自己的老家。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晚清以来,清政府面临的威胁不再是北方。虽然俄国也曾一度入侵东北,但更大的威胁其实来自海上。

这样一来,北京就面临了巨大的威胁。毕竟北京无险可守,而且离海太近,如果在这段距离中抵抗不住,那么敌人轻松就可以打到北京城下。

纵观大清一朝,首都北京两次被外敌攻破。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清政府奋力抵抗,但北京还是被攻破。咸丰皇帝被迫逃往避暑山庄,侵略者还火烧了圆明园。

第二次就是1900年庚子国难,慈禧利用义和团和洋人作对,结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被迫带着光绪逃往了西安。

所以很多人有疑问,既然北京两次被攻破,那么为什么清廷从来不考虑迁都呢?

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朝中就有人向咸丰建议迁都,继而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毕竟这个时候清政府还摸不透洋人的套路,也不知道人家打进北京到底是想攫取更大的利益还是要推翻清政府。

但是随着清政府以屈辱条约换取短暂的稳定后,咸丰也顾不上迁都了。到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又有了一次迁都的讨论。这一次还是一个洋人提议的,洋枪队队长戈登在帮着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向李鸿章建议,其中有一个就是迁都。他也认为北京距离大海太近,洋人登陆后,可以长驱直入。不过这个时候清政府基本解除了内忧,外患也不严重,所以戈登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要求改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康有为还提出了迁都的建议。但我们知道光绪的戊戌变法也只有短短的百天时间而已,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这三次迁都的建议,都是在清政府面临危险处境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所以清廷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迁都。咸丰当时也做了一些迁都的前期考察,只不过随着他的病逝,迁都的议案也就搁置下来了。

但是我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心脏”和“大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敌人攻破,实在是不合适。

可是迁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晚清时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疲于应对,朝廷根本没有那个精力迁都。

清政府已经是一个腐朽的政府,既然能够签订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换取一时的太平,那么清政府宁愿苟且偷安,也不可能大动干戈的迁都。

况且,洋人一旦进攻北京的话,那么不管是东北也好,还是西安也罢,朝廷可以轻而易举的逃亡。而和洋人打交道几十年的清廷,早已摸清了洋人的路数,他们只不过是希望获取更大的利益,并不愿推翻清政府。所以对于朝廷来说,根本没有必要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