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习惯了竭尽所能事事代劳;却忘了,要放开手让他们独立做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者:林小果(爸妈精读主笔)
最近,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曾健宇暑期做家教挣了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学杂费,剩下找父母“借”。
父亲曾说: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
曾健宇也赞同父亲的观点,表示以后会将钱还给父母。
此外,曾健宇对自己的开支也有清晰的规划。
除了日常开销,他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打算大学期间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
很多网友表示强烈支持。
其中一个网友说:借不借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能拥有独自行走一生的能力。
父母越“强”,孩子越依赖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电梯里,一名男子摆弄了几下指纹机,突然暴力拆卸指纹机。
出了电梯,还不忘“销赃”,把指纹机从26楼抛下。
而男子旁边一直站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正是他妈妈。
他妈妈全程没有阻止,只是轻轻拍了几下,然后静静地看着。
不过,这一切,都被电梯监控记录得清清楚楚。
物业发现指纹机被拆,逐一排查,最终找到他们,要求赔偿。
这位妈妈将儿子护在身后,先百般抵赖,等证据摆在眼前时,她开始大声喊:他才23岁,他还是个孩子。
然后,拒绝赔偿。
有网友吐槽说:再过10年,这小子把你家拆了,他妈妈报警。
警察叔叔说:“没事啊,他还是个33岁的孩纸。”
武志红老师在《巨婴国》中说: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记得有一个短片叫《巨婴》。
短片中男主早起赤裸半身,大喊“妈”。然后,妈妈帮他把衣服穿上。
在家,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干,连平时的吃饭和刮胡子都需要妈妈来帮忙。
小时候无论他想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他。
有一天,爸爸去世,妈妈一人照顾整个家。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男主仍在家游手好闲。
即使母亲年迈,仍想尽各种方法满足他的要求。
让人寒心的是,即使母亲去世,他也没有很难过。
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习惯了竭尽所能事事代劳。
却忘了,要放开手让他们独立做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往往是最无知最残忍的。
把孩子培养成了巨婴,坑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父母越“弱”,孩子越独立
最近看综艺节目《一路成年》被徐锦江萌到了。
《倚天屠龙记》里,他是霸气的金毛狮王。
《九品芝麻官》里,他是武功强大的豹子头。
平时,他偶尔会客串一下雷神。
然而,他在节目里却“弱”到无法生存。
一直吐槽自己太无能了,一个人简直生活不下去。
你以为他真的在节目里无法生存?
不,他有一个超级独立、超级暖的儿子。
老爸不会做饭,儿子远程订好他爱吃的鸡胸肉,还特意叮嘱先喝点牛奶麦片。
老爸不知道如何操作电脑,儿子远程指导。
老爸点不燃柴火,着急抓狂,儿子一旁安慰说:没关系,有我呢,多大点事啊。
有网友吐槽:明明是58岁老父亲带娃上节目,可最后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却是年仅19岁的儿子徐菲。
之前看《妈妈是超人3》,被霍思燕的教育方式圈粉了。
霍思燕不敢滑滑梯,嗯哼带着妈妈一起玩。
霍思燕不敢攀岩,嗯哼鼓励妈妈,陪着妈妈一起爬。
霍思燕说,她教育嗯哼的秘诀就是偶尔撒撒娇,说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作家李月亮曾说: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每一个独立的孩子,都有一对懂得“示弱”的父母。
父母越“强”,孩子越依赖;父母越“弱”,孩子越独立。
3个方法,培养出有独立能力的孩子
1、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有不少父母说孩子太粘人了,怎么办?
上个厕所,孩子会扒在门口嚎啕大哭;无论做什么,必须要人陪在身边,离开一会就哭;送她上幼儿园,分开的时候哭得撕心裂肺...孩子是不是太依赖了?怎么才能让他独立呢?
这种情况,表明孩子安全感不够。这个时候越逼孩子独立,他们越依赖父母。
我见过一些父母不忍心看孩子哭,每次出去上班都是偷偷溜走。
其实,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书中,讲到一段让他记忆犹新的事情。
上小学时每天都有校车接送,但父母还是雇了一辆三轮车来接送他,目的是为了让他多睡一会儿。
每天放学,母亲一定会来接他,风雨无阻。
李开复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放学后看到母亲时,内心的欢喜和安心。
每次,他都飞奔过去,迫不及待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分享给母亲。
因为这份安全感,即使他十一岁去美国当留学生,内心却从未感到孤独。
在患淋巴癌的日子里,他依然坚信:爱可以带来力量。
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过:父母的职责,就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将来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他们敢于向外界探索的心理基础。
真正独立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充满爱和支持的。
2、培养孩子责任心
前不久,一名男孩和妈妈逛商场不小心打翻了手里的粥,粥洒落一地。当时商场工作人员说:我们会打扫干净。
但孩子的妈妈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地面,对儿子说: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责任。
最终,男孩将地上的粥擦干净后,才和妈妈一起离开。
舍得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而孩子的责任感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孩子进一步,父母退一步,这才是成长。
敢于承担责任的孩子,将来也会懂得如何独立生活。
3、父母懂得放手
父母应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学会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事事代劳。
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
虽然你很清楚这件事该如何做,但也要给孩子一个机会。
很多事情,孩子都能独立完成:
3~4岁 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收拾一些小玩具;4~5岁 能很好地吃饭、如厕、刷牙;5~6岁 整理玩具、书本,系鞋带,收拾房间;6~7岁 除上述事情外,能完成简单的家务。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孩子没有父母想象中那么软弱,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慢慢强大起来。
请相信孩子,学会放手。
父母无论多爱孩子,都没有办法陪伴他们走完下半场的人生。
真正的爱孩子,是懂得体面退出孩子的生活,教会他们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简介:林小果,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用文字搭起爱的桥梁,传递爱的正能量;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