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河大峡谷

2019-07-22   徐老游

甘肃西部、嘉峪关外70公里处有一个少为人知的大峡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那里是共和国血脉——石油工业的发祥地。 因石油而得名石油河大峡谷,饮着石油河水的玉门人亲切的称她为西河坝。

在摄影家眼中,它是浓缩版的“东非大裂谷”;在玉门人眼中,它是石油人的精神家园。去西河坝趟水爬山捡石头,是玉门石油娃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诗人李季说:凡有石油处,必有玉门人

玉门娃们说:凡是玉门人,都知西河坝

西河坝,那是一个融合了多少乡音、乡情、乡味的称呼,那是一个伴随着几代玉门石油人成长的地方,那是一个永远镌刻在玉门石油人心灵深处的印记。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早在抗战时期,中国石油工业的先驱——严爽、孙健初、靳锡庚,带着几名工人和向导,牵着20余峰骆驼,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甘肃河西走廊西北端的石油河畔。在这里,他们开始了玉门油田早期的地质调查和石油勘测,最终发现了老君庙油田,开创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在这里,他们把石油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抗日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实现了他们的实业救国梦。

铁人王进喜从这里出发,奔赴大庆,最终成为新中国工人的代表和楷模。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无数老玉门石油人,我的父辈们,奔赴克拉玛依、奔赴青海、奔赴大庆、跑步上长庆,转战胜利、辽河、中原、南阳、任丘、吐哈········石油河哺育的玉门人把设备、经验、技术带到了全国各油田,也把石油河哺育的玉门精神,象精血一样注入全国各油田,使得新中国石油工业茁壮成长起来。

坐落于石油河东岸的老君庙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老君庙前的老一井

第一井已经伫立了78年

老君庙旁边修了水泥台阶,方便下到谷底,河道进行了整治,修建了跨河的铁桥,方便游人过河去参观当年石油工人住过的窑洞





如今的抽油机涂成了鸡蛋炒西红柿色,在蓝天下格外醒目


上游修了新桥,拱桥已废弃不用,但她的身影早已深深地印在玉门人脑海中




老君庙上游 不远处的豆腐台水源地

水源地上游,河谷平坦开阔,是戏水野餐捡石头的好地方

支起帐篷架起烤炉,是何等的惬意

祁连雪水冰镇的西瓜和啤酒

为输送原油架设的管子桥








七十多岁的老妈竟也健步如飞


爱捡石头采野花的小侄女



这个景观,叫做天界之门好呢?还是叫月亮门好?





有多少石油人在这里青春飞扬

抄录重建老君庙碑记附后:

老君庙者,南望祁连,北傍丝路,仰俯悬崖深谷,其地僻而其势峻,乃玉门之胜迹,油田之滥觞也。或曰,远古洪荒,瀚海茫茫,沙暴雪虐,人迹罕至,亦何来供奉之可恃?盖相传清末起于西河淘金众子之手,籍寄佑助之虔诚,欲肇紫气之东来。嗟吁百数载矣,虽兴衰几度,犹孑立空山,翘首苍穹若殷,待贤者之莅临。终归泥胎剥落,椽栋蒙翳。究其竟也,或世人之未识契机。于公元一九三八年隆冬,孙健初、严爽、靳锡庚等勘察石油,曾扎帐于侧,孙君秉烛奋书,撰就老君庙地质专论,油田即因冠名。由是声誉腾起,渐闻海内。一九四一年秋,八井获高产油流,诸贤欣喜,借风使船,率众朝拜,兴工整葺。后惜乎年久失修,庭堂倾圮,更罹焚祸,遂旧迹荡然矣。一九八零年石油部拨款重建,复得道貌再造,乃具今日之气象。然则殿宇轩昂岂为偶像,而设香烟缭绕,亦已另赋新意。后人瞻仰自当心领神会,知先辈创业之维艰,老君庙扬名中外之所以然也。

这些照片是远远不能表现石油河大峡谷的气势和壮观的。早晚的光线更好,特别是冬日,那些垂直的悬崖峭壁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冰面衬托下被夕阳照的金黄,美得令人沉醉。

石油河大峡谷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和完整的工业遗迹,其自然景观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抛开石油文化和历史,仅就自然景观而言,其观赏性和可游玩性也远远高于当下被炒的火热的张掖丹霞。石油河大峡谷距离酒泉嘉峪关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交通非常便利。前往敦煌嘉峪关旅游的朋友只需顺带拐个小弯,一定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关注徐老游

跟 着 老 徐 看 世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