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易中天
来源:微信公账号 易中天
有位老人家“不合时宜”地生病了。
老人原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第一名女兵,参军那年17岁,现在87岁,随儿子生活在上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跟她老人家同在乌鲁木齐八一钢铁厂工作。说句高攀的话,我可以算是老同事。
〇 17岁就参军的那位老人
照片由当事人提供
人老病多,当过兵的也不例外。
发病是在正月十四,老人家疼得全身动弹不得,瘫在床上。
当时,上海已经确诊新冠肺炎数百例,一切都变得不同往日。
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
可以去医院吗?
不能,除非你想没事找事,节外生枝。
可以请医生上门吗?
不能,除非医院是你们家开的。
可以自己去药房买药吗?
不能,除非拿到处方,但是开处方必须去医院。
最后也最无法解决的问题是:请得到护工吗?
当然请不到,都自我隔离在家里呢!
求人不如求己,也只好年过六十已经退休的儿子自力更生。
但是问题又来了。
比方说,上厕所怎么办?
用成人纸尿裤吧,憋死了都尿不出。
抱到马桶上吧,儿子腰椎间盘有病。
结果是,儿子无怨无悔地累得像狗,母亲满怀愧疚地眼泪汪汪。
母子二人,就这样共克时艰。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呢?
当然没有。
就连当事人也说,跟武汉相比,这都不能算个事。
可惜,我们都是具体而微弱的。
在武汉,一粒灰落到某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而在外地,半粒灰落到老人和病人头上,也是山。
而且,你还怨不得谁。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生活不是英雄史诗。恰恰相反,它就是由琐琐碎碎微不足道的细节构成的。
这跟崇敬英雄半点都不矛盾。
我们当然要崇敬英雄,但不是因为多,而是因为少。
少,才弥足珍贵,才需要崇敬。
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吗?
同样,我们也不需要人人都是英雄。
人人都是英雄的时代是恐怖的——那一定是大祸临头,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专业人士都无能为力,这才把普通人也逼成英雄,就像某些科幻片。
我们不盼望那一天。
〇 阳光下向往安度晚年的老军人
照片由当事人提供
关注徐老游
跟着老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