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去世前送了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晚了

2022-05-07     小杨说美食

原标题:刘伯温去世前送了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晚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刘邦统一天下期间受到张良不少帮助,在鸿门宴中,更是将身涉险地的刘邦给救了出来。大汉一统天下,刘邦欲封张良,被其拒绝,害怕自己的结局会如韩信一般,于是以大业已成,自己再无牵挂为由隐居,直至64岁病逝,才被刘邦追封为文成侯。

刘伯温本人是明朝时期颇负盛名的政治家,本人精通各方各面的知识,对于天文地理还有兵法无一不通,自小便非常聪明。由于家庭十分重视教育,小时候的刘伯温便受到了良好的教导,对儒家著作等书籍烂熟于心。

他自小便聪慧无比,看书一目十行,文笔十分老练,写下的书籍大多十分畅销。他在元统元年考取了进士,自此进入仕途,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事迹。公元1360年,刘伯温隐居于世,明朝皇帝向其几次发出邀请,希望刘伯温出山帮助自己成就丰功伟业。

他考虑许久,觉得明成祖其人还算是比较英明,于是决心好好辅佐,正好也可以实现自己平定天下的宏图大志。刘伯温去世之前送了朱元璋一筐自己钓上来的鱼,17年后朱元璋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他的深意,可惜已经晚了。

此人有治世之才,后人常将其与诸葛亮相比较,但是从某方面来说,似乎刘伯温的格局更加宏大一点。与明成祖第一次相遇谈心,刘伯温将自己对当朝局势的见解和盘托出,明成祖十分欢喜,认为其思想等方面与自己不谋而合,当下便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刘伯温感念明成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的辅佐。

刘伯温制定的先挫陈友谅的士气,再灭掉张士诚的计谋很是成功,帮助明太祖一统江山。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大明皇朝正式成立,刘伯温作为作为极受明太祖看中的开国元勋之一,受到了嘉奖,祖父与父亲都受到了封赏。

刘伯温此人聪慧并不是空穴来风,他知道皇帝疑心重,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明白自己帮助明太祖成就大业的过程中得罪了太多权贵人士,成就大业之后,便提出了告老还乡的想法。关于刘伯温的故事并没有因为他的激流勇退而就此渐渐消散,刘伯温的聪慧在民间越传越广,让明太祖对于刘伯温在民间的声望十分忌惮。

刘伯温急忙表明自己的忠心,坚决拥立明太祖。后来刘伯温身体抱恙,明太祖,胡惟庸派遣太医为其看病,但是吃过太医所开的药方之后身体感到不适,遂将此事报告给了明太祖,没想到皇帝对此事显得漠不关心,只让刘伯温不要胡思乱想,安心养病即可。

刘伯温便明白了明太祖的心意,恐怕自己早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他感到心寒无比,于是一直郁郁寡欢,身体状态逐渐一天不如一天,将自己所写的书籍全部销毁,去河边垂钓,将钓下的鱼与《时务十八策》献给了皇帝。

其实朱元璋能够从一介匹夫成为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又跟刘伯温相处多年,对其为人是有几分了解的。刘伯温所作所为便是想让皇帝念及昔日的恩情,对自己的后人开恩,不要受到自己的牵连。刘伯温送朱元璋这本书的意思便是提醒朱元璋一定要以德治国,只是这几层意思让朱元璋想了很久才明白,最后一层意思甚至直至17年以后才终于明白。

可惜已经为时已晚。最后一层意思便是皇子们不能分封给封地,可以享受皇子应有的待遇但是万万不可掌握实权。皇子们一旦有了自己的封地,便会有了野心,不断壮大势力,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便会争夺权力与兄弟手足相残。这时候的朱元璋没有了解到刘伯温的最后一层意思,便对皇子们没有防备之心。

儿子朱棣像极了父亲,有野心、有能力,之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朱棣十分不满意,早已对皇位野心勃勃、势在必得的朱棣毫无意外的发起造反,将朱允炆赶尽杀绝,最后流落人家、不知所踪。如果朱元璋能够未雨绸缪给朱允玟培植自己的势力,早做打算,也不会发生手足相残的事情,大明朝的江山更不会因此在此发生战乱。

或许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该没有刘伯温那样看的通透,这就导致了朱允炆被废,朱棣上位的结局,实在是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

《六韬·武韬·顺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c2b1f2e02dc1039f058c33a855f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