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开郭德纲的人,最后都怎样了?

2022-05-06     小杨说美食

原标题:那些离开郭德纲的人,最后都怎样了?

九月十九日,星期五。

没有阳光,没有雨,也没有人知道它要做什么。

从卦历来看,这一天,宜:动土、出行、上梁、游历、求子、差事、祈福……

5天前,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在老郭精心营造的一片祥和气氛中,德云社的一家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然而,谁也没想到,仅仅五天后。

今天是星期五,阴雨绵绵。29岁的“德云社”元老,创始人张文顺的高徒,老郭的“亲”师弟徐德亮,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条声明——

曝光了自己的老伙计,相声界宿儒刘宝瑞的高徒,61岁的“德云社”元老王文林,从北京德云社走了出来。

这只是一件小事,自从1998年成立以来,德云社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却没有任何一位同门退出,与郭德纲分道扬镳。

果不其然,徐德亮成为了第一个退出德云社的人。

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要把德云社给“搅合”,让“没趣”的老郭也跟着火了?

前几天,我讲过《脱离郭德纲的那些人,都是些什么人?先来看看大门生,闫云达,还有谁离开了郭德纲?还有曹云金这个“刺头”。

今天,我要说的是老郭的“亲”师弟,徐德亮。

1979年,郭德纲7岁的幼稚园同事决定接管幸运之家。

投身艺海,拜评书大师高庆海学评书,发愤图强成为单田芳、袁阔成等评书大师。一辈子衣食无忧,风光无限,权势显赫,争权夺利。

北都城有个叫徐亮的小宝贝,她的身世一直都很平静。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命运会把他送到郭德纲面前,给他“添把柴”“添把乱”。这让老郭既不爽,也不想“斗争”。

这一句话,却是不言而喻。

1989年,徐亮10岁,加入北京崇文区小花艺术团,学京剧、相声、评书,样样都学,学得不亦乐乎。

16岁时,郭德纲放弃了讲故事,拜天津市非著名作家、红桥区文化馆馆长、60岁高龄的相声演员杨志刚为师。

而杨志刚的师傅白全福,则是天津相声界“八大怪”之一的“云里飞”。小时候,侯宝林饿了三天,给了他十个铜板,让他吃饱喝足。

郭德纲跟着杨志刚学,一直学到了1995年22岁,以为自己的党羽够硬了,便争先恐后地闯荡北都城。

在外人面前,他说自己是杨志刚的徒弟,白全福的徒孙。

只可惜,世人只知曹云金对恩师郭德纲的“欺师灭祖”;他们不知道的是,郭德纲在曹云金之前,曾经对恩师杨志刚“欺师灭祖”。

而且,曹云金给了郭德纲更多的机会。于是,杨志刚就将郭德纲告上了法庭。

这件案子很传奇,如果朋友们觉得有趣的话,可以在评论里向我提一提。

这一天,我们就从郭德纲、徐德亮两个人的“龌蹉”开始。

1995年,郭德纲22岁,带着无与伦比的彭拜雄心来到了北都城。

在别人的帮助下,小郭找到了北京相声界赫赫有名的老前辈张文顺。

想要借助白叟的“力”,走自己的“路”。

随后,17岁的李菁,也走了过来,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因而,3面、组团,先在北京京味茶室、广德楼一带演出。因为有了幻想,所以每天都很快乐,即使没有人听,没有人卖票,他们也很快乐。

第二年,北都城有名的相声演员邢文昭,比张文顺大一岁,还有一位比李菁小一岁的相声高手徐德亮,都被小郭给“忽悠”了进去。

如许,在小郭手下,他已经拥有了——

2名宿将(北京相声界的大咖),2名年轻选手(北京知名大学)。

经过两年的努力,四人的队伍终于扩大到了几十人。从茶楼到茶楼,再到茶楼,再到戏院,甚至还有一个可怕的名字。

《北京相声大会》。

等他们洗心革面,升到“德云社”这个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庞然大物,还需要五年时间。

徐德亮加入老郭之后,就一直在北大中文系学习。

“从1996年京味茶室开始,郭德纲和我是德云社唯一的成员。大家都知道,朋友就是同事。”

而且,徐德亮的功劳,老郭也是认可的。

“徐德亮为北京德云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一点我一直很认同。”

徐德亮曾经向记者描述过,当他第一次见到小郭时,在东琉璃厂的老茶室里——

“我以为他不是一条平庸的狗,听着他在舞台上说着露骨的性行为和性笑话,把一屋子的男男女女都吸引住了,我突然有一种感觉…”

多年后,徐德亮从老郭的部队退休后,对记者如是说。

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甘。

可是,老郭怎么就成了领导了?可现在,徐亮却成了徐德亮,而且还给老郭打工,给老郭打工。

一个是北大的高材生。勤勤恳恳,谨小慎微,为一名初中生打工12年(大概还没毕业)。

不但赚不到钱,还帮着“看园子”完工,最后只能“无奈”地退群。

这事太诡异了。

作为北京第五十中学的文科状元,徐亮进入北大中文系后,一心一意做学问,从来没有分心于北大那些“富厚多彩”的校园文艺作品。

而是偶尔会去找老郭“玩相声”。

不过,玩归玩,徐亮可能并没有抛弃自己的“身份”。在四年的大门生涯结束后,他拿到了北大中文系的烫金文凭,进入了《北京文娱信报》。

他成了当之无愧的皇帝,娱乐记者。

徐亮这个娱记,还戴着耳钉。

不过,这并不是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性格。他和女同事逛西单的时候,有个女同事看上了一对耳钉,怕刺痛,就让徐亮给她扎了一个耳钉。

后果就是,如果不戴上,耳朵就会发炎。

当了两年记者,徐亮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本以为自己是北大毕业生,整天和一群高中生混在一起。每天都要接受采访,给他们加油打气……

人生观和国家观,瞬间崩塌。

果不其然,他选择了离开,转行进入了 IT行业。移樽就教,从最下层的网站编撰开始,发怒要用科技改变全国。一天两个9,一周一个6 (996),这是他“打工人”的第一步。

一年之后,就是主管,半年之后,就是司理了。全国还没有改变,收入也发生了变化。

如果不是老郭几年前突然火起来,徐亮的心里肯定会“五味杂陈”。徐亮很可能会变成另一个刘强东、张向阳、或者罗永浩。

于是乎,徐亮二胡回到了老郭身边,拜了张文顺师傅为师,改名为徐德亮,以“德”字为“德”,成为了真正的“亲”师弟。

徐亮成了徐德亮之后,利用自己在中文系的水平,对《进化论》、《安得广厦万万间》、《穷不怕智斗假仁义》等文学作品进行了重新创作。

后来,他又拜章学楷为师。

越多越好,把内功发挥到最大,要和老郭争锋。

“2006年德云社最火的时候,我还是空中网的司理呢,后来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又有这么好的机会,就想下野了。”

一回来,老郭就对徐德亮赞不绝口。

比如德云社第一部《逗你玩》,就是老郭写的,徐德亮亲自写的。老郭在写徐德亮的时候,把他夸得天花乱坠——

“他勤学苦练,废寝忘食,痴迷于曲艺——相声、单弦、京韵大鼓。因为他是北大中文系的尖子生,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书卷气……”

徐德亮也不客气,直接把老郭写成了一条狗。

“如果把郭德纲比作禽兽,那就是野狗。”

(出自徐德亮《红狗·德云社·解放主义及其余》的代跋文《逗你玩》)

徐德亮是故意“语出惊人”,还是如许对老郭另眼相看?

因为后面的注释更明显了,就像老郭肚子里的蛔虫一样,让老郭看起来栩栩如生。

“他不是一个仁慈的人,但是在这个社会里,不管是善是恶,他都能在与同类的争斗中活下来。

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骨头的渴望,为了一口食物,他可以不择手段。”

也不知道老郭现在功成名就了,看到这本书,肯定会破口大骂徐德亮没节操。他说得很准确,但却没有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那种“高雅”的感觉。

骂人的时候,骂的都是脏话,而且还是把老郭比作一条狗。

也正因为如此,徐德亮才会在两年后毅然决然地离开老郭。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七日,农历丙戌年蒲月月初一。徐德亮在国林风举办了一场《逗你玩》的签约仪式,李菁、何云伟、岑岭都来了,唯独没有老郭。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北京大学举办了徐德亮的相声专场。

这是北京民间相声团体“德云社”首次走进大专院校,在北大百年课堂上演出。老郭跑前跑后,做了很多事情。还亲自登台,对徐德亮赞不绝口。

徐德亮毕业后,作为相声演员,第一次回到母校探亲。

《下笔成章》、《进化论》、《写春联》、《黄鹤楼》、《我的大门生存》等7个故事。这也是老郭第一次在《我的大门生存》中担任配角的原因,和徐德亮合作。

谁也没想到,仅仅两年的时间,徐德亮就和老郭走到了一起。

世事无常啊。

所以,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全国没有不散的筵席。果然,这一天来的很快。

徐德亮29岁,于2008年9月19日在新浪博客发表声明,揭露与王文林退出德云社。

我听说,因为50块钱,所以很狡猾。

“为了生存,为了王文林和傅能多赚点钱。”

他不是传说中的北大毕业的徐德亮,也不像郭德纲那样的草根出身。

自从德云社火了之后,老郭就买了一辆豪车,开着全职司机。徐德亮也是始作俑者之一,他和他的同伴王文林,每天都要挤公交车。

“这一年半来,我和王文林师傅一直在小剧院演出,观众们都是冲着何云伟、李菁、王文林来的。

郭德纲出去接活儿,想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没关系,咱们也当过这个位置的人,怎么就不涨50块钱呢?”

而王文林,年纪比老郭大了一辈,也说了一句——

“德云社不公平!老头挣的钱跟普通工人一样多!连往返的车费都不够!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以前徐德亮打电话给老郭的妻子王惠,问她能不能给自己和王文林增加一点入场费。王惠其说:“没问题,我琢磨琢磨,到时候再说。”

但,这件事,却是再也没有消息了。

终于,老郭找到了徐德亮。王文林对徐德亮说道。

“别跟他一般见识,能让咱们赚到钱就行了,咱们跟着他这么多年,辛苦的时候能吃点苦头,怎么就不能享福呢?”

徐德亮唯唯诺诺地应了一声,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老郭好好谈一谈,争取双方的利益。

没想到,一见面,老郭就说了一句话——

“你这是要分工吗?”

徐德亮也是个硬汉,“那我来安排吧。”

他们不是不会说话,而是把自己的底线都说了出来。大家都是相声演员,天天就是嘴上功夫,但大概是不会说话,不会说话,也不会说话。

后来,老郭告诉别人:“他挣的钱不少,但是我要谢谢他!”

德云社元老之一,也是真正的创建者之一,徐德亮的口头禅大师张文顺,在微博上发表了声明——

“我和郭德纲师傅创立德云社的时候,也没想过要靠这个公司发家致富,我只是希望能看到相声行业的繁荣。现在德云社火了,民众不服气,想要退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接着——

“‘德’字,不适合徐亮使用。”

徐德亮一听,顿时泪流满面。“一日为师,一生为师;就算你不把我当徒弟,我也会把你当师父。”

张文顺听了这话,觉得没什么意思,便劝道:“如果徐德亮不肯放下自己的德行,那就好好学相声吧。”

一年之后,张文顺去世了。

于是,他注意到了老郭紧紧的握着徐德亮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太好了,太好了!总算是在最后关头,把张师傅给送走了。多谢了!”

在老郭看来,徐德亮应该是不会来了。

后来郭德纲经纪人发了一条消息——

“徐德亮,我们并没有亏待他,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德云社这么多人,功劳肯定是有的。不过,卖票的人是谁?这就是郭德纲了。

谁的票和他一样多,我们就跟着谁。”

说到这里,徐德亮有很多话想说。事实上,他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受过太多的教育,知道该怎么做,才会被“法”所耽搁。

“郭德纲让我们签一份合同,让我们把所有的工作都签下来,禁止我们打着德云社的旗号去做生意,所以一定要让我们签个字,而且要写个大概。”

徐德亮和王文林都没有签字,因为他们以为老郭会把合同卖给他们。

“再说了,《条大概法》里也没规定一辈子。而且上面写着月薪制度,工资一栏是空的。”

据说,何云伟在签合同的时候,说要看一眼,老郭的手下就问:“签不签?”

何云伟立刻拿起笔来。

结果就是,老郭连续“克扣”了两年,终于对他产生了恨意,奋起反抗。

2009年,徐德亮30岁,30岁,成立了海淀相声俱乐部,拥有自己的地皮。

听说,他还赚了不少钱。徐德亮在台上鼓吹道:“要有骨气,要有风度,要文明,要文明,要有文化,要有老郭那种‘我是你爸爸’的话。”

所以,当记者问起老郭现在的情况时。徐德亮表示,郭德纲的电话号码他也不知道。

不过,对于德云社的流言蜚语,他却是不置可否。

“德云社就是我的孩子,现在分手了,孩子就是他的孩子。”

徐德亮自称是“德云社”的创始人,这让老郭很是头疼。

徐德亮在海淀剧院小剧场上演了本人首次复出演出,200多人挤在一起。

在台上,徐德亮自始至终都以诙谐、滑稽、重担接踵而来,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其风度和老郭不相上下。

“知道酒井是怎么放出来的吗?那是因为我来听徐德亮的相声。”“你知道张韶涵为什么要跟她妈妈打架吗?我今天没买票。”

想当初,徐德亮是北大毕业的,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过段时间,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老郭。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不是想抽自己一巴掌?

但有一次,徐德亮对同事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德云社跟演戏一样,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一直认为,醉心于工作是不可能的,我真的没有什么作品,说相声只是我的爱好。”

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虽然痛苦,但也有快乐,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不过,既然遇到了老郭,那就是“劫”了。

一般人,还真拿郭德纲没办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9764822756765750a7e64d2330b83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