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可能是这个春节档最火的概念。春节档票房奇迹《你好,李焕英》让无数观众为母爱感动,而《有家》则讲述了一个孝子历尽艰辛唤醒植物人母亲的故事。
在重型“催泪弹”的轰炸下,浙农林大00后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没扛住”,“看哭了”。
“用自己的孝心与毅力,去对抗命运给他的枷锁,让我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力量。”浙农林大的学生汪雨琪说。
电影《有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男主人公朱有家的家庭遭遇变故,母亲意外变成了植物人,他克服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勇敢挑起照顾植物人养母和重病养父的生活重担。20年艰辛守候、7300天的精心照料,朱有家终于唤醒了沉睡的母亲。
有趣的是,这个电影主角“朱有家”其实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他们是两位全国道德模范,其中一位就是浙江农林大学学生,他背母上学的故事曾感动了很多人。
于是,当《有家》在浙江农林大学放映,就成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电影放映完以后,学生们都大为感动,展开热烈讨论。
“电影改编自我们校友的真实故事,感慨良多。”集贤学院新文科201班汪雨琪说,“世事无常,但我们仍需坚守,需坚强,需对抗。这就是我看完电影《有家》最大的收获。”
中药201班的杨甯兮说:“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都应该怀抱希望。他的天使就在不远的地方。”
“如果让我经历有家的人生,我能否像他一样坚持下来?恐怕很难很难。”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徐翰林同学说,“古人言:‘百善孝为先’,有家以自身言行,完美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道。这部电影不仅将一位百折不挠的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更是将中华优秀文化中孝敬父母、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世人,可以说将作品做到了高于生活。”
在电影中,还有一些师生不仅看到了亲情和孝道,还看出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中宣部有关部门肯定了《有家》“思想内涵积极向上,演员表演细腻朴实,故事情节催人泪下,‘有家’的双关意蕴突出,是一部有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指出“在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影片盛行,靠高片酬和明星吸引票房的今天,该片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尤为宝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ba1d7a3948dfdca26f41e5be5c7c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