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刺杀范闲,庆帝得知真相后并未杀她,至少有这三个理由

2023-08-01     绘彩平凡

原标题:长公主刺杀范闲,庆帝得知真相后并未杀她,至少有这三个理由

在《庆余年》中,李小冉饰演的长公主为人心狠手辣,虽然手握庆国内库财权,但对权力的欲望非常强烈;在得知范闲(张若昀饰)要与女儿林婉儿(李沁饰)成婚后,毅然决定刺杀范闲,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女儿幸福。为了能阻止范闲在京都站稳脚跟,多次对范闲展开刺杀,但即使如此,庆帝(陈道明饰)得知真相后并未杀她,只是夺回内库财权,最后将她赶出京都;在庆帝眼中,范闲是他亲生儿子,即便如此,他依然能忍,到底是为什么呢?

长公主对范闲的刺杀行动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范闲还在澹州时,这一次刺杀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除婚约,在长公主的眼中,范闲是私生子,配不上林婉儿。虽然林婉儿私生女,但好歹也是皇室中人,身份相差太大,为了阻止他们的婚约,长公主借监察院之手想要除掉范闲,最后却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范闲来到京都之后,在太子和二皇子面前摇摆不定;不管他投靠谁,对自己总有威胁,不仅会夺走内库财权,皇室地位也会下降。因此联合林珙,刺杀范闲,但最后只是重伤范闲,没有危及性命。

长公主刺杀发范闲失败后,陈萍萍(吴刚饰)和范闲查出了她是幕后主使,庆帝知道真相后,并没有杀她,只是将她赶出了京都,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长公主是皇室中人。

长公主虽然大逆不道刺杀范闲,但她毕竟是皇室中人,论起辈分她还是范闲的姑姑。范范闲与林婉儿成婚之后,也算长公主的半个儿子,如果庆帝此时将她杀害,传出去不仅损坏自己的名声,还会毁坏皇家脸面。

二,范闲安然无恙。

虽然范闲遭到刺杀,但仍然安然无恙。长公主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拿回内库财权,赶出京都,对她来说已经是最重的处罚;长公主再想掀起大风大浪,已是难上加难。手中没有了权力,树倒猢狲散,往日结交的大臣自然散去,没人再敢与之为伍,就连太子也要考虑再三。

三,庆帝放长线钓大鱼。

长公主深处内宫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不容小觑。如果因为她刺杀范闲就将她处死,她背后隐藏的势力将无法查清。虽然长公主被赶出京都也能牵出一部分,但大多是小鱼小虾,无足轻重,真正能影响朝廷的势力隐藏很深。只有让长公主活着,才有可能找出背后隐藏的势力。

长公主表面上依附太子,但背后却支持二皇子,太子与二皇子是两股不同势力。宫中之所以能够平衡,也是两个皇子争斗的结果,不管失去任何一股势力,都会助长另一股势力的强大,这样的结果对于庆帝极为不利。虽是皇子,但皇权至高无上不可侵犯,与其助长他们的势力,不如保持平衡。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庆帝不杀长公主的理由,虽然在剧中没有描写,但在原著中仍然有体现:长公主喜欢庆帝。

长公主与庆帝虽然是兄妹关系,但她的心中却十分喜欢这位哥哥,对他还有更深的感情。叶轻眉的出现,让她十分嫉妒,之后更是由爱生恨,和庆帝之间产生了隔阂,庆帝不杀她,也有这一层关系。看在过往的情分上,饶她一命。仔细的观众可能发现,当庆帝下达把长公主赶出京都的命令时,对着她射了一箭,长公主回眸一看,箭头射穿了铠甲,她眼含泪花,十分悲伤,这一箭意义深刻。

庆帝或许在告之长公主,自己与她早已一刀两断,现在已经没有半点情分,这是最后的警告,希望她以此为戒,如果有下一次,这一箭射穿的不再是铠甲而是她的心。

长公主的那句话是正确的,帝王心深不可测,不敢猜也不能劝。帝王之术深不可测,在必要时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儿子性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bf64d0458da3f6e556ad6a80cb8af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