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内娱,明星游戏类综艺层出不穷,
但能做到既长寿,口碑与人气还居高不下的,少之又少。
“明侦”系列,算难得的一个。
如今,新的一季如约而至,一回归就拿下了9.2分——
《大侦探》第八季
帷幕拉开,依旧是熟悉的配方。
延续“角色扮演+推理游戏”的核心模式。
离奇案件悬疑烧脑,嘉宾们在探讨解谜间不忘抛梗接梗、并聚焦当下社会议题。
简单为没追过的小伙伴介绍下规则:
七位嘉宾分别三种身份,侦探、真凶和玩家。
其中只有真凶可以撒谎。
找出真凶不是侦探的专属任务。
如果玩家投出了正确的真凶,也能获得徽章奖励。
若任务失败,则凶手获得全部徽章。
下面铺子带大家捋一捋本季第一个案件——
M207年,落日镇迷雾森林日不落公馆内,发生了一起命案。
死者传媒大王甄火火被发现死于202房间。
死时眼睛被黑布蒙住,双手被反绑,心脏处中刀。
蹊跷的是,甄火火的死状与七年前一桩悬而未破的“落日大学花季少女双尸命案”如出一辙……
案发前,除死者之外,身在公馆中的有五人,分别是张摇滚(张若昀)、蓉天真(杨蓉)、大砖家(大张伟)、魏新闻(魏晨)和鸥迪嘉(王鸥)。
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因论坛上一则神秘信息,不约而同来到了日不落公馆。
案发时大雪封山,所有人员不能进出。
因此,杀人凶手就锁定在前来参加聚会的这五人之中。
案发后第一个发现尸体的是大砖家,他被202房间里散出的浓烟引来,撞碎门上的玻璃,看到躺在地上的甄火火……
背景交代完毕,接下来众人照例分头搜查案发现场,以及每位嫌疑人房间里的线索。
一轮搜证之后,案件逐渐显现出它的轮廓——
在场的嫌疑人每一个都有杀害甄火火的动机。
而甄火火与七年前的“少女双尸命案”有着莫大关联:
M200年1月20日和25日,落日大学接连发生两起在校女大学生遇害事件。
当时死亡现场均留下了《日落》歌词卡片,此案至今未破。
而在去世前不久,两名女生还曾接连遭遇“性侵门”与“私照门”事件……
这两起案件都曾由甄火火名下的杂志社大肆报道。
一场对无良媒体人进行的报复?
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
随着第二轮搜证的开始,线索逐渐丰满且环环相扣
比如通过甄火火房间里突兀的烟饼、地上异样的血迹等种种迹象,可以推测出大砖家最初看到的那具“尸体”不过是甄火火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码。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让真凶有机可乘,最终遭遇杀害……
给爱好推理的朋友带来了沉浸式的解密快感。
第一期节目末尾迎来一个大反转。
在蓉天真的录像里,无意中拍到了身后那座大时钟。
仔细看,时钟指针快速旋转,最终停在了10:20。
也就是说,先前玩家推理分析所依托的时间线被整个打乱了。
不仅如此,这个不易察觉的细节还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凶手混淆时间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为了保证大家观看过程中的推理乐趣,这里铺子就不多剧透了。
随着侦查进度推进,又有另外几起陈年旧案被勾连出来……
M190年6月21日,
落日镇东北郊的迷雾森林里,发现了女性残破衣物、尸骨及一双女式童鞋,现场也留下了写有《落日》歌词的卡片。
这桩27年前发生的母女被害案的头号嫌疑人王水水,手腕处有和甄火火一样的落日纹身。
他后因神经错乱进入落日精神病院治疗,于M199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M167年,一对父子贾大壮和贾鲨鲨。
于迷雾森林内失踪,后被判定为死亡。
而鸥迪嘉的爸爸就姓贾,或许她的身上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继续向前推,甚至能追溯到更早。
M160年,
《落日》的原唱歌手艾莉,同样被锐器刺穿心脏,双手被麻绳反绑,双眼被黑色丝绒布蒙住……
时间线之长,被害者之多,作案手法之雷同,让人看得头皮逐渐发麻……
由此也衍生出诸多悬念:
这些案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是同一人横跨40年的作案?还是模仿或复仇?又或者是一拨人的有组织犯罪?
在场的这些嫌疑人身上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条条线索编织起一张巨大的网,
拿捏剧本杀精髓,吊足观众胃口,
不少诡计陷阱也让人大呼想不到。
在场景设计上,也看得出来节目下了本,
阴森而华丽,氛围感很足。
好几个场面都让人背后一凉。
不管从先导片还是第一案来看,节目的剧本与制作都保持住了之前的水准。
但这样也并不是说《大侦探》第八季完美无缺。
比如,一些观众认为第一案中的核心诡计与日本推理小说《雾切》中“利布拉女子学院”事件里的天平结构建筑物高度相似。钟出现的时候硬核剧本杀玩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再比如搜证与解谜的过程缩短了。
不少与案件有关的事实真相全靠嘉宾口述,减少了推理乐趣。
不过除了推理爽感与微的氛围感,大侦探系列最难得的,还是它最终落脚的现实意义。
每一期都聚焦多个当下尖锐的社会议题。
校园霸凌、家庭暴力、容貌焦虑、儿童保护……
在引发共鸣的同时,也试图向观众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
这一季中依旧延续了这样的表达。
比如“少女双尸命案”中,
长相平平、成绩普通的受害女生郝平凡,曾遭遇优秀学长“特优秀”的强奸。
她鼓足勇气公开特优秀的罪行,得到的不是鼓励和支持,反而是对她外表的攻击、指责她品行不端、勾引在先。
媒体更是带节奏、引导舆论。
“仙人跳还是被侵犯?”
“论天之骄子性侵普女的真实性分析”。
甚至在郝平凡死后,无良媒体为了博眼球直接妄下结论:凶手的目标就是行为不检点的女孩……
“受害者有罪论”的导向始终存在,
本该由加害者承担的痛苦与指责,却大半都被施加给了被害者。
而就在“少女双尸案”发生同时,落日镇另一被杀害的男孩却无人知晓,只因他的死没有八卦价值而被一笔带过。
直指无良媒体的道德缺失。
还有当年,张摇滚因与死者共用一台电脑被误认为是死者隐私照片的窃取者。
传媒大王甄火火更是通过对舆论的操弄与一些失实的报道将张摇滚描绘为整个杀人案件的凶手。
虽然因为证据不足张摇滚被无罪释放,但是学业和前程都遭受影响,同时也受到受害者家属和网民的指责谩骂……
探讨的是舆论与网暴的巨大杀伤力。
也呼吁我们在面对铺天盖地的新闻时,要擦亮双眼:
“真正的人其实不是在你听到的里面,而是在你见到的里面。
用眼睛辨别事实,而不是用耳朵捕风捉影。”
《大侦探》身为一档综艺节目,从最近几期的立意与制作水准而言,甚至已经超越了不少以“悬疑、剧情”为标签的影视作品;
而更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在这档综艺里,没有一个人物是“天生恶人”,悲剧的发生必有其根源性的内核。
它试图探讨人性恶的根源与善的回归,
在娱乐之余,带来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