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唐降服两大敌国,讨平四次叛乱,却被“粉丝”所误的一代名将

2024-01-17   彤陌红尘

原标题:为大唐降服两大敌国,讨平四次叛乱,却被“粉丝”所误的一代名将

话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惨烈之战,大家莫不想到战国末年,秦赵两大强国之间的生死对决“长平之役”。说到长平之战,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纸上谈兵”的名将赵括。

史书上记载赵括有一个非常能打仗的父亲,赵国“马服君”赵奢,他的弟弟赵牧也是赵国难得的将才,其实这赵氏一门后裔还出了不少带兵良将。

赵王却说他已经下达了任命,不能再更改了,赵母又说道:“大王终究要派他前往,如果战败,希望不要累及妾身与赵家其他子弟!”赵王欣然答允了。

然而王者无戏言,赵括之罪,罪不及家人,马服君赵氏一脉方得以保存,后来赵国亡于暴秦,赵奢之孙赵兴也被迁徙入咸阳,秦亡之后,这支赵氏为避祸害,以祖上封号马服君的“马”字为姓,后又徙居右扶风郡茂陵县(陕西咸阳兴平)成为“扶风马氏”。

其人出生于大唐开元十四年,家居河南汝州郏城(自扶风东迁),名叫马燧,字洵美,他的老爸名叫马季龙,曾经做过岚州刺史(山西吕梁)、幽州经略使,马燧长得非常高大,少年时与他的几个哥哥一起读书,曾将书本扔在地上大叫道:“等到天下发生大事的时候,我就要去建功立业,横扫四海,怎能坐在这里成为一介碌碌文士呢?”于是他就开始专攻兵法,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沉稳。

贾循虽然认为这是妙计,却犹豫不决,没多久计策被泄漏出去,安禄山派部下韩朝阳前来召唤贾循。贾循吓得立马出迎,却不想为叛军埋伏的刺客所擒,最后竟被他们用弓弦活活勒死。

唐代宗李豫宝应年间,马燧在泽潞节度使李抱玉麾下做赵城都尉。当时唐玄宗、唐肃宗皆已驾崩,安禄山、史思明也都被杀,天下各大藩镇拥兵自重。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西域回纥汗国大军将要还国,他们据然仗着收复洛阳的功劳,对大唐朝廷十分强硬无礼,所过之处四处掳掠财物,杀害官吏百姓。

回纥军经过李抱玉驻地时,要求当地供给各种物资,李抱玉不敢反抗,一一照办,然而他的麾下官僚宾客却没有人敢替他接办此事,这时马燧自告奋勇,请求前往驿馆与回纥大帅接洽。

马燧接过令旗,拜谢了一番,又命几个仆从入宴侍奉回纥大帅,这时当中一个仆从打翻了案上酒盏,马燧立马拔刀将其砍杀,吓得回纥将帅们相顾失色,都说大唐这位马将军比起他们回纥勇士还要凶狠。原来被杀死的仆从,是马燧事先带来的狱中死囚。

可回纥大军自今往后再不敢在泽潞两州劫掠杀人了。马燧回去复命之后,李抱玉感觉大为惊奇,残暴不仁的回纥人居然就这样被马燧“征服”了。马燧也因此成为了李抱玉所器重的属下。

没多久,仆固怀恩果然与太原守将李竭诚串通准备造反,而太原大帅辛云京发觉了他们的阴谋,先发制人,将李竭诚斩首,并关闭太原城门坚守待敌。仆固怀恩大怒,派出他的宝贝儿子仆固玚率兵围攻太原。

而在回纥大军北归的时候,仆固怀恩就调遣他的部将安恪、石掌庭带着数千兵马驻守在河阳,把回纥抢夺而来,堆积在河阳的财物全部据为了己有。这时李抱玉立马让马燧前往相州刺史薛嵩那进行游说,最后薛嵩决定与仆固怀恩绝交,一心顺从朝廷。这个薛嵩还是名将薛仁贵的孙子,这才使得仆固怀恩不敢肆无忌惮反叛。

这时候,马燧开始大展拳脚,劝慰当地百姓好好耕种养家,又对户口进行了普查和统计,每年都能按时向朝廷缴纳赋税,而郑州百姓却没有丝毫怨言,这在安史之乱平定不久,天下各州恢复民生民力,能做到如此的实属罕见。

唐代宗大历四年,马燧又改任怀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又为一州百姓罢除了苛政烦令,并大施教化,怀州上下对他更是感恩戴德。后来他的老上司李抱玉被调到关中凤翔做节度使时,居然想起了马燧,竟奏请朝廷让他去做陇州刺史并兼御史中丞。

而李抱玉每次入长安面见皇帝述职,都会带上马燧同行,时间长了,唐代宗也知道李抱玉麾下的马燧是个能人,于是又任命他为商州刺史、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转运使,御史中丞相当于副宰相级的秘书长,可以纠查各级不法官员,水陆转运使相当于三军的军需和后勤部长了。马燧获得如此高位,可见唐代宗对他的能力和忠诚是相当认可的。

唐代宗大历十年,河阳郡三城发生兵乱,皇帝立马任命马燧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使前去平定叛乱。当时三城之中最凶狠的就是汴州守将李灵耀,他有一支八千人的精兵号称为“饿狼军”,远近无不惧怕。而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前是仆固怀恩的属下,一直心怀不轨,这时竟也派出大军支援李灵耀造反。

结果田悦惨败于马燧之手,竟一人骑马逃走了。李灵耀听说田悦都不是马燧的对手,吓得连夜带着一百名骑兵弃城而去,汴州就这样被马燧所收复。

马燧又命工匠大造铁甲战车,战车上披上狻猊(狮子)和大象图案的画布,车内可载满士兵,打仗的时候士兵可以从车中冲杀出来,扎营的时候,这些战车又可以结阵抵挡敌军骑兵的冲击,他在太原呆了一年,居然训练出了三万精锐劲卒。

当年,田悦果然拉拢淄、青、恒、冀等地大将一同串谋反叛。邢州、临洺二城被田悦围攻,唐德宗立马派马燧带兵两万与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李抱玉的堂弟)、神策军行营兵马使李晟三路大军合击叛军,以解临洺之围。

接着马燧又率李抱真、李晟两路大军强攻田军壁垒,又对自己的心腹大将李自良、李奉国二人言道:“如果让田悦大军从你们眼皮底下过去,立斩不赦!”田悦于是被马燧军反复击退,就是无法冲出去。

马燧又派出精兵推“火车”焚毁了田悦的营栅,大军冲入田营,斩杀了田军大将杨朝光、卢子昌,杀死敌军五千余人,活捉八百余人。五天时间,就解了临洺之围,田悦怒火冲天,倾全部兵力来与马燧决战。

田悦用手抹血涂得满脸都是,才从死人堆里逃了出来,就连快要攻下的邢州城都不敢要了,接连狂奔了五天五夜,跑死了三匹骏马,才感觉逃脱了马燧的追赶。从此再也不敢在马燧面前托大了。

而唐德宗为了表彰马燧战功,加授他为右仆射,当皇帝得知为了一战取胜,马燧居然将家产全部分赏给三军将士,因此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下诏命度支尚书从府库之中搬取五万贯钱赏赐马燧,并如数补偿了马燧所奉献的家财。

马燧则率诸军屯兵于邺城,又奏请朝廷将河阳镇的兵马调来增援,不久之后,马燧将要引兵渡河,可田悦大军封死了对岸的舟桥渡口,马燧军无法渡河。马燧一怒之下,命士兵将之前研制的战车数百辆装满土石全部拉到河上流,将上流之水全部堵住,并用铁链钩锁住战车,于是中流断水,马燧又命大军负沙背土,在河中水浅泥少处一边填路一边渡河,田悦军见了目瞪口呆,马燧军就这样全部渡河而来。

田悦吓得只好让全军躲在垒壁之中不出战,他希望马燧军吃完了粮食,自然就会退去。马燧麾下诸将也提醒他军中粮少,应该想办法让田悦出战,不然粮少军疲是很危险的。

马燧又是冷笑道:“你们害怕粮少深入,犯兵家大忌对不对?粮少利于速战,兵法当善于制人,而不是制于人,如今田悦计欲不战,待我师老自退,此一役必使全军人人死战不退,以血肉克其坚城,方能壮气而破之!”李抱真、李芃都被他这种超凡无畏的气概所震慑,无不听从其命。

马燧于是日夜叫骂挑战,田悦只是一味不敢出战。一天夜里,马燧命大军半夜吃饱干粮,在鸡鸣之前击鼓吹角,吓得田悦全军无法入睡,一直戒备不敢松懈。而马燧早已派遣一支精兵直攻田悦老巢魏州。

田悦这才明白攻击魏州的军马全是“假动作”,都是马燧“老奸巨猾”刻意引他出战来扑“空营”,实际马燧全军精锐都在营中等着他田悦“自投罗网”。田悦兵败想要逃回河对岸,不想桥已被马燧伏兵所毁,田悦军只好泅渡过河,马燧大军赶上,一阵冲杀,斩首二万余级,生擒三千余人,溺死者不可胜数。田悦家底几乎全部报销,这一战田军死者相枕藉三十余里,马燧也因此威震天下藩镇。

田悦逃回魏州之后,一直心烦意乱,他的残部败将们早没有了斗志,部下符璘、 李瑶居然都出城投降了马燧,没多久,马燧引兵来到魏州城下,命士兵将流入城中的河水给堵塞住,以致城中断水,一时间城内军民慌恐不已。田悦只好又派人往朱滔、王武俊两家藩镇求救。两家也知“唇亡齿寒”,立马出兵驰援。

田悦又害怕起来,于是又向朱滔和王武俊要来五万援军。朝廷诸军见叛军势大,都劝马燧见好退兵,马燧死活不肯,一定要踏平魏州,擒杀“老伙计”田悦才肯罢休。唐德宗也为了鼓舞士气,派出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领精兵五万前来增援。

田悦也邀请朱滔、王武俊来到魏州,三路大军齐出与马燧军对决,并当着马燧面,三人同时称王,朱滔为冀王,田悦为魏王,王武俊为赵王,又遣使拉上一个淄青李纳奉为齐王,又共推淮西李希烈为建兴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公然与大唐天子分庭抗礼。一时间五个反王并立,天下闻声鼎沸,马燧志在勤王,却因为天下叛军连成一片,声势浩大,他也无可奈何了。

原来起初马燧确实纵兵“抢过”李抱真军粮应急,后来李抱真也因马燧受困,勒兵不救“报复”了一番。后来为了共同对付反臣王武俊,马燧对着李抱真当场发了脾气,直骂李抱真小气,大不自己一人战死,让他独居大功!当时名将李晟在场为二人劝解,没想到李抱真像他堂哥一样,还真吃马燧“直来直往”这一套,居然与马燧成了好战友。

唐德宗贞元元年,马燧被加封为检校司徒,赐爵北平郡王。唐德宗回到长安,又加封他为奉诚军及晋、 绛、慈、隰五镇节度使,兼御林军行营副元帅。这时李怀光在河中叛变,唐德宗大怒,命马燧与侍中浑瑊、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共同讨伐河中。

而当时赵州刺史康日知一直在与王武俊作战,后来马燧击退王武俊,晋、慈、隰三州不战而向马燧归降,马燧却上表将收复这三州之功归于日知。康日知得闻之后,喜出望外,非常感激马燧,并誓死效忠朝廷。

后来马燧又扑灭了好几处叛乱,唐德宗贞元元年,蝗灾旱灾非常严重,军队十分乏粮,李怀光的叛乱却愈发猖獗,而他唯独害怕马燧一人。马燧为了不让李怀光察觉,偷偷带着一百骑兵从太原进入长安,皇帝见到他也很是意外,马燧却说道:“如果李怀光这小子知道我要来,他必定跑得无影无踪,再捉他又难了,臣虽然不是一个好的武将,但只要有一个月的军粮,就足以替陛下平定河中!”皇帝非常高兴,立马答应他的请求。

马燧又大叫道:“你们认为我的话不真诚,那我近前来,你们可以放箭将我射死!”说着将衣甲脱去,裂襟坦胸以对,这时候城头哭声大作,徐廷光与士卒感泣伏地,全部出城投降。马燧只带着几个骑兵进城纳降,城中降兵见了莫不畏服。众人都欢喜大叫道:“今从马将军,我等复为唐人矣!”

马燧从长安出兵到班师前后二十七天就平定了河中,唐高宗得闻捷报,惊叹道:“马爱卿说一个月平定河中,果不其然,朕得此名将,夫复何忧!”后来又亲笔写下《宸扆》、《台衡》两篇仿古铭文来赞颂马燧的勤王之功,这在整个唐朝都是极为罕见的。

尚结赞就派他的亲信论颊热带着厚礼,卑躬屈膝来求马燧。马燧被这能说会道的吐蕃使臣拍马屁拍得云里雾里,都说什么马将军比三国时的马超还要厉害,当年西羌视马超为天神,如今吐蕃人就是西羌后裔,视他马燧就如同那时的马超一样,只有跪拜臣服,绝无反抗不敬之心。

不想论颊热这张伶牙俐齿果然非同凡响,再加上马燧的“神助攻”,执拗的唐德宗居然也被说动了,同意派出名将浑瑊前去与吐蕃会盟。当时宰相柳浑和另一位与马燧、浑瑊齐名的朝中名将太尉李晟都反对会盟,可唐德宗还是经不起马燧的劝说,和吐蕃说客的百般诱骗。

原来这个尚结赞深知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四代皇帝苦战,才勉强保住了千疮百孔的大唐江山,而此时的大唐早已不如贞观、开元之时那样猛将如云,唐德宗身边也只有李晟、马燧、浑瑊这三位一流武将,只要除去这三人,他就能替吐蕃历代先王实现攻占长安,吃掉大唐整个西北陇右和西南蜀地的宏伟计划。

幸好浑瑊活着回来了,要是被吐蕃擒杀,一向多疑的唐德宗难免就会像后来明朝的崇祯帝那样,一怒之下将马燧斩杀,同时他又羞见李晟,恐怕也不会再重用其才了。

尚结赞阴谋没有得逞,后来他也想不开,活活给气得一病不起,临死前居然还将之前俘虏的马燧侄子马弇放了回来,并传话说道:“我们吐蕃全靠河曲之地牧马养牛为生,如果马公挥兵渡河,使我失河曲之地,吐蕃将不得生矣!今释弇以报也!”

到了贞元五年,唐德宗气也消了,反复沉思之下,还是觉得马燧这几个老家伙都是大大的忠臣,也是国之良将,不能亏待了他们,于是将尚在的马燧、李晟召入延英殿,当众对他们的功勋大加赞赏,并将他们俩的画像画入凌烟阁,仅列于开国二十四功臣之后。马燧、李晟受此殊荣,见到自己的画像居然可以和李靖、秦叔宝这些传奇名将放在一起,都差点晕了过去。

君臣聊完天,马燧告退,却因为坐太久,足疾发作,跌倒在地,唐德宗居然抢在左右太监的前面,亲自将他扶起来,并送行至殿门外,又把马燧感动得当场跪拜叩首,泣谢而退。

不久,他又上表请回老家养老,唐德宗却没有准许。贞元十一年八月,钦天监频频向皇帝奏报说荧惑太白多次犯太微星,没多久,七十岁的马燧就在这个月去世了。唐德宗悲痛地为他废朝四天,并命吴王李献为吊祭使主持丧仪,赐马燧谥号为“庄武”,可谓哀荣至极。

而马燧儿子马畅曾经因煽惑人心,差点被有司处死,后来唐德宗念及马燧的功劳,居然诛杀了十一个罪臣,唯独对马畅不予严惩,只是在马燧的再三要求下,才赐廷杖一柄“就第”三十杖了事(还是把廷杖拿回家打)。后来马畅将其父的亿万家财全部败光,等到他死后,马燧诸孙居然到了无室可居,以至冻馁的地步,一代名将身后子孙如此,也着实可悲可叹!

其父嗜酒爱穿梭于陵墓之间,自己竟使新娘“抬棺入嫁”的荒唐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