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英超过后,曼城虽然以2分之差暂居积分榜次席,但强大的攻击力和控制力让球迷依然相信他们还是英超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不过让人有点儿不可思议的,是曼城激增的犯规、黄牌数量。三场比赛过后,曼城2张黄牌以及13.3次犯规的场均数据分列英超第3、4位,而上个赛季,曼城场均仅1.2张黄牌和8.6次犯规,皆是利物浦之外最少的数据。
赏心悦目的传控体系是很多球迷都喜欢的,不过这种体系的容错度较低,有时候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导致整个比赛的崩盘,如果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对整个赛季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曼城涨幅极大的犯规、黄牌数据便显得十分敏感,也成为球迷们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今天我们就透过数据,来看一看犯规、黄牌数量增加,是不是曼城存在的隐患所造成的。
犯规数据激增,很大程度上是瓜帅为降低消耗而做出的改变
从时间分布上,我们能大致看出两个现象,一是上半场中段以及下半场前30分钟的时间内,曼城的犯规次数较少,而且进攻质量相对较高,经常出现进球或者射门次数大幅领先的情况。二是两个半场结束前,曼城的犯规数量普遍较高,比如与西汉姆联的比赛,最后时刻曼城丢失球权7次,控球率不足五成,犯规数3次,与整场比赛的数据相比显得很不搭调。
第一种现象是曼城的战术体系造成的,“先左后右”是曼城进攻的基本套路,即斯特林先在左路进攻,攻进去最好,攻不进去也能给右路的德布劳内来开传球空间。以对阵热刺的比赛为例,开场后津琴科和斯特林在内线与外线之间来回切换寻找空当,虽然在热刺的重兵防守中没能打开缺口,却也让右侧肋部的德布劳内获得传球空间,助攻斯特林打破僵局。
在切换、调试中,球队难免出现失误,由此在就地反抢时,曼城球员优势只能采取犯规战术来打断对手的反击,从曼城三场比赛的犯规位置分布来看,中前场犯规的比重最大,便是这种原因造成。顺着这个思路推断,曼城整体犯规数量的增长,很可能是瓜迪奥拉的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保证防守体系的稳定。
除了就地反抢中的犯规,对手在阵地进攻中一旦露出起势的苗头,球员也会尽快将对手放倒,减少本方球员在攻防转换中的体能消耗。而在半场结束前,正是球员体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高发期,所以曼城在这个时间段,有意识地利用犯规战术来打断对方的进攻势头,保护后防安全。
这种安排,可以视为瓜迪奥拉为增强体系的稳定性而采取的谨慎措施,从突破数据中,也不难看出瓜帅的这种谨慎。前3场比赛,曼城突破成功率增长了6.4个百分点,但这个增长,与场均突破总数下降4.6次有极大关联。瓜迪奥拉追求谨慎,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为欧冠考虑,因为他的高位逼抢体系在英格兰的密集赛程中消耗太大。本赛季,英超首次引入冬歇期,在这个机遇面前,瓜迪奥拉用更为谨慎的战术来保证稳定性并不奇怪。
罗德里融入球队尚需时间,瓜帅需要用更谨慎的战术应对
上图中罗德里对威尔谢尔的犯规,是曼城犯规战术的典型代表。如果威尔谢尔转身成功,便能沿着左路向前推进,而罗德里在威尔谢尔尚未转身之时,便将其放倒在地,时机选择的敲到好处。一旦威尔谢尔转过身去再犯规,不但有吃牌的风险,还有可能造成对手的受伤。
罗德里的犯规时机固然值得表扬,但威尔谢尔接球之前,曼城锋线集体前移上抢,而罗德里和身旁的德布劳内的步调没能与锋线保持一致,存在距离对位球员过远的问题,这说明,初来乍到的罗德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融入曼城的攻防体系,而在这段时间内,瓜迪奥拉也会采取更为谨慎的安排来保证中后场的安全。
为了罗德里一人而增加犯规全队的犯规次数,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在瓜迪奥拉的体系中,拖后后腰的位置极为重要,能在此坐镇的绝非等闲之辈,最典型的莫过于“球盲过滤器”布斯克茨。所以,曼城今年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寻找费尔南迪尼奥的替代者,而既适应西甲传控体系又经过马竞硬朗球风洗礼的罗德里,便成为瓜迪奥拉的最佳选择。
罗德里74%的上抢成功率,以及93.4%的传球成功率,说明瓜迪奥拉没看走眼。但是从西甲到英超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何况还是从西蒙尼的体系转向瓜迪奥拉。以对阵热刺比赛的某个细节为例:
在热刺由守转攻的过程中,罗德里与恩东贝莱的距离又出现问题,导致恩东贝莱将球快速交给哈里凯恩,奥塔门迪无奈之下,只能将哈里凯恩放倒。如果这种情况换成布斯克茨,那么布教授是不会让对手轻易转身的。
第三轮,面对猛冲猛打的伯恩茅斯,瓜迪奥拉为保险起见,将罗德里放在替补席上,只让其踢了30多分钟,但就在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罗德里丢失球权4次,位列全队最高,犯规2次,并列全队第2。
所以,即便罗德里再适合瓜迪奥拉的体系,从西甲到英超,也需要一个必要的适应过程才能达到无缝衔接。而在这个过程中,瓜迪奥拉围绕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而改变战术,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有意为之以外,曼城的防守体系也的确遇到较大冲击
虽然是有意为之,但曼城在新赛季开始后也的确遭遇了力度不小的考验。上周末,遭遇伯恩茅斯冲击的并不只有罗德里一人,整个球队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我们再回到前文列出的那张表格:
仔细观察的话,伯恩茅斯的数据与两支伦敦球队存在不小的区别:不仅在射门数量上远超两支球队,还有2个时间段内的射门次数压过了曼城;开场后的15分钟,曼城犯规4次、黄牌2张;尤其在丢失球权位置分布上,伯恩茅斯中后场的丢失球权比重要少得多,显然他们对曼城高位逼抢的破坏更为有效。
曼城能够战胜樱桃,要得益于进攻体系的运转成熟,但这也无法掩盖防守体系存在的隐患。新赛季开始后,曼城场均上抢次数达到26次,比上赛季增加了5.1次,增幅达到24%,而抢断成功率则下降了2.86个百分点,这两项数据能够看出曼城防守体系压力的增大。对于讲究对抗和攻防转换速度的球队,瓜迪奥拉仍然需要好好想想办法。
另外,一些新加入的因素,也是曼城需要尽快适应的。如前文所说,曼城球员在执行犯规战术时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很少出现粗野的动作,但黄牌数量却依旧有所增长。其实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在对西汉姆联比赛时,曼城已经锁定胜局情况下吃到的2张黄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挤掉这两张的“水分”,曼城的场均黄牌数与上赛季恰好持平。
凯尔沃克和斯特林的犯规,都有发泄情绪的因素在内。一方面是因为铁锤帮想在主场球迷面前挽回一些颜面,所以对球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最后15分钟,曼城的控球时间出现严重缩水,铁锤帮球员的一些拼抢动作影响到了曼城球员的心态;另一方面,与之前VAR判定曼城进球无效以及多次介入也不无关系。
新赛季开始后,VAR对曼城的影响最大,场均越位次数比上赛季增加了1.1次。不可否认,曼城的配合的确精妙,但人类的配合难免出现瑕疵,而这种瑕疵如今遇到高科技的挑战,球员的心态难免出现起伏。类似的情况,今后绝对还会出现,曼城必须要适应高科技的挑战,才能保持更为稳定的表现。
透过曼城增长的犯规数量,可以看出瓜迪奥拉正在为欧冠赛场而做出改变,虽然这种改变有些功利化,但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前三场比赛的过程来看,瓜迪奥拉的改变比较成功,但面临的压力也不小,战术体系也有需要提升之处,希望瓜迪奥拉能够从容应对,率领蓝月军团在欧冠赛场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