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老魏,我的老朋友,一本大学毕业,在某公司做系统建设的工作。
你要说他不聪明,我跟你急,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他的智商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然而,他对自己财务的管理水平,我真不敢恭维。
他来深圳18年了,竟然没买一套房,而自己在股市的投资,让财富瘦身了不少。
其实,老魏和我在某些方面比较像,例如都很清高,不爱随大流,按说,与众不同是个好习惯,但有些时候却也不见得。
2003年,深圳房地产开始火热,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开始买房。
当时我和老魏都属于贫困户,没什么积蓄,而且我俩有个比较接近的观点:
房子只不过是个栖息之所,不可能涨得太离谱,这还牵扯到民生,国家不会听之任之。
其实,这个分析在当时是很理性的,那时深圳房价已从3000多涨到6000多,已经超出人们的收入水平了。
而且,我俩的积蓄交首付都有点困难,以后供款问题更大,这事儿不能只顾脑袋热,要理性对待。
反观,那些扎堆买房的人,像是没有主心骨的盲流,总让人感觉像是荷兰郁金香泡沫的重现。
然而没多久,我的观点就开始动摇了。
我有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疑问:买房的人,难道都傻吗?
我看到公司高管,也是几套几套地买,他们层次比我们高,社会阅历也比我们丰富,难道他们也盲目追随大流?
后来,我和倡导买房的朋友们聊了聊,发现人家根本不傻,他们买房的结论也是很有理性依据的。
我也研究了一些宏观形势的材料,因此改变了主意,决定入手一套房产。
当时,一个楼盘新开,位置不算很好,因此价格也不贵,5000多一平米。
于是想去看一下,如果可以,交个首付,先占一套。
实在月供还不上了,大不了再卖。
我对老魏说,有个楼盘不错,主要是便宜,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呗,如果不错,咱俩买成隔壁,大吼一声可以来我家喝酒。
老魏虽不太情愿,但被我说动了,于是决定去看看。
5000多的均价,在当时算是很便宜了,所以,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开盘那天,人一定非常多,让我早点去。
于是,我约老魏 6:30 到,想着这么早去,一定排在前几位,能选个不错的户型。
然而,第二天当我们到达时,售楼处已是人山人海,队伍都排了几条街,那场面太恐怖了。
据说,排在前面的人,都是头一天晚上来排的,个个都带着折叠床......
老魏一看,说,人都疯了吗?我们要不回去吧,这也太离谱了......
我又是一通好说歹说,才劝住他。
一直到了中午,才轮到我们。
老魏原计划和售楼小姐讨价还价一番,争取要个好政策。
谁知道,现场的成交场面根本不像是房产交易,更像是菜市场大甩卖。
所有房源都用表格挂在墙上,每卖一套,就标一个小红旗。
轮到我和老魏时,只见那个房源图上,满满都是小红旗,基本都没什么空白了。
而售楼小姐,更是牛逼,别说讨价还价争取政策了,你稍微犹豫一下,她就说,不好意思,你去一边考虑吧,让后面的顾客先选。
这下老魏有点生气了,和售楼小姐理论起来,别人呢,也没空理他,说你要想买,就交定金签合同;你要不买,就别碍别人的事。
老魏彻底火了,对我说,这特么太过分了,要买你买,我不买了......
我没他那么有骨气,当机立断选择了一套不算太差的户型,赶紧交了定金......
晚上,给我老妈打电话,说,看中了一套房,也交了定金,过两天就去交首付。
老妈问我:“那房子朝向是怎样的?”
我说:“售楼小姐说过,我不记得了......”
我妈错愕:“房子你没去看看?”
我说:“没看啊,根本没时间看......”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买了第一套房。
老魏却错过了,而且有意思的是,人错过第一次,总会错过后面几次。
老魏就是这样,总是吐槽房价的上涨,却一次又一次错过,可能在他心中,始终有个心结:
那么便宜时我都没买,现在这么贵,我再去买,我不是傻么?
时至今日,和老魏的联系比较少了,他不知道我做自媒体,所以看到这篇文章的概率比较小,因此我才敢写他。
如果一定要在这件事上提炼点什么,我想有3点:
1、其实有时随大流,真不见得是坏事
著名的《连线》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就曾说过:
人类聚集在一起,就会成为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行为有时看起来不可理喻,但是却充满了智慧。
如果你炒股,你就懂得这点,一个好端端的一天,没有预兆的大跌。
此时,最好的决策是什么?
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清仓离场,因为连续狂跌的可能性一定大于假摔。
这种例子非常多,足以说明,特立独行确实让人觉得牛逼,但可惜不适合普通人。
2、永远不要和趋势作对
良叔当时就是洞察到了中国发展的一个趋势,这趋势一定会造就房地产的上涨。
虽然,不见得马上会涨,但是长久来看,涨是必然结果。
因此,既然看到这个大趋势,就不要纠结哪个时间上车,反正这趟车会发动起来,先上车再说。
3、永远保持开放性
年纪越大,我越有种顾虑,害怕之前坚持的东西可能会是错的。
就像当年,自认为聪明的我,以为房价不会涨。
因此,无论你是怎样的人,你要相信一点,你坚信的东西,很有可能是错的。
即使现在是对的,在将来也可能是错的。
认清这一点,才有可能把自己犯错的概率降到最低。
关于这三点,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每天良叔在小随等你,我还会坚持162天。
-END-
美容促销活动现场,几十人就这样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电影《入殓师》......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了解更多,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