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迪士尼《美人鱼》选角一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本属于丹麦白人的童话,其女主角却硬生生变成了一个黑人。
emmm,大概是三伏天的太阳太大,把生活在深海里的美人鱼也给晒黑了吧……
这选角究竟合不合适,小馋不敢说。但若是这美人鱼游到了中国,广东顺德人一定是冲到最前面的。
为啥?
因为在吃鱼这件事上,顺德人说第二,还真就没人敢说第一。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河流纵横,水网交织,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加上气候温暖多雨,这里的“鱼量”就格外庞大。
鱼一多,顺德人就变着法子地吃。据统计,顺德人吃鱼的花样多达200种,一条鱼可以从头吃到尾,丝毫都不带浪费的。
从鱼头、鱼背、鱼腩、鱼骨吃到鱼皮、鱼尾,甚至连鱼肠都不放过。鱼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一不成菜肴,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拿鱼皮来说,就有凉拌、煎炸、冰镇等多种做法。
但要说起顺德人的最爱,鱼生不能不拥有姓名。并且,对于追求食材本味的顺德人来说,生吃才是更引以为傲的进食方式。
说起鱼生,全世界的人们大概都会想到日本的生鱼片。殊不知,这日本的生鱼片也是泊来之物,其源头还在咱们中国。
远在西周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吃鱼生了。《诗·小雅·六月》中:“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脍鲤”指的就是鲤鱼做成的鱼生,在当时是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的高级食品。
后来到了唐代,万国来朝,鱼生的做法也随之传播到了日本。日本人采用海水鱼代替了淡水鱼,而用芥末作为佐料的方法似乎也来自中国,毕竟在《礼记》中就曾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
遗憾的是,到了现代中国,吃鱼生的习惯却只留在了广东顺德。
幸运的是,顺德人倒也没浪费这一千五百余年的吃鱼生历史。
和日本的生鱼片相比,顺德鱼生显然要薄得多,《风味人间》里就曾介绍,鱼生“每片的厚度都不超过0.5毫米”。
这得益于顺德人独特的处理方式:
草鱼捞上来,不能心急,要在清水中饿养瘦身,消耗脂肪,吐尽泥沙。
剔除红肉时,只留脊背上雪白的部分,需下刀精准,力度恰当,切段细刺又不使肌理破散。
仅用盐和植物油相佐,是顺德鱼生的传统吃法,咬一口,嘴里尽是生鱼肉的清甜鲜爽。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在食用鱼生时,顺德人往往也会搭配如洋葱、胡萝卜丝、花生粒、榨菜等佐料,来达到辟腥、提味、抑菌的效果。
做鱼生时要下得了功夫,吃鱼生也不能含糊。对于顺德人来说,食用鱼生,早就不单单是一种吃法,它还成为了顺德人寄托情感、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
待一盘鱼生上桌,桌上的人要用筷子从盘底把所有的食材捞在一起,挑得越高越好,一边挑一边还要大声喊出吉利话:
“捞起!捞起!捞得风生水起!”
一口鱼生下肚,寓意着来年定会心想事成、发家致富。
只不过,小馋得提醒一句,鱼生虽好吃,但由于食材来源于淡水鱼且是生吃,有着极高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据卫生部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广东省占了我国近一半的寄生虫感染者人数。其中广东顺德又是其中之最,感染率高达50.74%!
没错,就是因为生吃鱼肉。
有趣的是,曾有人在顺德地区做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人知道肝吸虫感染途径(生吃)的居民在58%左右,而知道肝吸虫会带来疾病的居民在47%左右。
也就是说,即使知道生吃有风险,大部分顺德人也舍不得放过这口美味……
当然,若你也像广东顺德人一样“英勇无畏”,不怕寄生虫感染,不怕肝癌,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要尝一口这人间美味,那……食用后一定要记得接受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