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温州旅游体验师 文:郑明晓 图:胡炎
南塘老街还是被拆掉了,老街没拆前,曾路过几次,不怎么留意,但真的拆掉时,在觉得可惜同时,还有点留恋。
旧时的南塘街,据说很繁华,但究竟繁华到什么程度,也只能看相关记载,以及老人们的口口相传。南塘河起源于何时,史书上并无过多的记载,自郭璞建城后,这里便日渐繁华,这一点从谢灵运的《游南亭》诗可以佐证,《方舆胜览》也说南亭在“城南一里许,亦谢公游处”。城南一里许虽不能确定南亭就是南塘,但具体位置大致不差。清初朱彝尊《南亭》诗:“薄云雨初霁,返照南亭夕。如逢秋水生,我亦西归客”,当时遗迹尚在。南宋时,南塘发展达到鼎盛,中国古代如果单就经济论,以两宋最为发达,而江南地区更是在南宋时达到了巅峰。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温州太守沈枢整治疏浚温州到瑞安七铺塘河,修缮河东岸石堤,铺设石板,辟为“南塘驿路”,一时“水行御舻,陆行蹑踵”,“旧时驿路,百里荷花”。之后陈傅良、叶适、蔡幼学相继在南塘茶院寺“南湖学塾”讲学,这里一度成为“永嘉学派”的活动中心。元、明时期仍然延续了宋代文风,清初中叶受禁海、迁界政策迁累,逐渐衰退,但之后又复兴。
民国初年随着陆运兴起,河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南塘与中国的其他水乡古镇一样,繁华不再,但作为城乡结合部,沿街居民仍然保留亦农亦商或亦农亦工,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屋的格局,店铺小且属业余性质,以小吃、理发、修理、米店、小五金等日常生活服务的小店为主,作坊有豆腐坊、油坊、伞骨坊、竹篾坊、打铁铺等,还保留着水乡老街的余味。
晚上最热闹的是酒吧一条街,去酒吧疯狂是年轻人的专利,去酒吧消愁是有故事人,而我早过了疯狂的年岁,即使青春年少时也没有疯狂过,又没有感伤的故事,即便有,早已被岁月消磨得无影无踪了。酒吧类型有多种,有疯狂的边歌边舞的,有静静坐着听唱的,每个酒吧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它赖以生存的人群,物以类聚,不同年龄段,不同喜好的人,选择各自情调的酒吧。
街上可怀旧的东西不多,留下来的老物件就是塘河边的两棵200树龄的老榕树,两棵榕树恰落在新建的桥边,站在桥上看,榕树斜出于河面,树盖宽广,枝叶茂密,“风自树下生,凉从水上来”,榕树四季常青,是温州市的市树,夏日坐榕树下乘凉是一种享受。
南塘街南段为中医特色街区,沿街四幢楼开设了名医馆、国医国药馆、高端养生馆、中医药健康大讲堂等。
南塘街最热闹的是端午节看龙舟,不管有没有组织龙舟赛,塘河里,龙舟争渡,锣鼓喧天,岸上行人争看,当然了,正式组织比赛就更热闹了,比赛时,裁判一声令下,数船齐发,犹如蛟龙出海,翻江倒海,浪花飞溅,呐喊声,划桨声,锣鼓声,响天震地,岸上、桥上,挤满人群,人声鼎沸,大人肩上背着小孩,女人们打着伞,虽然天气酷热,热情依旧不减。“米粽香千古,龙舟传至今”,我是个守旧恋故的人,现在国人的传统节日,依旧还在过的,也就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寥寥几个了,现在有些年轻人传统节日不过,而外来的节日却过的很热闹,有一年中国的元宵节遇上西方的情人节,热闹非凡,而相隔一年,却是街店冷清无人,反差之大令人嘘唏。
上元未尽年味尽,街店冷清桥影横。
杨柳稀疏船泊岸,戏台空荡雨飘棚。
惯看今日情人节,难遇昔时谜语灯。
国节唱衰洋节盛,今宵不见炮花声。
这是我写得《七律 哀元宵》,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的下一代,连我们祖宗的节日都忘了,那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