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建好了,都去看看”,一家三代见证母校70年变迁

2021-08-30     长江日报

原标题:“新学校建好了,都去看看”,一家三代见证母校70年变迁

“新学校建好了,都去看看”,一家三代见证母校70年变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9日讯 (记者杨幸慈 艾晨光)“听说新校区要开了,特别想去看看。”周友珍一家三代人同为汉阳区玉龙小学校友,得知这个心愿,开学前,学校邀请他们参观新建成的校园。孙女李雨萱即将读四年级,孙子李雨泽是该校新生,儿子李鹏和她都曾是该校学生。漫步崭新的校园,几代人感慨70余年的变化之大,也勾起了老校友对母校和老师的怀念。

汉阳区玉龙小学新校区的教师带着三代同堂在学校参观。记者彭年 摄

“你马上就是小学生了,49年前,奶奶也在这里上一年级。”8月28日上午,几名特殊的“学生”一同坐进玉龙小学新校区的教室里,周友珍轻抚着李雨泽的额头。她是永安堂小学(玉龙小学前身)1978届毕业生,阔别40多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踏进校园那一刻起,她的眼睛里就闪着光,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以前的黑板时间久了会反光,老师的粉笔用到黄豆粒大小还舍不得丢。”看到智能化的电子黑板,物联网控制的窗帘,还有看起来很高端的科创教室,她不禁感叹,“现在的条件真是太好了,娃们真幸福。”

李鹏是该校2000届毕业生,如今已是一名工程监理,得知玉龙小学在新改扩建名单中,他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建设动态。“提前参观新校,感觉特别有意义。”站在操场边,李鹏回忆:“只要不下雨,我们都在天麻麻亮时出早操。没有塑胶跑道,也没有水泥抹平,一个面积不大的土操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楼左侧两个用水泥砌筑的乒乓球台,体育课的“根据地”。“条件虽然不好,却留下了很多童年回忆。你们在学校里不能老坐着,要常去操场上跑跑跳跳。”李鹏笑着对孩子说。

汉阳区玉龙小学新校区的教师带着三代同堂在学校参观。记者彭年 摄

李雨萱在一处水景区准备弯腰朝里看时,突然响起报警声。陪同参观的德育主任喻静一边安抚一边介绍:“别怕,这是鹰眼报警系统启动了。一旦有人靠近水景区、角落区,会在系统里推送报警提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处理。”

在学校大门口,李鹏特别注意到,这里增设了震荡线、黄闪网格线、禁停标牌和学校提示标牌等交通标识。“我上学时,老校区在大马路边上,校门口没有红绿灯,也没有人行天桥。每天放学,老师们手拉手站在马路中间组成两道‘人墙’挡住车流,让学生过马路。我6年的小学时光都是在老师们的护送下度过的。”李鹏回忆,班主任徐玉文每次都是目送最后一名学生过马路后才离开。

永安堂小学建于1950年,2019年更名为玉龙小学。校长李明芳说,这一家三代人见证了学校七十余年的变迁,他们的求学故事也是武汉教育发展的时代缩影。

汉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龙小学位于汉阳西部偏远地区,将新校打造集智慧、创新、特色于一体的新兴未来学校,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近年来,汉阳教育资源着重向偏远地区、发展新区布局,今年9月,玉龙小学、玫瑰园润泽小学、钟家村明德小学、钟家村小学三里坡西校区、西大至诚小学5所小学将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940个,这是汉阳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均衡化迈出的坚实一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满足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 通讯员杨学工 肖兢)

【编辑:杜肖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86523056_12046134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