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个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后,我想为扬州说几句公道话

2021-08-05   陈妍妈妈

原标题:100多个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公布后,我想为扬州说几句公道话

1、用扬州速度将疫情严防死守

自从扬州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每天公布的新增确诊人数都在增加。

8月4日官方最新公布的江苏新增新冠确诊人数一共35例,其中南京3例,扬州32例。虽然较前一天的40例,数量有所下降,但涉及范围更广。

单从数字上面理解,这轮新冠疫情的重灾区已经从南京转移到了扬州。

按理说,从7月27日确诊第一例新冠病例开始,扬州上上下下的反应就非常迅速,疫情本不该蔓延得如此之快。

来捋一下时间线,

7月29日,也就是确诊首例病人的第四天就完成了首轮170万人的核酸检测,并进一步管控对外交通。

那里台风烟花还没有消退,第一轮核酸很多人都是冒着雨前去。

(图片来源:@名城扬州)

8月1日完成第二轮全民核酸检测,再次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并让发布会常态化,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图片来自@柳伊

8月2日发布临时封闭通知,停工停产一天,要求非必要不外出。

8月3日发布正式封闭令,封闭规模和力度超过2020年春天的武汉疫情。

至此,从第一例确诊病例算起,到进入最强最严的防疫戒备状态,也还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8月4日本来是通知进行第三轮全民核酸检测的,但凌晨因系统问题取消。

但8月4日深夜,再次发布第三轮全民核酸的通知。

就通知的要求来看,比上两次更加严谨仔细。

扬州已经好久没打过这么硬的仗了,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战斗,但就是这样,从领导到社区再到志愿者,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防控防疫工作。

(城区进行大面积消杀)

2、严防死守VS最强助攻

这样严防死守,扬州的疫情为什么还是发展迅猛呢?

那是因为新冠病毒找到了它的神助攻——棋牌室。

空间密闭、人员聚集,共处时间长、空气还不流通,棋牌室真是病毒完美的培育箱

对目前公布的126例确诊病例做个简单的统计,病例之中年龄最大87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是62岁,也就是说确诊的病例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这些确诊病例之中,1号病例(从南京来扬州的毛老太太)在棋牌室直接密接的是47例,2号病例(毛老太太的姐姐)在棋牌室密接的为14例。也就是说确诊的病例中,至少有一半是因为棋牌室。

所以当棋牌室的画面资料和确诊人员行动轨迹传播出去之后,“赌城扬州”的名声甚至比人文诗画还要响亮。

3、扬州老人的晚年生活只有棋牌室吗?

也许扬州有的老年人是爱打麻将,但这顶“赌城”的帽子实在是太大了。扬州的老人打麻将,大多是三五熟人聚在一起交换信息、打发时间,跟“赌”完全不沾边。

如若再深究一下,除了打麻将扬州的老年人平时还会做什么?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选了一男一女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来分析一下。

确诊的19号病例是一位大爷,从行动轨迹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打牌纯粹是为了消遣。日常生活包含了串门(看望亲戚)、接送孙子上培训班、去澡堂洗澡(坚持每天水包皮,是老扬州没错了),以及购物等。

如果不是和2号病例同在一家棋牌室接触过,这位大爷应该还过着悠哉悠哉的幸福生活。

比起大爷的悠哉,大妈们平常的任务就艰巨很多。

比如这位确诊的47号病例。

年纪69岁,身体也不太好,想必多少有点腰酸背痛、肩颈僵硬,不是什么大病,但放任不管又会浑身难受,所以才去做艾灸。

打牌只是见缝插针的放松,每天主要的任务还是给儿子媳妇做饭,所以她要去买水果蔬菜,还要去超市。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去她家吃饭的儿子媳妇和小孙子也全都中了招。

63、64还有67号确诊病例,从他们的行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儿子媳妇平时都很忙,连小孙子暑假也要上三个培训班,家里的后勤工作应该都是这位老妈妈在操劳吧?

我为什么更偏向与之密接的这一家是儿子和媳妇呢?因为他们的住址不一样。扬州这边的习惯,如果是女儿多半会跟妈妈住在一起,如果是媳妇,一般就是会分开住。吃在一起,各住各的,有时间培养感情,没功夫制造矛盾,这是扬州婆媳之间才有的默契。

扬州5、60岁老年人的生活大概率都是像19和47号这样的,他们在工作上退了,回到家里却不能休,不是帮忙做饭,就是帮着照看孩子。所以他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菜场、超市、水果店、熟食店、药店、培训班,棋牌室顶多只是他们生活的调剂品,只不过疫情一来,现在所有他们常去的地方都成了大范围传播的发源地。

习惯了买东西用手机下单,孩子培训班由老人接送的年轻人,虽然不会去那些地方,但老年人这道防线一旦失守,年轻人也会跟着遭殃。这一家四口整整齐齐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如果就此把疫情蔓延的锅全甩给老年人爱去棋牌室,我倒觉得没法同意。

4、身陷疫情的老年人不该成为病毒链

中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现代医学的发展,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扬州作为著名的宜居城市,生活在其中的老人活个8、90岁不成问题。

如果说5、60岁的老人尚有子女的小家可以托付,那么等到孙子孙女也长大成人,不再需要自己的照顾,独居的高龄老人的内心难保不会更加空虚,那麻将就自然成为了最佳的社交手段。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表面上是看到了一个个流连牌桌的老人,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去反思一下,平时对老人的关心是不是足够。

棋牌室的确是此次扬州疫情的扩散源,关停所有的棋牌室并不难,难的是关停之后,只要一方木桌,一副麻将、三五个老人聚在一起,又会是一个小型的棋牌室。

所以想从源头上杜绝类似的事情发生,与其关停不如每个人都能好好地想一想,如何安排家中老人的晚年生活。

不管怎样,疫情期间还是要该隔离隔离,该申报申报,大家先齐心协力闯过眼下的这一关,再来想想今后是健身旅游,还是种花养草,再不然养个宠物,培养一两个陪伴终身的爱好也不错。

无论是什么,老人有钱有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本身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一种表现。

我们的父母,也许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用的是老年手机,不会聊微信也没有支付宝,也许麻将就是他们的心头好。退一万步讲,就算将来等疫情过去了,老人还要去棋牌室,那子女们至少也应该关心一下,他们去棋牌室打的到底是麻将,还是寂寞。

PS:

特殊时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

作者介绍:陈妍,爱看各类电影,喜欢观察小孩,吃瓜亲子关系,提供育儿内容。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网同步上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