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在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事,当我们选择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往往就会有所好的转变。可是遭逢人生的大难时,又有几个人还能保持镇静呢?能走出阴霾已是不易,在走出阴霾后还能保持善良的本心,那便能称得上是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人。
郜艳敏,1976年出生于河南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化行村,郜艳敏从小就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上学那会成绩从来没有拉下过。可是因为家里穷,郜艳敏并没有能继续升学,1993年初中毕业后,便来到了河北一家毛线厂打工。
1994年5月,年仅18岁的郜艳敏准备河南老家探亲,郜艳敏正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突然有两个陌生的妇女和她搭讪,问她是不是自己出来打工的。郜艳敏说是,于是这两名妇女又说他们认识一个很好的工厂,工资要比郜艳敏在毛线厂高多了。
郜艳敏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她便相信了两名妇女说的话,跟着到了唐县,她这才知道这两名妇女是人贩子,可是已经上了贼船,回头无岸了。
郜艳敏到了唐县后又被转卖给了3名男性人贩子,其中一种人贩子还侵犯了郜艳敏。并以2700元的嫁给卖给了河北曲阳县一个偏远的农村。
买下郜艳敏的是当地一个名叫羊倌的光棍,其实羊倌的年龄也不大才24岁。当时在他们老家,24岁还没有成家的男子已经入“光棍”之流了。
羊倌家在一个无比偏僻的山村,这里连条正经的公路都没有,要绕很远的山路才能走出去,就和电影《盲山》里女主被拐卖的深山差不多,村子里很多妇女都是拐卖进来的。不过郜艳敏在不幸中唯一的幸运是,羊倌对她还比较好。
在郜艳敏被卖到羊倌家后,曾前后3次自杀,但都被人发现救了回来。最终在羊倌的抚慰下,郜艳敏终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并接受了眼前的一切。
一年后,羊倌带郜艳敏回河南老家“省亲”,父母觉得郜艳敏就是留在老家恐怕也难以找到好的对象了,因此只能让郜艳敏回到羊倌,和这个对她还算不错的男人过日子。
返回曲阳县后,郜艳敏原本打算务农度过一生,后来因为村子里开办小学,但村子里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而有着初中文化的郜艳敏就推为了学校的代课老师。
后来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郜艳敏在这里彻底的扎下了根。2015年7月下旬,“被拐女成乡村教师”的故事传遍了网络,很多这才认识到了这位已经教了近20年书的老师,还有着如此曲折的人生经历。
很多任呼吁,必须要抓到人贩子严惩不贷。并且买主也就是郜艳敏的丈夫也应该要追究责任。对于这件事,郜艳敏写过一份信寄到曲阳县宣传部新闻科,她说:“想平静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