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曹丹姝,《知否》中的张大娘子,《甄嬛传》中的华妃,本是毫无关联的三个女人。小编把她们联系到一起,只因她们都是娘家势力权倾朝野,而被皇家利用的女子。最终,却在各自的“包办”婚姻里,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先说说这三个女人让当朝帝王,有着十分忌惮,想着九分拉拢的娘家势力。
曹丹姝:引用夏悚一段中肯的评价:曹丹姝有个开国元勋的爷爷,谥号武穆的四伯,还有位被天下士人奉为精神领袖的授业恩师。”
岳飞的谥号也是武穆,范仲淹又是谁人不知。这下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张大娘子:英国公府的独女。前朝旧臣当中,手握兵权之人。按照古代的爵位制度,公候伯子男,天子以下,公爵最大。齐衡是小公爷,顾廷烨也不过只是个侯爷。
华妃:年羹尧的妹妹。年羹尧是谁?雍正的家臣,也是他上位的功臣。更是雍正继位后,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出自这样家庭的女子,婚姻大事自然不会是媒妁之言了。生下来便注定,她们的婚姻,多半带有政治目的。所以,曹丹姝和年世兰嫁给皇帝,张大娘子嫁给国舅,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本有着相同命数的三个女人,为何会在婚后有着不同的运气呢?
01、关于自信。
曹丹姝的自信来自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她曾当着宋仁宗,很自然地在徽柔面前夸耀,自己幼时的学习能力。
张大娘子的自信,来自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傲骨。毕竟,在她看来,久居京城的自己,虽然嫁给国舅,但并不算高嫁。甚至,在她心底里,仍排斥兖州这个小地方出来的众人。
华妃的自信只是流于表面的强撑。自知在深宫之中,比她强的女子大有人在。于是,华妃惯用虚张声势来掩盖内心的自卑。
02、关于分寸。
曹丹姝时时记得自己是皇后,要维护官家的利益,维护后宫的安宁。于是,就算张妼晗已经对她多有冒犯,也是数次忍让,只为了不让赵祯为难。
张茂则作为宋仁宗的心腹,对曹丹姝亦是处处维护。可是,曹皇后对他最大的恩赐,也无非就是说了一句“我们”。
张大娘子起初是选择退让,既然没有嫁给自己心爱的郎君,又遇到了一个恃宠而骄的妾氏,只要不打扰到自己的正常生活,能回避就回避了。并不想与小邹氏有什么冲突,更不想让外人看了笑话。
后来,明兰惊醒了梦中人,张娘子慢慢地向国舅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吸引了国舅的眼光,还有了自己的孩子。不过,张娘子依然容得下小邹氏。如果,不是小邹氏非要阻挠张大娘的生子,自己作死。张娘子也会容她在府中安然度日的。
反观华妃,对宫中的嫔妃,无论是否侵犯到她的利益,她都会向对方展示出自己的权威。树敌过多,以至于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还不自知。
直到年羹尧倒台,众人都想对她除之而后快。怪只怪华妃之前做事,从来没想过给自己留任何后路。甚至,被贬后也要自寻死路,去火烧碎玉轩。
03、关于爱情。
曹丹姝对于赵祯是真爱。可是,经过阴差阳错后,慢慢地强迫自己先当好臣子,然后才是妻子。而且,自己始终是一个得不到丈夫爱的妻子。因此,虽然失望,但还算理智。
张大娘子,本就不爱。只是,他们一个拉拢朝臣的政治婚姻。因此,能够得到夫君的垂爱是意外的惊喜。有了孩子,更是上天给她的礼物,她自然安心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回了自己。最后看张大娘子看家护院时,英姿飒爽的身姿就知道,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将门虎女又回来了。
华妃却是毫无底线地爱着雍正。雍正的妃子怀孕,她伤心。雍正宠着甄嬛,她难过。甚至把自己的心腹,送到了雍正的床上,她都意难平。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煎熬着生活,最后才知道,自己没有孩子,原来是雍正一手安排的,不得不说,华妃的一生就是个悲剧。或者说,更像是个笑话。
结语:
如果说,投身到什么样的家庭是命数,无法改变的话。那能否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就是运气了,这个还是可以努力把握争取的。
最好的婚姻,不一定是最相爱的,却一定是努力经营过的。
虽然,这三个女人的婚姻都不算是美满,但却只有华妃不得善终。仔细想想,确实只有她没有找对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她,义无反顾地错付了自己全部的感情。
女人啊,请永远记住:爱时,要有分寸,不爱,要有退路。
我是影视多米诺NEW,欢迎关注。和我一起,通过影视作品,洞察人生百态,体会各种情感。